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线舞衣,云卷舒,李克瑜半世纪艺术人生_艺术人生徐少华哭了 李克瑜,中国服饰界的老前辈,在中国服饰设计领域已留下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足迹,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服饰设计领域,尤其是舞台服饰设计领域最为著名的先驱者之一 2022年12月21日,为纪念其从艺55周年,“李克瑜从艺55年作品展”在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举行其历届学生,以及在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同事、好友纷纷从各地赶来为其庆祝 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在为其写的序言中表示,“李克瑜教授是我们大家的老师在中国,服装设计是一个最年轻的学术领域,其前辈本来就屈指可数李老师无论是为人,还是学识,都具长者风范因此,她当之无愧地是我们大家心目中的导师 李克瑜教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受李可染、叶浅予、罗工柳、肖淑芳等名师教导作为中央芭蕾舞剧团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她曾荣获大阪国际服装奖及文化部、北京市服装设计奖,多次担任国内国际服装比赛评委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工作50余年,现为北京服装学院顾问、教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专家委员、北京服装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顾问 自195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李克瑜教授便进入北京舞蹈学院任教,后调入中央芭蕾舞剧院,成为我国最早从事芭蕾舞服装设计和驾驭芭蕾舞服装语言的设计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诸如《天鹅湖》、《海盗》、《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祝福》、《春江花月夜》、《昭君出塞》等一系列中外著名芭蕾舞剧的服装设计,均出自李教授之手此外,她还涉足歌剧、京剧、乐器演奏者的服饰乃至时装设计在中国人的时装意识还较模糊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李教授便在国内外时装舞台上成功发表了一系列“具有中华元素”的时装作品,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 1988年,李克瑜教授应国家纺织工业部邀请,作为顾问、教授进入北京服装学院工作,并一直为学生开设服装设计、中国民族服饰等课程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李克瑜教授逐渐形成了一套“传承―整合―创新”的服装教学与服装设计体系,最早倡导将民族服饰文化融汇到现代设计中去,为服装设计、教学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北服“将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李克瑜教授长期以来还致力于对各民族服饰的搜集、研究和传承工作,多次亲临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考察,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各少数民族服饰实物资料,为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自2022年以来,李克瑜教授多次推出民族服饰风格的时装设计作品,特别是去年又参加了北京服装学院“中山装概念”主题性时装设计发布,推出设计力作。
她的作品展现了其多年来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无限热爱,是其中西兼容深入探索的结晶,将中国民族文化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装饰手法和工艺技巧上均赋予了作品新的流行元素,使之既带有质朴、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又不乏时代文化风貌,在更高的层面上超越和提升了当代服装的审美价值 在当天的展览上,其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诸如《天鹅湖》、《海盗》、《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祝福》、《春江花月夜》、《昭君出塞》等一系列中外著名芭蕾舞剧的优秀服装设计作品,以及其近20年来在时装设计领域中的多款时装设计作品都悉数展出,吸引了国内舞台服装设计和时装设计各领域的关注 “今年是李老师从艺、从教五十五周年,也是中央芭蕾舞剧团成立五十周年,巧合的今年又是北京服装学院建校五十周年多年来,李老师以质朴的学术风格、执着的民族情怀和宽广的学术视野,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愿李老师的学术研究与北服的办学特色融为一体而共同在我们的服装教育教学中生根、开花、结果刘元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