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开电大作业范文-诗界呼号有旗手

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KB
约5页
文档ID:267652008
国开电大作业范文-诗界呼号有旗手_第1页
1/5

  论文关键词:黄遵宪 诗界革命 新诗派 诗歌风格  摘要:晚清杰出的爱国诗人、广东名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对“诗界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3年温家宝总理视察香港时,曾引用广东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他以此诗鼓励港人团结爱国海内外对广东名人、著名的爱国诗人黄遵宪其人其事其作的关注由此骤然趋热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晚清广东嘉应州(即今广东省东部的梅州市地区)人他出身于由商人致富的官僚家庭从1876年(光绪二年)中式顺天乡试举人,旋为驻日本使馆参赞,到1894年为新嘉坡总领事,先后在国外十六七年在长期的外交活动中,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文明所吸引,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初他认为中国再不能闭关自守,应了解并学习日本的变法维新,这就是他创作《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的由来后来他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看穿了美国选举总统所谓“民主”的丑剧,作《纪事》,给予有力的嘲笑和批判。

但他不可能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在任驻英国使馆参赞时,却又羡慕英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并终于树立了“守渐进主义,以立宪为归宿”的改良主义政治思想从新加坡回国后,他在上海参加了以康、梁为首的“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又到湖南助陈宝箴创行新政,提倡变法戊戌政变后,遂隐居乡里,以诗人终他是一个外交家和改良派的积极活动家,也是一个努力向西方寻求真理,企图改革腐朽内政,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者和诗人  一、黄遵宪对“诗界革命"的历史贡献  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呐喊成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史学家认为,在改良运动中,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他是梁启超极力赞扬的“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也是龚自珍以后最杰出的一位清代诗人康有为形容其诗“如磊千丈松,郁郁青葱,荫岩竦壑,千岁不死,上荫白云,下听流泉,而为人所瞻仰徘徊者也《(人境庐诗草)序55)梁启超赞誉黄公度为“近世诗界三杰”之一、“诗界革命之导师”。

  “穷途竟何世,余事且诗人”阁黄遵宪不甘以诗人自命,是有他更大的政治抱负的他对梁启超说自己作诗是“愤时势之不可为,感身世之不遇”从这种态度出发,他在诗创作上也提出比较进步的主张他早在21岁时作的《杂感》诗里即反对传统诗坛的拟古主义:“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沿习甘剽盗,妄造丛罪愆并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为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现实主义观点,“有别创诗界之论”后于伦敦使署作诗集自序,他要求“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即要求诗要为事而作,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必去类比古人,因为“今之世异于古,则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进一步明确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但在表现方法上,他却主张利用古人优良的艺术传统,力求变化多样:  “一日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日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日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日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对于材料语言,他认为要尽量利用那些适用的古今历史语言资料,并结合“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从而创造那“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为我之诗”。

他说:“风雅不亡由善变,光丰之后益矜奇他的诗论主张表现了变古革新的精神,他的创作实践也表现了“新派诗”的风貌  黄遵宪的诗,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开辟了诗歌史上从来未有的广阔的领域我是东西南北人,平生自是风波民;百年过半洲游四,留得家园五十春”(《己亥杂诗》)时代变了,生活变了,接触了新世界,就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新源泉、新意境有名的《今别离》四首,歌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片、东西半球昼夜相反四事,确实给诗界带来了新气息: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古亦有山川I,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为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类诗,写新事物、新文化,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是一种有历史意义的创造他写新世界的景物,如《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即景抒情,奇境独辟,广阔的眼界和胸襟消融了向来旅客所惯有的孤独情绪,也是近代社会生活巨大变化的反映  但更重要的是,他时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描写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逐客篇》描写美帝国主义掠夺我国廉价劳动力去开发美国,“蓝缕为山林,丘墟变城郭”,尔后又百般地虐待华侨,驱逐华工诗人愤慨地写道:“鬼域实难测,魑魅乃不若,岂谓人非人,竟作异类虐!”《冯将军歌》模仿《史记·魏公子列传》不断重复“公子”的手法,全诗连续用“将军”的称呼,热情地歌颂年老的冯子材英勇地抗击法国侵略军的光辉战绩,并希望后继有人,抵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拯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命运:“得如将军数十人,制梃能挞虎狼秦,能兴灭国柔强邻,呜呼安得如将军!”《度辽将军歌》揭露湖南巡抚吴大澄在中日战争的可耻失败:  “闻鸡夜半投袂起,檄告东人我来矣!此行领取万户侯,岂谓区区不余畀为将军慷慨来度辽,挥鞭跃马夸人豪平时搜集得汉印,今作将印悬在腰将军乡者曾乘传,高下句骊踪为遍;铜柱铭功白马盟,邻国传闻犹胆颤自从弭节驻鸡林,所部精兵皆百炼;人言骨相应封侯,恨不遇时逢一战雄关巍峨高插天,雪花如掌春风颠岁朝大会召诸将,铜炉银烛围红毡;酒酣举白再行酒,拔刀亲割生彘肩自言平生习枪法,炼目炼臂十五年;目光紫电闪不动,袒臂示客如铁坚淮河将帅巾帼耳,萧娘吕姥殊可怜;看余上马快杀贼,左盘右辟谁当前为鸭绿之江碧蹄馆,坐令万里销烽烟;坐中黄曾大手笔,为我勒碑铭燕然。

