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第九章 小学生的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的培养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9KB
约8页
文档ID:204044384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第九章 小学生的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的培养_第1页
1/8

第九章小学生的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的培养学习FI标• 了解社会认知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小学生备种社会认知的发展特点;• 理解影响小学生各种社会认知发展的因素;• 掌握并应用促进小学生各种枕会行为的培养策略第一节社会认知与小学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一、 社会认知概述(一) 社会认知的概念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人、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 会规则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Z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二) 影响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的因素二、小学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自学)第二节小学生社会认知与社会规范学习一、小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一)自我意识的纟fl成部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我是•个怎么样的人•对自己是否 满意•能否悦纳白 □•如何有效调 控自己•如何改变,见 状(二)小学生白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 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2) 从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H己多方面进行评价3) 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4)白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二.小学生对他人的认知(一)对友谊的理解•朋友就是玩伴•友谊就是相互 关心、分享情 感、相互安慰•朋友是有共 同兴趣.相 互了解.相 互透露个人 秘密的人五年级以后(二)对人际冲突发的理解1・人际冲突的认知过程(1) 编码社会线索• 儿童要对外界的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就需要掌握搜索环境中有关线索并把注意集中到 适宜线索上的能力;(2) 解释社会线索• 儿童把这些线索与a己过去事件的记忆、忖标任务进行幣合,然示为这些线索寻找可能 的解释。

3) 寻找策略、决定策略• 儿童作出解释Z麻,就去寻找可能的策略,而策略的确定与儿童内部的规则相联系4) 实施反击• 一旦儿童决定了自己的反M方式,就会作出反应行为2. 小学生产生人际冲突的原因3. 小学生人际冲突中常见的应对策略(1) 攻击策略(2) 屈从策略——引发以后更多的冲突(3)协商或事后和好策略——积极应对策略三、 小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知(自学)四、 小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一) 道徳认知发展理论(自学)(二) 小学生道徳认知的发展特点1. 道徳观念从右•观、片面的理解向木质、全面的理解发展;2. 道徳判断从“他律”判断向“白律”判断发展;3 .道徳判断从注意行为效果向注意行为动机发展;4. 道徳判断从根据道徳情境进行判断向依据道徳原则进行判断发展;5. 道徳判断从片面向全面判断发展五、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自学)六、 小学生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一)社会规范的认知过程1•依从性水平(1) 含义:%1 它是指行为主体队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 认识和情绪时,出于安全的需要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1 它包括从众和服从,是社会规范认知的一种初级水平。

1 依从可使主体获得关于规范行为的执行经验,确立起遵从态度结构中的行为成分,是道 徳内化的开端2) 个体是迫于权威或情境的压力才遵守规范,其规范最不稳定,一口外部监控和压力消 失了,相应的规范行为就可能发生变化例如,骑车者比机动车驾驶员更容易闯红灯(3) 儿童的服从%1 儿童进入小学的最初儿年,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使Z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重点%1 这一年龄的儿童尚不能对行为规范有足够的认识和体验,因此从服从开始是合理的、必 然的2. 认同性水平(1) 认同是指思想与行为对规范的趋同,包括偶像认同或价值认同;(2) 认同是对榜样的仰慕与趋同3)在社会规范内化过程中,认同是一个关键阶段,是白觉遵从态度确立的开端;• 特点%1 比服从更进一步,不仅从表面行为上遵守行为规范,而且从认识和情感上也一定程度 地认可了规范的必要性与个人价值例如,骑车者看到旁边的人闯红灯时仍然在原地等待%1 这种认同有时未必能产生足够强大的力量來抵制个人利益的诱惑假如这个骑车者经过评估认为这次闯红灯不会对任何人产生干扰,比如没有横向通行者,他可能不会再等待下去,而且不会因此产生内心的不安3. 信奉性水平(1)信奉是指个体随着对规范认识的概括化与系统化,以及对规范体验的逐步累积与深化, 最终形成一种价值信念作为个体规范行为的驱动力。

