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反贫困效应研究英国现代补会救助制度反贫困效应研究曹清华(江西师范人学南昌市330022)摘要:作为补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功能定位于解决贫 困的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在英国,社会救助津贴支付水平很高;社会救助津贴领取率估 计值从50%到97%不等;从福利到工作的积极就业政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因 此,英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反贫困效应显著关键词:社会救助反贫困效应给付水平津贴领取率从福利到工作女,江西都昌,江西师范人学副教授,公共经济管理博作者简介:曹清华( 1975—) 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个基础部分,也是丿力史上产牛的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形 态,它的功能是通过救助津贴支付和具他的援助措施帮助贫困者摆脱贫困,促进他们与补 会的融合木论文研究现代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演变及其实施所带來的反贫困效应…般 认为,社会救助包括四个要索:(1)救助资格的确定以家计调查(means-tested)为基 础;(2)血向贫困个人或家庭;(3)以现金或实物/服务为支付形式;(4)实行非供款 制,经费來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① ②木文以此社会救助概念为研究基础,研究的是 社会救助政策对有就业能力的补会救助津贴领取者的反贫困效应。
」、英国社会福利体制中的社会救助制度20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使英国经丿力了自山放任的市场经济一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一自 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三种市场经济体制形态,福利体制也随之经丿力了三种发展阶段二战 后英国第一•个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到了 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政府对福利国家体制 进行了人刀阔斧的口由主义改革1997年上台的布莱尔政府延用了撒切尔政府的改革精神 但改革手段相对要温利些总的來说,英国是自由主义模式补•会保障体制的典型代表之 一,其基本特征是:一、“补救型”的福利体制,即福利制度的社会日标是贫困和失业的 救助;二对于什么是应由公共机构负责的“社会风险”的严格定义;三,鼓励市场成为社 会福利的提③供者2003年,英国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2. 1%,社会救助支出占公共支出的11. 8%, 同期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代表的瑞典和保守主义福利体制代表的德国相应数据分别为 31.3%. 2.2%和25.2%、4.2%④可以看出,英国是“补缺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主要 救助对彖和支持者是收入较低的弱势社会阶层在英国,针对失业考的保护计划有三种:失业保险、失业救助和社会救助失业者在其 失业保险给付到期后,可进入失业救助计划,有就业能力的社会救助津贴领取者一般为长 期失业者。
失业保险是一种缴费型津贴,津贴收入要纳税;失业救助为收入关联型津贴, 补•会救助则为家计调杳型津贴,两种收入均不用纳税,且只要条件符合,津贴领取没有时 间限制对于有就业能力的津贴中请者而言,获得津贴是有条件的:失业保险和失业救助 津贴领取前提是必须积极就业或创业;社会救助津贴领取条件是必须参与一种“以T作为 中心”的血谈,但参与积极计划项日(active project)则是自愿的二、社会救助津贴给付的水平及其对领取者就业行为的激励效果分析 ①OECD, The Battle against Exclusion [M], Paris, 1998.②Barker, R.. L. , 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 (4th ed. ) [M], Washington , D. C. : NASW Press , 1999. Esping-Andersen, G., Social foundations of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Adema, W., Social Assistanc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the Provision of a Decent Level of Income in Selected OECD Countries[J], OECD Social Employment and Migration Working Papers, No. 3& OECD Publishing , 2006 .1在英国,主要的失业津贴有JSA (Jobseekerr s Allowance)和IS (Income Support)。
IS针对那些不被要求参与积极计划的失业者两种津贴的日的是提供财政资 助给那些净收入低于国家设定的最低收入水平的人JSA包括两种(缴费型和收入关联 型),IS则是一种家计调杳型津贴在英国还有很多其它的家计调杳型津贴(和税收补 贴),如议会税收津贴(CTB),用于帮助支付由于地方政府提高的税收;住房津贴(HB),提供给低收入家庭;工作家庭税收补贴(WFTC)和儿童税收补贴(CTC);其它 各种津贴有:提供给病残考津贴和礼会基金(不属于木论文研究范I韦I)等表1列举了 IS(收入保障)津贴在2002年和2004年针对不同结构家庭的支付水平表1:社会救助津贴周度支付(2002, 2004)家庭类型2002年可申请的2004年可申请的支付率(GBP/周)支付率(GBP/周)个人津贴单身考18-24 岁 42. 70 44. 0525岁及以上53. 95 55. 65单亲父母18岁及以上53. 95 55. 65夫妇(两人18岁及以上)84. 65 87. 30儿童16岁以下37. 00无16 岁 37. 80 无额外津贴家庭 14. 75 15. 73单亲父母1. 15 0. 15单亲父母的CTB/HB (除家庭津贴以外)7.45 6. 45资料来源:OECD , Social Policy Division - Directorate of Employment, Labor and Social Affairs Country chapter - Benefits andWages, oecd. org/els/social/work i ncenti ves.与世界上其他绝人多数国家不一样的是,英国的失业保险、失业救助和社会救助对于相 同家庭结构的津贴支付水平是一致的。
