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渗沥液处理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71.03KB
约66页
文档ID:412553645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渗沥液处理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1/66

引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要求,为保证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处理,结合我市垃圾填埋场及渗沥液处理厂实际情况,坚持“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定《××市城市垃圾填埋场及渗沥液处理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具体阐述了预案使用范围、工作原则、应急响应分级,明确了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报、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等要求,以期达到尽可能地避免和减轻突发环境事故对人员、设备财产及周边环境的危害程度,提高风险防控水平之目的该预案将严格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报环保部门备案,各相关单位要严格贯彻落实预案措施,不断开展自查整改,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做好应急资源储备,确保一旦有事,能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目 录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61.2 编制依据 61.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 61.2.3 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 81.3 适用范围 81.4 事件分级 91.4.1 市级相关规定 91.4.2 环境风险分级 101.5 工作原则 111.6 应急预案体系 112企业及周边环境基本情况 122.1 ××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情况 12(1)名称 12(2)地点 12(3)规模 12(4)工艺流程 122.2 ××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厂基本情况 13(1)名称 13(2)地点 13(3)项目建设背景 13(4)工艺流程 13(5)主要生产设备及构筑物 16(6)出水水质污染控制标准 182.3周边自然环境概况 192.3.1地理位置 192.3.2地形地貌 192.3.3水文地质条件 202.4环境保护目标 213环境风险分析 223.1环境风险因素 223.2物质风险识别 223.2.1垃圾填埋气 223.2.2渗沥液及渗沥液处理 223.2.3坝体垮坝 233.2.4截洪沟排洪不畅 233.2.5.1 主要化学药剂 243.3 风险影响范围及后果 313.3.1 垃圾坝垮坝 313.3.2 渗沥池(液)泄漏 313.3.3 火灾、扬尘 313.3.4 化学药剂管理与使用不当 313.3.5 停水、停电、设备设施故障 323.3.6 自然灾害(暴雨、高温、严寒等) 333.1.6 出水水质超标 343.4风险防范措施 343.4.1垃圾填埋场火灾、爆炸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343.4.2渗沥池及防渗层 353.4.3垃圾坝垮坝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363.4.4 渗沥液处理厂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364组织机构及职责 404.1应急组织体系 404.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 405预防与预警 425.1环境风险预防措施 425.2预测信息 425.3预警分级 435.4预警发布 435.5预警措施 445.6预警级别调整及解除 456应急响应与处置 476.1分级响应机制 476.2响应启动条件 476.3响应流程 476.4分级响应措施 496.5信息报送 516.6应急准备 536.7 应急响应原则及方法 537应急终止 547.1应急终止的条件 547.2应急终止的程序 547.3预警终止后的行动 548善后处置 569应急保障 579.1应急物资保障 579.2通信与信息保障 589.3应急人员保障 599.4应急资金保障 599.5治安及交通保障 599.6技术保障 609.7应急制度保障 609.8医疗卫生保障 6110预案监督与管理 6210.1应急培训 6210.2应急演练 6210.3责任与奖惩 6211附则 6411.1术语和定义 6411.2预案发布、实施和修订 6512附图 66附件1:环境事件上报表1 总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或由垃圾填埋及渗沥液处理过程中次生、衍生的各类环境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为有效、快速地应对环境污染,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应急机制和措施。

1.1 编制目的(1)适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方针和原则;(2)确保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的进一步扩散,减少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3)建立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及高效到位的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统一协调和常备不懈的应急保障体系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2015〕第9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87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5〕第31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4〕第31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13号)(6)《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7年1月1日起实施;(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2002年4月实施;(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2002年3月)(9)《危险化学品名录》(2003年3月24日通过)(10)《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006年10月实施)(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009年12月1日实施)(1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9〕第6号)(1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9号)(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5)《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管部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环办〔2010〕5号)(1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年6月)(17)《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18)《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1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119号)(20)《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令第17号);(2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2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23)××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南府办函〔2017〕13号)(24)××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环保厅(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016年5月13日)。

1.2.3 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6)《生活垃圾填埋厂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垃圾渗沥液处理厂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生产区域、场区所在地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和上述区域内人员在突发环境事件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以及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1.4 事件分级 1.4.1 市级相关规定根据《××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的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1.4.2 环境风险分级××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渗沥液处理厂依照自身的应急能力、事故发生影响程度及目前实际情况,对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四级,分别如下:(1)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级为Ⅰ级;(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级为Ⅱ级;(3)较大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级为Ⅲ级;(4)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级为Ⅳ级具体突发环境事件启动条件见下表:表1-1 ××市垃圾填埋场及渗沥液处理厂突发环境事件分级及启动条件级别描述预警级别启动条件特大Ⅰ(1)填埋场出现垃圾坝垮坝、填埋场及渗沥液处理厂区内发生火灾爆炸或暴雨山洪、厂区长时间停水停电或设备设施故障等造成大面积污染物泄漏事故,泄漏污染物流入嘉陵江水域或扩散到周边环境,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亟需政府组织人员疏散或转移,本单位已无能力进行控制。

2)恐怖袭击导致的环境事故或事件3)环境事故直接造成员工或周边群众死亡、中毒或重伤4)环境事故直接造成本单位、周边群众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5)环境污染造成嘉陵江沿线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取水中断重大Ⅱ(1)填埋场由于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等原因,导致出现垃圾坝挡坝塌方;填埋场及渗沥液处理厂区内发生火灾、雨季小规模泥石塌方;厂区停水停电或设备设施故障,以上等因素造成小面积污染物泄漏,短时间内本单位有能力处置控制2)获悉恐怖袭击事件信息即将发生时;(3)环境事故直接造成公司、周边群众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较大Ⅲ(1)厂区停水停电或设备设施故障,将会导致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现场发现存在泄漏或火灾迹象的,特别是可燃气体检测等自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对填埋场土壤进行例行监测时,发现监测数据变化较大,判断高密度乙烯膜破损或老化,或未按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