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综合实践活动课讲话稿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 (一)课程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就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因为它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达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就学习方式而言,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因为它是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了过去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就学习的空间而言,它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因为它强调超越教材、课程和学科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就课程管理和发展而言,它又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因为它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实际上现在还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刚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是哪一级的课程,它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应该澄清几点认识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活动课,它与课外活动、活动课以及学科课程中的活动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区别简单地说有两点: 一是“活动课”依然是一个教学层面的概念,缺少课程意识,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程层面的概念,它涉及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等层面的问题通俗点说活动课的内容与组织形式都比较单一,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是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既然是课程,那么它的内容与组织形式都比活动课要复杂的多 二是是“活动课”的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差异活动课目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求反映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各学科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更趋向于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相统一 《课程计划》规定“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晨会(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这些内容依然局限在学校范围内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明确的课程领域观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活动领域,并要求这些活动领域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和学生与文化等序列来展开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四个领域,不是四门课程。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把四个领域割裂开来,简单地上成相对独立的四门课程,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如学生开展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如垃圾问题、水污染问题、水土流失、噪声污染、建筑光污染等)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得出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案或建议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做些环境保护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较好的把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三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校本课程,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开发的课程,从内容上看,有着区域性和地方特点;从目标上看,校本课程着重探究的是知识领域的问题(学什么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怎么学),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 (二)课程特点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它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主要体现在课程的综合利用、过程的综合发展、成果的综合享受上。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它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经历,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4、生成性它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课程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就是自我生成的过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不是老师告之的,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体验,不断生成和建构的 5、自主性它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由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和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观的转向 1、由重知识的接受性教学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转向。
2、由单一的认知教学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转向 3、由机械的决定性教学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学转向 (二)从根本上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 2、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 3、由只学书本知识向既学书本知识,又向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的学习转变 (三)从根本上实现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及教学组织形式 1、课型探究 就内容而言,可以有多元整合式、校本开发式、学科延伸式、自主探究式 就一个活动主题的探究进程而言,可以有开题指导课、方法探究课、实践指导课、成果汇报展示课 2、教学组织形式, (1)课堂指导 问谈写说听评改 (2)课外指导 聘访看查记做探 四、我们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1、处理好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学科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知识,是教学的根本学生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是难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根本,认真向学生传授各门学科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则超越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也是我们必须抓的一个重点。
虽然这门课程到目前为止,还属于“三无”课程:无课程目标(只有一个指导性意见)、无教材、无现成的案例,实施起来有难度,也很废时,但是我们必须实施,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好了既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科教学,又可以让学校出特色,出亮点 2、上下一心,集中精力搞好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 每位教师都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制定了以“昭君文化”为研究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实验班级要根据学校的方案每学期制定一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把计划付诸实施 每位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确定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然后开展活动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虽然不能把学生带出去,但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在父母的带领下开展活动,还可以把校外有一定专长的指导教师请到学校来指导不过,我们这样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才行,不妨通过本次家长会向家长讲一 些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免得家长认为老师在给他们布置作业。
总之,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3、综合实践活动要常态化,要成为每位教师自觉主动的教学行为,不要学校抓一下就搞几次活动,不抓就忘记了实际上,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我们教师自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提高最后,希望每位教师在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和学生,和课程一道成长,并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军人物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依法办学的具体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严格按照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开足课时,课时可以采取分散安排或集中安排,也可以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学校如果是分散安排,则 三、四年级每周3课时(含信息技术1节); 五、六年级每周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四大领域是一个有机整体,实施中不要人为的强行割裂,如“研究性学习”应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可以产生“研究性学习”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又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运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
教学时可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效果活动主题参考: 1.与教育工作想结合: a.校园安全防震与自救,进行手抄报展示 b.老师指导三年级小朋友“了解‘手足口病,关注人类健康’”通过搜集资料,播放视频,制作海报,校园宣传等形式,全面了解,及早预防,增强健康意识,关注公共卫生指导学生开展《校园卫生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制作手抄报、采访医生等形式,全面了解“手足口病”,学会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在高年级主要是以认识社会为重点,开展一系列以与时代同步的或时代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商店发宣传单、开展实地调查,进行手抄报展示,制作宣传标语、撰写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查错别字》行动 3.与学科相结合:采蜜集: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古诗记忆大比拼》、《名言警句伴我行》、等很多综合性的研究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查阅资料、写读后感,收获很多活动主题:《走进公益广告》 1、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实施缺少专职师资的投入与引领 在我们调研的八所学校中,极大部分综合实践任课教师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