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范文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最新范文1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l o 与身边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2 o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按要求取近似数3 o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数据二)能力训练要求l o 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2o 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作用3O能读懂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有效、形象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发展统计观念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信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O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二、教学重点:1感受较小的数据2 o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30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4 o读懂统计图并能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三讲授新课:请你用熟悉的.事物描述一些较小的数据: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它的体重可达几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 8 4 8米l o哪些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方便?举例说明。
2 o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中氢原子的直径约为O o0 0 0 0 0 0 0 0 0 1 米2)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病毒的长度约为00 0 0 0 4 3毫米;(3)某种鲸的体重可达1 3 6 0 0 0 0 0 0千克;(4)2 0 0 3年5月1 9日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 非典”邮票收入全部捐给卫生部门用以支持抗击“非典”斗争其邮票的发行量为1 2 5 0 0 0 0 0枚课时小结:我们这节课回顾了以下知识:l o又一次经历感受了百万分之一进一步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与身边事物比较进一步学习了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2 o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近似数的意义和作用并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0又一次欣赏了形象的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些主要河流的河长情况你的统计图要尽可能的形象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流的河长与流域面积有什么样的联系?(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主要河流你认为河流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吗?制作形象的统计图首先要处理好数据即从表格中计算出这几条河流长度的比例然后选择最大或最小作为基准量按比例形象画出即可。
1)形象统计图(略)只要合理即可2)从表中的数据看出河流越长其流域面积越大3)河流的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位置有关系课后作业: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最新范文2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用等式的性质解简简单的(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初步具有解方程中的化归意识;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知识难点需要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并且有一定的思维顺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复习引入解下列方程:(l)x+7=1,2;(2)在学生解答后的讲评中围绕两个问题:每一步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这节课继续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由于这一课时也是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所以通过复习来引入比较自然探究新知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马上做出选择吗?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0 0.5 x-x4(2)先让学生对第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要把方程0.5 x-x=3.4转化为x二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5,怎么去?要把方程-x=2.9转化为x二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 9;“-”号,怎么去?然后给出解答:解:两边减 0.5,得 0.5-x-0.5=3.4-0.5化简,得x=2.9,、两边同乘T,得1x=2.9小结:(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二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题吗?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解后反思:第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一 3”?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例2(补充)服装厂用3 55米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3.5米,儿童服装每套平均用布1.5米.现已做了 8 0套成人服装,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米,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米,根据题意,得8 0 x X 3.5+1.5x=3 55.化简,得2 8 0+1.5x=3 55,两边减2 8 0,得280+1.5x-280=355-280,化简,得1.5x=75,两边同除以1.5,得 x=50.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解后反思:对于许多实际间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别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 程 左 右 两 边 是 否 相 等,例 如:把 x=5 0 代入方程80X3.5+1.5x=355 的左边,得 80X3.5+1.5X 50=280+75=355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你能检验一下x-2 7 是不是方程的解吗?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尝试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一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一部分学生虽不能解答,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后,也能受到启发,这比纯粹的老师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积级性这里补充一个例题的目的一是解方程的应用,二是前两节课中已学到了方程,在这里可以进一步应用,三是使后面的“检验”更加自然解题的格式现在不一定要学生严格掌握课堂练习教科书第7 3 页练习第(3)(4)题小聪带了 1 8 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 5支单 价 为 1.2 元的圆珠笔,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8本笔记本,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建议: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进行评议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建议:先让学生进行归纳、补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这节课学习的内容2)我有哪些收获?(3)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思考题用等式的性质求x:-2 x-5 x+7 引发竞争意识,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以达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的目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投入及学习的效果方面等本课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7 3 页第4(1)、(2)、(4)题;补充: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4 x=17;4-=3选做题:教科书第7 3 页第4(3)题,第7 4页第10 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1、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设计从新课的引人、例题的处理(包括解题后的反思)、反馈练习及小结提高等各环节都力求充分体现这一点.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地讲解,把学生变成任教师“灌输”的“容器”,学生只能接受、输入并存储知识,而教师进行的也只不过是机械地复制文化知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本设计在这方面也有较好的体现.3、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能有较多机会接触列方程,本章把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作为贯穿于全章前后的一条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即先列出方程,然后讨论如何解方程,这是本章的又一特点.本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最新范文3【课前预习】1、先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比较它们的大小:4,2.4,0,3,1.2、一天,汽车司机张师傅从车站出发,沿东西方向行驶,规定向东为正,若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若向西行驶2千米,记作.3、数轴上表示数一3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表示数5的点B到原点的距离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表示的数是.【课堂重点】1、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 k 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2 k m 处.(1)如果把学校门前的大街看成一条数轴,把学校看成原点(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你能把小明和小丽家的位置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2)从数轴上看,哪家离学校较近?哪家离学校较远?2、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用符号”表示.3、如图,你能说出数轴上A、B、C、D、E、F各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吗?4、学习教材2 1页例题,完 成“练一练”.5、想一想:(1)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数;(2)绝对值最小的 数是.6、例3:某厂生产闹钟,从中抽取5件检验时,比标准时间多的记为正数,比标准时间少的记为负数,请根据下表,选出最准确的闹钟.1 2 3 4 5+2 s-3.5 s6 s+7 s-4 s误差不超过5秒的为合格品,否则为次品,问有几台合格?7、练习:某车间生产一批圆形零件,从中抽取8件进行检验,比规定直径长的毫米数记为正数,比规定直径短的毫米数记为负数,检查记录如下:1 2 3 4 5 6 7 8+0.3-0.2-0.3+0.4 0-0.1-0.5+0.3指出第几个零件最标准?最接近标准的是哪个零件?误差最大的是哪个零件?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巩固】1、填空:(1)|一3|二,|1|=,|-0.4|=|0|=,|9|=,|-2|=;(2)绝对值小于3的所有整数是,非正整数是;若|x|=6,贝 x=;(4)在数轴上点A表示-,点B表示,则点离原点的距离近些.2、计算:(1)I 3 1 X|-6.2 1(2)|5 1+|-2,4 9 1(3)|I (4)|4-1|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最新范文4【课前预习】1、化简:2、比较大小:-;I 5 1|-3.5 1;I5 1 0;|-3 1 1 3 1.3、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是,绝对值不小于4的非负整数是,的绝对值等于5,则 的 值 为.4、绝对值是4的数有 个,分别为.【课堂重点】1、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 k m 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3 k m 处.(1)你能将小明家、小丽家和学校的相对位置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小明家用点A表示,小丽家用点B 表示,学校用点0 表示)(2)观察A、B两点表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2、观察下列各对有理数,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2 和 一 2,0.8 和 0.8,2 和-2.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3、学习教材2 2页 例3,完 成“练一练”2 3页 第1,24、数a的相反数可表示为;则-5的 相 反 数 可 表 示 为;而我们知道一5的相反数是.所以得结论:5、学习教材2 2页 例4,完 成“练一练”2 3页 第3,46、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A.正数的绝对值是负数;B.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C.五的相反数是一3.1 4;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2)一个数的相反数是非正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A.正数B,负数C.零或正数D.零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巩固】1、填空:-2的相反数是,3.7 5与互为相反数,相反数是其本身的数是.2、-(+7)=,-(-7)=,-+(-7)=,(-7)=.3、已知A、B两点分别为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且两点间的距离为7,则这两个点表示的数为 和4、如图:试比较-a、-b 的大小.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最新范文5【课前预习】1、化简:2、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2,则 这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