失业救助和社会救助对于单亲父母和夫妇两人的津 贴支付水平也是一-样的(失业保险津贴不提供对失业者家庭及孩子的支付)此外,补会 救助还有针对家庭和单亲父母的额外津贴,这些说明英国补会救助津贴支付水平相比较而 言是很高的社会救助津贴支付水平对APW (—-个普通产业T人的平均工资)的替代率较 高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英国高水平的津贴救助在2002年,单身者的社会救助津贴相 当于67%的相应APW的63%四口之家(夫妇,两孩子)的替代率为一•个相应APW的73% ⑤由于英国的补会救助体系是被作为解除贫困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因此它的支付水平被制 定的相当高,这在给贫困者提供一个体面生活水平的同时,同时会对他们的就业行为产生 负激励效应,尤其是对有孩子的家庭为有年幼孩子的家庭提供高福利是英国福利制度的 特征,这种结构的家庭的津贴收入与APW替代率相对史高,加上津贴领取者就业会引起其 它额外开支,例如上班时的儿童看护、交通费用等等,这些因素会引起社会救助津贴对在 职收入替代率过高现象,导致津贴领取者不愿就业不过,英国政府通过提供减免税收、 T资补贴、⑤ OECD, Tax-Benefit Models, 2002, oecd. org/说明:两孩子分别为4岁和6岁;收入为税后所有收入:APW为一-个普通产业工人的平 均丁资,2002年英国的APW为GBP 19 440。
2职工上班时的儿童看护等提高工作赢余的 于•段,对低收入职工提供直接经济激励或间接式的补贴因此,慷慨的在职援助在很人程 度上抵消了慷慨的救助津贴对低收入职工的吸入或锁定效应三、社会救助津贴领取率分析津贴领取率,是指向政府领取补会救助津贴的人口占有资格获得补会救助津贴的总人口 的比例领取率低于100%,则说明有资格获得福利津贴的一些人没有享受它区别它与两 个概念很重要:一是“参与率”,指的是享受既定福利给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例如 最低的收入计划中,参与率是指总人数中享受最低收入补充计划的人数比例;二是“服务 率”,在一些事例中,享受津贴的人数受限于财政约束和外界约束(供给方面)例如, 美国人多数州实行了儿童护理津贴,然而,在那些可申请免费的或补贴的儿童津贴的地 方,受限于“先來先服务”的基础,即使有法定资格人申请了,也不一定能得到这种受 服务的个人或家庭数H和有资格获得的个人和家庭总数Z比,称为服务率津贴参与率与巾报率的区别在于,参与率衡量的是福利计划实施的广度,领取率则衡量 的是福利计划实施的效果;津贴领取率与服务率的区别在于,低的服务率反映了财政约束 (供给方面),致使有些有资格的人得不到津贴给付;津贴领取率则从需求方面说明津贴 领取率低是因为福利申请者H己行为的结果(需求方面),有资格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去 申请津贴,如羞辱感、不知道自己有资格申报、申请结果的不确定性、申请的成木和津贴 给付水平等。
英国福利津贴领取率数据育两种,一种来源于学术研究,另一种是政府部门统计数据 自1997年以來英国就业和养老金部(DWP)每年都产生关于福利津贴领取率的官方估计数, 丿力年來收入支持津贴领収率最低为77%,最高为90%o⑥在学术研究领域有很多学考对此进行了研究Fry等经过研究,认为1984年针对非养老 金者的补助津贴领取率为81%,而针对养老金者的相关数据为86%⑦Dorsett等学者对 1984-1987年间针对就业家庭的家庭收入补贴领取率进行了研究,估计数为59%⑧Bramley等估计,1996年英国收入支持津贴领取率在50-70%之间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官方数据超过了学术研究的估计比例相比同为0ECD国家的德 国(津贴领取率估计数为33%—79%之间)⑩,英国的领取率要高些两国数据的差异可能 源于两国社会救助制度木身的完善稈度不一,也可能是因为两国的其他社会保护政策广泛 性的不同但总而言之,领取率低于100%,则说明有一部分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群没有得到 帮助,从而影响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反贫困效应四从“福利到丁•作” (wclfare-to-work)政策的效果分析虽然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小后期经济持续增长,但仍然曲临着许多严重的就业问题。
社会上长期存在一•部分人长期失业,尤其年轻人及少数民族群体为最,完全依赖礼会福利 及完全与劳动力市场失去联系的人数急剧增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及其他有关问题,英国 政府对积极就业政策越來越垂视1997年布莱尔政府上台后,福利制度改革尤其“从福利 到工作”政策成了英国新工党国内政策的核心问题布莱尔政府的积极就业政策即“从福利到工作”政策中有两种政策方向可能最为重要: ⑥⑦ DWP (英国就业和养老金部),Income Related Benefits Estimates of Take-up, various years, dfee.gov.uk/news/38. wlm Fry, V. and Stark, G., The Take-Up of Supplementary Benefi t: Gaps in the —Safety Net II ?[C] In Di lot A. and I. Walker, The Economics Dorsett R., Heady C., The take-up of Means-Tested Benefits by Working Families with Children[J], Fis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