为鼠子乃敢尔,是何鸡狗何虫豸!会逢天幸遽贪功,它它籍籍来赴死,能降免死跪此牌,敢抗为行聊一试待彼三战三北余,试我七纵七擒计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空营逃弃官脱剑无人惜,只幸腰间印未失将军终是察吏才,湘中一官复归来八千子弟半摧折,白衣迎拜悲风哀幕僚步卒皆云散,将军归来犹善饭平章古玉图鼎钟,搜箧价犹值千万闻道铜山东向倾,愿以区区当芹献借充岁币少补偿,毁家报国臣所愿燕云北望忧愤多,时出汉印三摩沙忽忆辽东浪死歌,印兮印兮奈尔何!”  诗人把无比的愤怒变为冷峻的讽刺,通过对这位愚昧无能而狂妄自大的“将军”的描摹,深刻地揭露了清王朝及其官僚将帅们的昏庸腐朽随着中日战争的节节失败和清王朝的丧权辱国,他写了《哀旅顺》、《台湾行》等一系列叙事诗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是昂扬的,他曾用通俗的形式作《出军歌》、《军中歌》、《旋军歌》等二十四首诗,大力鼓舞抗敌情绪这实际是有组织的一篇长诗,分为二十四章,每章末字连缀起来,成为“鼓勇同行,敢战必胜,死战向前,纵横莫抗,旋师定约,强我国权”六句战斗口号例如《军中歌》:  堂堂堂堂好男子,最好沙场死艾炙眉头瓜喷鼻,谁实能逃死死只一回毋浪死,死死死!阿娘牵裾密缝线,语我毋恋恋。

我妻拥髻代盘辫,濒行手指面:败归何再相见,战战战!戟门乍开雷鼓响,杀贼神先王前敌鸣笳呼斩将,擒王手更痒千人万人吾直往,向向向!探穴直探虎穴先,何物是险艰!攻城直攻金城坚,谁能漫俄延!马磨马耳人靡肩:前前前!梁启超说“读此诗而不起舞者,必非男子”  可想见它对当时读者的鼓舞力量黄遵宪又曾作《幼稚园上学歌》十章和《小学校学生相和歌十九章》,教育少年儿童的爱国思想,情调与此相近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带着悲愤的心情作《感事》诗,揭露顽固派的残酷愚昧,悼念维新党人的横遭斥逐,或惨被杀害但他坚信中国未来的政治趋势必然要经历“变从西法”的道路在晚年的《己亥杂诗》中,他写道:“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后二十年言定俭,手书心史井函中他所希望的“大同”实即改良派所要求的“民主”政治制度  黄遵宪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他系统而具体地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突出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严重危机和主要矛盾他的诗有“史诗”之称他知识广博,当时所谓新学和新世界的见闻,以及传统的历史文化,无不用来作诗,他的作品多巨集篇巨制,给人一种五光十色、博大宏深的感觉在手法上,他努力使传统的诗歌形式与新内容谐和,使严整的韵律与散文化的笔法谐和,使“流俗语”、新名词与旧格调谐和,因而确实创造了“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二、黄遵宪的诗歌特色  为什么黄遵宪在近代诗坛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声誉正是因为他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所创造的意象“无一袭昔贤,其风格又无一让昔贤也”  首先,反映海外新鲜事物是黄遵宪诗歌的最大特色长达十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扩大了诗人的视野,使他的诗歌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海外图景他曾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到过越南(旧称安南)、斯里兰卡(旧称锡兰)、伦敦、巴黎、苏彝士运河,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写下了不少新鲜别致的纪游诗、纪事诗,其中国外风光、名胜古迹、民情风俗、特产气候、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等,是清朝闭关锁国下的读者闻所未闻的例如《日本杂事诗》叙写日本的国势、天文、地理、政治、文学、风俗、服饰、技艺、特产,尤其侧重介绍了明治维新的情况以及中日两国的友好传统和文化交流《纪事》诗描写美国两党的竞选闹剧,介绍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樱花歌》描述日本樱花节之热闹:“十日之游举国狂”,“人人同唱樱花歌《伦敦大雾行》形容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漫天大雾:“芒芒荡荡国昏荒,冥冥蒙蒙黑甜乡《苏彝士河》述说了该河水路之长、地理位置之重要:“万国争推东道主,一河横跨两洲遥……诸如此类,不必一一列举。

这些记述异国他乡景况的诗篇,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诗人还力图以新的思想观点、新的思维方式来反映海外新事如《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借诸花喻各国人民,表达四海应一家,携手共进步的开放意识和大同理想  其次,叙事成分增多,刻画人物出色也是黄遵宪诗歌的一大特色《人境庐诗草》中不少动辄数千言的长篇巨制诗人叙事的范围相当广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叙述得栩栩如生诗人也擅长写人,古今中外,各类人物,都写得活灵活现黄遵宪的这些叙事长篇,呈现一种小说化的倾向这也是诗歌近代化特征之一诗人常采用动态的结构,摒弃固定的诗歌程式如《西乡星歌》采用倒叙开头,《哀旅顺》以前十四句为末二句反衬,《哭威海》通篇以三字句叙述诗人常采用多角度的叙述,如《纪事》叙述美国总统竞选,摹仿两党自我吹嘘口吻,描绘千人齐集的场面,人们的神情举止,喧哗鼓掌,维妙维肖也常用深广的视角,如《锡兰岛卧佛》,从描写佛像起,写到佛教发源、佛教传播、佛教精神,并涉及文明古国的沉沦,西方新教的勃起,最后感慨中国孔教不兴宇宙感、历史感都很强而这种历史感、宇宙感是在广博质实的见闻陈述中流露的,视野广阔,气势雄浑又如《番客篇》,从异国华侨的一场婚礼写起,引至华侨的生活习俗、遭遇、心态,以及国弱人欺的感慨,叙述的视角也极为深广。

而人物塑造中更可见再现艺术的技巧手法不仅音容笑貌真切如在眼前,而且能写出复杂的人物性格如《聂将军歌》写聂士成杀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