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测时的方法 院系: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物理学学生:张成瑞导师:胡树铎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报告主要内容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引言分类论述测时的方法日晷测时漏刻测时机械计时器测时木漏测时火钟测时沙漏测时l总论l致谢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计时,使我们的各项活动有计划性一个社会对于时间的重视程度,可以判断出该社会所达到的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世界发展到今日的高科技时代,人类更是分秒必争然而在现代钟表出现之前,古人是怎样计时的呢?世界上人们是怎么测量时间和计算时间的,中国人民又是怎么样测量和计算时间的呢?本文就中国古代测量时间的各种方法及使用工具做一分类论述大致有日晷测时、漏刻测时、沙钟测时、火钟测时等它们各有所长,分别流行于不同时代,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日晷测时 我国古代测量时间的主要仪器我国古代测量时间的主要仪器(日圭(日圭 、日规、日规) 利用太阳投影的方向利用太阳投影的方向( (不是长度不是长度)测量时间测量时间 由晷针(铜制)和晷面(石制)两部分构成 依据晷面放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立晷和斜晷 只能使用于有太阳的晴天不依靠太阳的测时器漏刻测时漏刻测时(漏壶、刻漏、水钟 )由置水的容器和计量水量的容器组成 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
比日晷计时要先进、准确起源于公元前三、四千年的西周时期多级漏壶可以提高漏刻的稳定性 漏刻测时漏刻测时(漏壶、刻漏、水钟 )按结构性制分为:u箭漏(由浮上漏箭高度表示时间 )u秤漏(由水壶的重量表示时间 )u孟漏(由水流量表示时间 )沙钟测时 (沙漏、沙壶、沙钟计)l依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的仪器l基本工作原理与漏刻大体相同 l由两个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 l克服了漏刻在北方冬天空气寒冷,水容易结冰不能使用的缺点 工作时,上面的黄沙在一定的时间工作时,上面的黄沙在一定的时间内全部漏入下面的容器,漏完再翻转内全部漏入下面的容器,漏完再翻转过来每次漏完的时间大体相等过来每次漏完的时间大体相等l克服了外出旅行的人用漏刻不方便的缺点火钟测时火钟测时l利用燃烧预制定型燃料的速度来计时的工具 (更香、更烛)l定型燃料为蜡烛或香l蜡烛上划上刻度,根据蜡烛烧到的划线即知几更天 l更香比蜡烛更准确,如空气稳定,香制造得均匀 ,精确度会很高l流行于十七世纪木漏测时工作时从管道的上口投球, 球沿着曲折管道下滚,到拐弯处便有一响声, 当一个球到底后接着再投下一个,持续不断地投辊弹漏、碑漏、星丸漏 )l原理是通过由人投球计时 l l由两块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木板(夹屏)由两块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木板(夹屏) 合合在一起,在一起, 中间夹着曲折而贯通的管道组成中间夹着曲折而贯通的管道组成 为增加下滚的摩擦力,为增加下滚的摩擦力, 减慢速度球的表面减慢速度球的表面可铸上突起的毛刺可铸上突起的毛刺 。
综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古人测定时间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计时工具,不同的测量方法各有优点,各有缺点不同的计时方法应用于不同的时代,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带动了技术与科学的演变,从而推动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1王义山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初探 邢台;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0年2莫海明,周继舜 古典天文测时工具 南宁;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3月 3李迪 邓可卉 关于中国古代计时器分类系统的探讨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1997年4李迪 张思训的 太平浑仪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84(2)50575李艳平. 物理学史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年7华同旭 中国漏刻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年8李海,崔玉芳 李兰漏刻中国古代计时器的重大发明 山西 大同: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9李迪 星丸漏 的复原研究 见: 第二届东方天文学国际会议论文集 中国鹰潭: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