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文:对现行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与改进范文

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31KB
约14页
文档ID:200533921
论文:对现行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与改进范文_第1页
1/14

论文:对现行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与改进范文目录/提纲: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盈利能力指标的构成 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二、企业现有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盈利指标体系自身的缺陷 三、新会计准则对盈利指标的影响 对利润的影响 四、完善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议 改进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论文:对现行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与改进引言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对于企业获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观、全面、准确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的缺陷,特别针对新会计准则对盈利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改进与完善的观点和具体操作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盈利能力指标的构成 盈利能力指标可以分为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而在实践中,财务分析往往侧重于相对指标的分析而忽略绝对指标在分析运用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相对指标分析只有确定各单项绝对指标的合理、准确,进一步进行相对指标分析才有意义例如:在对利润表分析时,应先关注利润表的各项利润额的绝对值大小,以确定公司的经营是否健康,盈利是否稳定,再对利润表各项目间或与其它报表财务数据相比得出有效的分析指标因此,需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全面、正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盈利能力反映的是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报酬的高低、债权人的安全程度和公司的健康发展都与其密切相关要考察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和盈利情况,需先了解其决定盈利水平的各种因素就公司自身而言,盈利能力与公司的营业获利能力、风险程度和发展能力是分不开的由公司内部管理决定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公司营销能力、成本费用管理水平、资产管理水平、风险管理水平 1.影响投入资本回报率的因素主要有三种最突出:市场份额、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资产和成本结构通常,高市场份额、优质产品可以提高资本回报率;高投资、高固定成本会降低资本回报率 2.利润不稳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影响盈利能力的其他因素:包括公司的融资策略对权益资本回报的影响。

税制对权益资本回报率影响 (三)盈利能力指标确立的一般原则 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由于受上市公司自身特点所决定,其盈利能力除了要 分析中,每股收益是年度报告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表明普通股每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对客观、直接的比率指标从旧会计准则中可以看出,它的计算披露只是基于普通股计算的全面摊薄的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的基本每股收益,计算时分子包括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所以原准则并未考虑潜在普通股的影响但新准则既要计算通常的每股收益,又要考虑存在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情况下的每股收益,这对于发行有可转债、权证可能影响股本规模的公司,将产生重大区别虽然新会计准则拓宽了每股收益的考虑范围,但是我们在用这个指标做财务分析时,必须了解它只能分析公司盈利状况的发展趋势,不能在不同公司之间进行横向的分析投资者可认识到每股收益指标数值的大小,但并不知道公司可分配股利的多少因此投资者通过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分析不应局限于该指标的计算数值分析,还应考虑其风险性即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因为每股收益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若上市公司是通过大量的负债融资来增加投资规模,进而提高每股收益,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将增大。

从财务分析角度来看,依据每股收益的影响因素对每股收益指标可做如下分解:每股收益=每股账面价值普通股权益报酬率 由上式可知,每股收益主要取决于每股账面价值也称每股净资产,它是指股东权益总额减去优先股权益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的比值,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每股的权益,也有利于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 对利润的影响 利润在盈利能力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对利润的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了盈利指标的分析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产生损益对利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可见,由于新准则运用了公允价值来计量,将在高价值评估的情祝下很容易给交易双方产生利润而旧准则采用的是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生利润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四大情况: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等。

也就是说,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以后,上市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得利润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通过进行债务重组和资产交换可以带来高利润,从而提升公司业绩,对投资者而言这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投资者也应该在盈利分析中关注这些影响点 2.资产减值的规定对利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计提方面有较大调整,它规定:对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恢复,这样将大幅度的降低利润操纵在旧准则下,一些上市公司常通过减值冲回的方法来操纵利润,而现在的新准则就封杀了原来的这些做法,使得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更高,为投资者做投资判断的时候提供了高价值的信息,而且鼓励了真正的好企业更快的发展,同时也使那些不适应市场的企业淘汰 3.所得税的新规定对利润的影响 新准则参照 IAS 12引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消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使用的应付税款法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应付税款法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全部在当期利润中予以确认,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由此可见,如果企业存在较多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应付税款法应全部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影响金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这就会导致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增加以及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减少反之,若企业存在较多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会导致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减少以及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增加。

四、完善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下对盈利指标的改进建议 与旧会计准则体系相比,新会计准则体系从传统的重视利润表过渡到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表明要求企业更关注自身的长期发展我们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中, 企业在财务分析中必须立足于长期观、整体观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笔者建议,应着重结合资产负债表并分长期、短期来评价企业当期的经营效率和未来获利能力的发展趋势短期盈利能力主要是通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出、耗费和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研究和评价企业的经营获利能力可以重点分析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 长期盈利能力是着眼于企业长期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实现利润和占用投入资金比率的分析,评价企业投资的增值能力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资金进入企业后,最终形成了各种形态的资产企业在一段时期内资产一定的情况下, 获得的利润越多,表明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因此,可以进行资产盈利能力分析, 衡量资产的运用效益反映投资效果 另外,企业必须提高投资报酬率,以吸引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因而, 投资盈利能力又可以立足于所有者的角度进行所有者盈利能力分析。

所以,长期盈利能力应主要围绕资产负债表进行投资盈利分析,具体可以分为资产盈利能力分析和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分析前者可重点分析总资产报酬率,后者可对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市盈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改进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即分母分别取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与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较为合理但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末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其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改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末净资产”,就更趋合理,改进后的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初净资产+年末利润分配前的净资产)/2]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获得利息收入,对应的是企业的利息支出;企业净资产主要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而并不是利润总额。

所以,总资产报酬率的分子应改为“净利润+利息支出”,就更趋合理,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利息支出)/[(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3.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意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按此思路改进的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100%,式中成本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补充新的企 1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