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好一年级写话教学及案例分析王玉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笔者把这一段话归纳为:写作=认识+表达新课标对低年级的写话教学要求有三条: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笔者认为一年级的写话教学可以从认识入手,从逗号、句号、问号等基本又常用的标点的运用做起,从一句到几句到段,逐渐夯实写作的基本功一、引导观察,培养兴趣有认识,才有感想,有认识,才有表达的欲望,有认识,才有想象的基础笔者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实验本校老师欧争青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为此,学校门口悬挂起横幅以示祝贺横幅挂了两周,注意到横幅内容的本校师生仅有百分二十左右,对横幅有感想的的师生仅百分之五对周围的事物如此麻木,难怪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教给方法,指导观察1)借助眼睛观察A、按空间顺序观察九月份,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创建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我做了一个班牌,三个版块(学习园地,评比栏,展示台)课间我把它们抱进教室时,我们班可热闹了:牌子真大花儿很漂亮。
上面有我的名字Aoe……我干脆停下来,告诉学生,因为他们会观察,会表达,所以我将告诉他们牌子的名字和作用使学生初步感知到观察,表达,交流的作用这三块牌子,我们该怎么看,才能把每一块牌子看清楚?我要一块一块地看我们先看展示牌,再看学习园地,最后看评比栏好吗?展示牌怎么看?刚才有一个同学说:牌子真大这是讲整块牌子给她地感受说“花儿很漂亮上面有我的名字的同学看到的是展示牌的下面这一块的内容Aoe……在花儿的左上角观察事物,可以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只有按一定要按顺序来看,才不会遗漏B、按时间顺序观察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有一课介绍了植物的成长过程后来,笔者让自己的学生亲自动手栽种一样东西,并进行观察,验证课本内容在观察中,学生明白了有些事情的发展与时间有关系时间不一样,看到的景色也不一样2)借助其他器官观察观察不仅包括用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倾听,用鼻子闻,用手触碰,用舌头品尝等等2、创造条件,培养习惯一年级的小学生爱说老师,某某跑到草坪上去玩了老师,某某不扫地老师,某某说本地话了一天到晚,报告个不停我干脆把课前的五分钟,当做交流会,聊天会因为没有观察和认识,哪来众多的表达?相反,没有表现的机会,哪有观察的动力。
二、提前写话,夯实基础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每句话都写清楚了,文章就通顺了故一年级的写话教学,笔者从一句话开始训练,再逐渐过渡到几句到段,从标点符号的使用抓起,逐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1、从回答问题开始一年级的学生有没有表达能力?笔者认为:有不过他们有的是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必须从要求学生说完整话开始例:如果你问学生,你叫什么名字?学生一定答:某某某你几岁了?学生答:7岁你是哪里人?某某某从上学的第一天所做的入学教育的自我介绍中,我就要求学生说完整话我告诉学生,一个完整的句式应该有:谁,干,什么,三个要素如,我问“你叫什么名字?你们要答:我叫某某某你几岁了?你们答:我7岁你是哪里人?我是某某地的人接着让学生重新回答刚才的问题,笔者发现95℅的人,可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剩下的少数几个人,在笔者的再次示范下,也能按要求完成任务2、给词造句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时,能不能让他们也来造句?笔者在教到声母gkh一课时,在教学生拼读完音节hehuagegedidi.尝试让学生用“哥哥”说句话有学生说:哥哥大,弟弟小有学生看着图说:哥哥在画荷花有个小女孩说:弟弟对妈妈说:看,哥哥在画荷花呢!我告诉学生这是说话。
如果写下来,就成了作文有个孩子忍不住喊了起来:写作文很简单笔者干脆示范写给学生看:(1)哥哥大,弟弟小2)哥哥在画荷花3)弟弟对妈妈说:看,哥哥在画荷花呢!并告诉学生句末的的这个小圈圈,叫句号他站在句末告诉大家,我的话讲完了4、扩充句子《12雨点儿》的第一段:无数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我让学生比较:雨点儿飘落下来无数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哪句好,为什么?学生明白了第二句写得更加具体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的老师,从----------走出来2)--------的话儿,从-----------------说出来5、教给学生连接句子的技能随着学生眼界的扩大,认识的提高,识字量的增加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握句与句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一些衔接句子的技能如因果关系的两个句子,用“因为……所以”连接转折关系的句子用“虽然但是”连接,递进关系的句子用“不但还”连接,假设关系的句子用“如果就”连接条件关系的句子间用“只有才”连接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留心这样的关联词如:一下的园地七有一个这样的句子: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笔者在引导学生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后,马上让学生模仿说句子。
6、训练孩子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清楚一年级的孩子写话容易犯东拉西扯,颠三倒四,不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的毛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告诉:表达可以按先后顺序,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可以按方位顺序如一上的“我会拼图”在学生拼完图画,开始介绍拼图时,我引导学生可以用上“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把拼图的过程说具体又如拼音的第十二课:远处一座座山,近处一块块田左边一片树林,右边一座果园按远处—近处—左边---右边--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我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三、利用评价,激发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无济于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影响1、放大优点笔者在评改时,只要学生写了,就给100分凡是有一个好词,好句,甚至好标点,笔者都给他画上~~,再加上五分而用词不准确或有错的地方,则画上--,让学生修改,修改后还可以加分学生为了加分,会主动修改,反复修改,这样促进了他们写话能力的提高。