2)信奉是对社会规范的最高接受水平,是稳定而白觉的规范行为产生的内因二) 影响社会规范认知的因素1. 社会规范木身的特点 ——禁止性规范VS侣导性规范2. 受教育者的认知需要3. 教育者的信服度:教师的威信高、教冇态度鲜明、情感感染力强、教疗方法科学4. 外部反馈5. 信息的可信度%1 真实的信息才具有说服力%1 完整的教育信息更利于学生社会规范的学习•单方面论据传递:只陈述有利于H己立场的观点和实证•双方血论据传递:同时提供正反立场的信息内容,英至承认对立言论的可取Z处,通过 对比來论证教师主张的立场是更有道理的•你听懂了吗? vs我说清楚了吗?6. 学校教育以外的环境因素(1) 社会文化与大众媒体%1 社会文化的多渠道影响 成人、玩伴、大众媒体……%1 大众媒体吸引力大、信息丰富、不易控制(2) 家庭: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完整性、家庭心理气氛、父母的榜样与教养方式等英国的调查:58%的行为不良儿童来自单亲家庭,25%来自经济残破的家庭我国的调查:54.7%犯罪少年来自单亲家庭,47%的犯罪少年家庭溺爱、家教不严(3) 同辈群体%1 中年级学生的交往重心逐渐从成人转移至同龄人%1 同辈群体给予的影响对其社会规范学习有特殊作用满足儿童社交、安全、尊重、归属等需要(三) 小学儿童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1、认识与行为不同步(1) 行为先于认识%1 常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1 可以很好地遵守某些规范,但对规范的认识却很肤浅“小学生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小学低、中年级儿童:服从老师;得到表扬;行班级义务、为集体争光小学高年级儿童:这是社会公德的要求,应自觉遵守纪律(2) 认识先于行为①现象:可以很圆满地冋答某个道徳认识问题,但这…认识可以和他生活中的真实行为完全 没有关系 ②原因:教疗失误是主因学校德育脱离学生生活,空讲大道理而忽视学生基本行为观念的培养2、 从外部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过渡低年级和高年级高,而中年级低的“U型”%1 低年级:儿童的行为处于教师、父母的外部控制因索调节下,虽不白觉但受到良好的制约%1 高年级:外部控制的影响很小,但逐渐有了白己内在的道徳需要,内部控制已初步形成%1 中年级:正处于外部控制影响力减弱而内部控制尚未建立的时期,先前已经建立的行为习 惯可能被破坏,导致行为水平下降3、 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1 儿童的白我教疔可以巩固已经认同或内化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使儿童形成白我发展的 态度和白主学习技能%1 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已经能表现出初步的自我教冇能力,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条件 让儿童在自我教育中成长第三节小学生社会行为的培养一、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1•创设情境,使小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是小学生获得积极自我评价的基础2.教师应对小学生作出积极评价尊重学生,不轻易作出否定性评价;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不单纯以考试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二、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1)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2) 为小学生提供社会交往技能训练3) 为学习成绩不良的小学生提供学习技能训练4) 学校应该多为小学生提供交往空间和机会 四、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小学生性别角色的塑造(自学)1)全方位渗透责任教育 2)让小学生料理自己分内的事 3)让小学生为H己的过失负责懈怠责任的5个理由%1 我并不清楚我的责任,所以才没有做好;%1 肯定是其他环节出来问题,所以我这儿才出了问题;%1 谁有权力谁负责,我只是一个兵;%1 如果不是什么原因,我就肯定不会出问题了;%1 我不是故意的。

五、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1) 重视培养小学生设CJ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2) 示范亲社会行为,表明并确定亲社会行为3) 鼓励亲社会行为,将正面行为归功于每个学生4) 建立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班级及学校项目六、小学生社会技能训练1. 从行为角度对小学生进行社会技能训练(1) 行为槊造法定义目标行为——确认初始行为——选择槊•造步骤——确定槊造程序中使用的强化物(2) 榜样示范法——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 从认知角度对小学生进行社会技能训练(1) 法——言语教学(2) 社会问题讲解法3. 从情感角度对小学生进行社会技能训练(1) 听故事法(2) 角色扮演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