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科学精神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罗静 邓鑫 刘洁摘要: 科学精神的培育是现代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价值科学精神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被列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从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必要性、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出发,进一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策略,以期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关键词: 科学精神;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G633.2 :A : 1992-7711(2021)15-026“培育科学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贯穿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知识教育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彰显了科学精神并推动了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形成 [1]因此,我们必须将科学精神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工作一、科学精神的内涵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进一步界定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即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正确做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2]科学精神内涵丰富,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理性思维一切需要动用大量脑力的思维方式都可以叫理性思维,它需要基于一个严谨的事物来推演理性思维是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验证与解释,是一个更深入和更复杂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要求独立思考、强化学习的主体性,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形成独到的见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逻辑清晰,能够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运用理性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批判质疑敢于质疑、理性批判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义科学精神所蕴含的批判性,就是在挣脱教条主义桎梏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有原则的、有建设性意义的批判 [3]科学精神中的批判质疑要求个体具有问题意识,善于从事物中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权威,对不公正、不正确的行为提出质疑;具有发散思维,能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3.勇于探究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不仅仅需要有坚定的方向和信心,还要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勇于探究,敢于主动去寻求、研究和搜查事物的答案勇于探究要求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对世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敢于冒险,在探索的路上不惧困难,大胆尝试,勇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圈;追求创新,能够做到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探究未知领域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二、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必要性“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的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对学生自身、课程改革、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中阶段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显得尤为重要1.实现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精神素养的提高在高中阶段培育科学精神素养能够推动学生形成追求真理的态度与觉悟,使学生自觉自愿拥有科学意志,能够自觉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对高中生求知、创新等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可以帮助他们持续保持奋斗与进取精神,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和价值,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精神素养,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使学生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新课程要求高中生具有的科学精神素养,是要求高中生具有实事求是的、开拓进取的思维品质与行为特征;能够对所有事物、现象持有观察、怀疑和批判精神,坚持实证和可重复的验证精神,拥有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不断追求真理3.汇聚攻坚克难强大正能量的需要。
科学精神是人类抗击疫情的巨大精神财富,是汇聚攻坚克难强大正能量的力量源泉对高中生进行科学精神素养培育能够引导高中生善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集聚更大合力,赢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4.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进入新时代后,创新逐步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其中,科技創新在提升国家实力中的作用进一步突显,因此国家更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国家的发展也更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加入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1.培育科学精神素养的教学方法欠缺思想政治课程如何培育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素养是教师必须面临的关键问题当前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对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主要依靠传统的讲授法,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教育途径和教学方式单一目前科学精神培养主要仍是通过学科知识的课堂灌输这类比较传统的方法,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较少,课堂教学缺乏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选择上的引领 [4]教师教学方法欠缺,教学活动的设计流于形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自觉思考的动力不足,往往不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否具有科学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培育的成效目前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只聚焦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却忽视自身科学精神的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较多地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试的研究,没有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与运用, 缺乏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甚至一些教师为维护自己课堂上的权威,有意避开学生对讲授内容的评判与质疑,他们唯教材至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书本、标准答案进行答题,将提高学生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他们在教学中不敢尝试新的东西,缺乏勇于尝试和挑战的科学批判能力3.对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培育缺乏针对性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缺乏针对性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片面注重学生的做题能力的提高,强调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优异成绩,导致学生作业负担重,考试频繁;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未能深入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因素,忽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掌握的科学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理性批判精神的培养缺乏积极关注4.高中生对于科学精神的意识淡薄高中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心理年龄还不成熟,心理发展也不平衡,看待事物往往只停留于表面。
特别注意的是,部分高中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遇到问题一味求助别人,趋易避难,问题意识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科学意识淡薄由于高中生的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有实践的机会,这便造成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认知不全面,面对是非对错、美丑善恶时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5]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培育策略科学精神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弘扬科学精神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学校对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对于学生自身、社会发展、国家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是思想政治课程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育内容其培育途径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进行研究1.创新培育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教学课堂第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对教材、教师提出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让学生拥有发言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与学生共同交流见解,共同解决问题第二,教师要创新教学课堂,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根据新课标对科学精神的要求及学生自身发展特点,要求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媒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政治教学课堂,才能有效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科学精神第一,思想政治課教师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主体,自身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问题要勇于探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科学精神,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参加课程改革方面的培训和教学方法的培训等,加强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具备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专业发展观第二,广博、精深的知识是教师培育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科学精神的必备条件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崇尚科学精神,追求科学真理,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书育人;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展知识视野,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育科研能力,坚持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3.培育学生对价值判断问题慎思明辨的态度科学精神离不开对价值冲突问题的正确判断,要求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在价值冲突中澄清观点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德育课程培养学生对价值判断问题慎思明辨的态度,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第一,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养成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让学生在价值冲突的问题中做出更理性的判断和选择;第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让学生养成辩论的习惯,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思维碰撞和交流过程中对价值冲突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4.学生自身要增强科学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科技型人才,就需要突出对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首先要求学生自身要以正确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对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端正学习态度,多看书、多积累、多观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其次,高中学生要在科学阅读中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在学习英雄模范当中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在不断实践体验当中提高科学精神素养;最后,高中生还应具备理性怀疑精神、勇于探索精神、终身学习精神,为建设更好的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致力于培育学生科学精神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富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青年科学家对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育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 李娜.从理论视角论科学精神[J].中国市场,2020,No.1054,10-11.[2]戴婧.核心素养框架下科学精神的分析和培养[J].教育观察,2020,v.9;No.269,79-81.[3]唐璞.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精神培育的路径[J].教育现代化,2020,v.7,189-191.[4]马超.科学精神素养落地的四个支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No.751,10-11.[5]李艺敏.融合多学科资源 涵养科学精神——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No.760,34-35.[6]王少鹏.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研究[C].广西师范大学,2019.(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