2、发表交流笔者在教室里开辟“写话展示台”,把每次习作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并推荐到学校的《原上草》文学社上发表,家里有条件的,还建议家长把它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四、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新课标十分强调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要求我们的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该如何更有效指导学生来学写话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案例描述]一年级下册语文天的四“看图写话”案例一这是一个很好的看图写话训练素材,图为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动物园看动物,他们围在一群猴子的旁边看得很开心的场景上课伊始,我就宣布:“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练习看图写话,我们先来观察这幅图,一会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好吗?”——“好!”(学生有些有气没力)“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开头空两格,写话内容要包括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如果能在写的时候用上一些好词就更好了,明白吗?”——“明白!”(只从教室的个别几个角落依稀听到了学生的回答,其他人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我有些失望和不满,但是心想通过下面的观察,应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写出他们想说的话。
于是我调整了一下心态,继续说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图)“公园!”“动物园!”“花园!”……“恩,这里啊应该是动物园,瞧,有那么多的猴子在呢!那你们说现在应该是什么时候?”“早晨!”“春天!”……“恩,最好是写星期天吧,那你们看这图上有什么?”我继续穷追不舍有假山,有草,有树有好多猴子,还有很多小朋友对拉,我们来看看这些小猴子,多可爱啊!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吃东西他们在玩你看这两只猴子,是不是在挠痒痒啊?”我看学生说不出来,就加以引导着,“你再看这只站在最高的地方的猴子,它是不是好象在望着远方呢?”——“是!”“小朋友们,我们已经找到了时间(星期天)、地点(动物园)、什么人(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在看猴子,有的猴子在挠痒痒,有的猴子在吃东西,还有的猴子望着远方)我适时把这些写话的素材写在了黑板上小朋友们,想把这幅有趣的图写下来吗?开始动笔吧!”孩子们开始写了,我不断强调要空两格,写清楚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他们时而看看黑板,时而看看图片,有的还啃着铅笔,眼睛望着天花板滴溜滴溜地转着我在心里窃喜:思考地这么认真,准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不由地期待着欣赏他们创意的表达。
下课了,我回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拿起学生的“作品”想“一饱眼福”,看着看着,我的激情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失落与困惑怎么学生写的都差不多?一点感情都没有?什么“各抒己见”?什么“百家争鸣”?简直就是“千篇一律”!学生大致都是这样写的: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去动物园玩我看到了一群小猴子,有的在挠痒痒,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望着远方我们玩得很开心! 这不是我想要的……[分析思考]这堂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也查阅了许多关于低年级写话训练的文章和书籍,再请教了学校的一些老教师,发现了导致这堂课失败的几点原因:1、写作是一种任务,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课伊始,我就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写话,没有从激发兴趣入手,反而让学生把写话当成是一种作业,一种任务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低年级学生本应该是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的想象之门,写出来的文章也必定是丰富多彩的再者,整个课堂,我都紧紧地抓着学生,约束了他们想象的空间把本来富有情趣、最丰富多彩、最生动活泼的看图写话课,变成照本宣科、抽象乏味、死气沉沉的“填鸭”课2、过分注重写话技巧训练,没能让学生体会到写话本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淡化写作技巧训练,应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教学中,我过分注重了写作技巧的训练,把写话的框架固定在“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使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很空洞,缺乏真实的情感3、忽略主体地位,掠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观察猴子的时候,我没能给足他们时间,而是急于把我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导致写话“千篇一律”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以上的几点反思,我对这幅“看图写话”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并在另外一个班级进行了教学,教学设计如下一年级上册语文天地四“看图写话”案例二“孩子们,有没有哪件事让你特别难忘,或者特别高兴的?”(学生纷纷举手)“可是,时间久了,这些事情会慢慢地淡忘,不过,有个好方法能把它们永远地留住就是把这些事情写下来你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有什么高兴或者难过的事情都写在这个本子上,等你长大了,再翻出来看看小时候你写的这些事,还能边看边想到当时的情景呢!如果你写得多,保管得好,也许等你到了50岁的时候,都有一大箱了,到时候说不定都可以出书了生笑)那有多好啊!孩子们,愿意写下这些事情吗?”——“愿意!”(学生非常兴奋,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今天啊,就有一件高兴的事,瞧,我们来到了动物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学生开始交流,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