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走向及教学对策刘德峰(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摘 要 本文在研究近十年来局部聋人高校语文试题,特别是古诗词赏析试题的根底上,总结出聋人高校古诗词命题的走向,确立了古诗词教学的对策,即:有针对性地加强诵读和默写;加强诗歌的意象研究;适当结合诗人的现实处境,准确把握诗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整合诗词内外和课堂内外的有关信息材料,引导学生增大积累,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应考成绩关键词 聋人高中 高考走向 古诗词教学对策 古典诗词的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对于聋人普通高中来说,诗词赏析有其特殊的难度因为古典诗词的节奏、韵律美和词人的听觉形象、听觉效果的表现,是聋生很难感受和体验到的,因此,诗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通过平时的教学检查和前两年高考前的复习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对学过的古诗词很难背诵下来,甚至诗中的名句也记不住,至于对诗词内容、情感、艺术表现手法的感知和理解,那更是浅薄得很这是由于聋生没有健全学生的接触面广,理解和承受新知识比较困难,他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里面的语义信息,对短时记忆里面的语音信息进展进一步的编码加工,来促进短时记忆保持的效果,因而遗忘率特别高。
然而,聋人高校〔主要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为例〕的考试中,诗词赏析方面的题目分值越来越大,要想提高聋生的高考成绩,就必须注重研究古典诗词教学方法,讲究应试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本文拟谈以下两个相关问题一、古典诗词的考试走向先看普通高校的变化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已做了明确的修订,取消了试卷的内容 、题量、赋分的规定,取消了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取消了参考试卷和参考答案这四个"取消〞意味着出题者自主性的扩大和试卷构造的不确定性但从2005 年全国和一些单独命题省份的16套试卷的构造变化情况来看,可以确定这样的变化趋势——古典诗词鉴赏和默写题的分值均呈上升状态,古诗鉴赏的分值〔 2004年为6分〕上调的有6套试卷,均上调到8分;默写的分值〔2004年为4分〕上调的有5套试卷,上调到5分、6分不等 再看聋人高校的一些变化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招生考试要求明确提出"我们将根据聋人高校的开展逐步将试题范围与普通高级中学教育标准接轨在入学考试中,局部选拔试题将高于这一根本要求,但所涉及知识也是普通高中中等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仅以该校1997年到2005年的语文试卷就可以看出,前两年的试卷中没有涉及到诗词考题,从1999年开场后的四年内无阅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题目,仅有默写诗文名句和判断题〔3-5分〕。
到了2003年,加了一道阅读杜甫"春望"的小题〔6分〕,考察对诗中重点词语、节拍、思想感情的最根本的理解和掌握到了2004年,阅读王维的"鸟鸣涧"〔两个小题共8分〕,还安排了一个赏析现代诗歌的题〔戴望舒的"偶成"〕,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仍可以看出其诗歌考试题的难度和宽度在加大到了2005年,安排了一道赏析"绝句〞的题〔石柔的"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8分〕,考察的内容由把握诗意,到理解思想感情,再到明确艺术特色,已经很全面了,而且分值增加到8分〔可参看上表〕 在诗歌阅读方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入学考试的根本要求是: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另外,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对古代诗文阅读也做了新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看来,古典诗词的考核内容及其分值的变化势在必行,其变化趋势可总结为四点:〔1〕由对古诗词根底知识的考察开展到阅读鉴赏能力的考察〔2〕由考察背诵、填空到考察独立鉴赏能力,题型越来越灵活〔3〕考察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4〕试题分值逐年加大,而且考察重点由对关键词语意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开展到综合能力的考察。
二、古典诗词教学的对策总结、分析、评价前几年聋人高校古诗词高考试题及命题走向,无疑会对今后的古诗词教学及2006年的高考复习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如何更好地提高聋人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应试成绩,本人觉得应讲求以下几方面的对策:1.加强诵读和默写〔1〕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对策,都不能忽略诗歌本身的特点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和音乐性告诉我们,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对于正常学生来讲,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教会学生"美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对于聋生来讲,这当然是一个难题,我们必须正视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把正常人外在的朗读体验通过适宜的渠道内化为聋生一种心灵的朗读,然后通过手语和表情表现出来这需要研究聋生特殊的承受心理比方通过教师的手势、表情、节拍或特定形象,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再通过师生互动,把握诗歌节拍和韵律,体会诗歌的上下起伏、起承转合如学习"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完全可以通过对节奏,诗中形象的演示、模仿,感受诗歌中表现的春天里美好的意境和感伤的情调〔2〕加强诵读,必须在引导的根底上监视学生背下来。
不管是理解根底上的背诵,还是讲解之前的背诵,这一步都是必须的因此,本人在教诗词单元之前,先布置背诵任务,让学生抓紧时间,尽可能地全部背诵,先在背中自己体会,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上课后,先检查背诵,由背之不多,到背之较多,由背的不熟,到滚瓜烂熟,然后默写,为下一步赏析打下结实的根底否则,任务尽管留,不加强课上检查的力度,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学生根本就不会或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作业因此,本人的语文课前五分钟便成为学生自觉背诵和检验背诵的阶段这一阶段课堂气氛热烈,背诵效果理想〔3〕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他们获取知识更多的依赖视觉,所以在诵读和背诵的根底上,加强默写这一环节,既能检验背诵的实际效果,又能在默写的过程中,发现容易写错的字,有效地导入对于内容的理解,为提高鉴赏能力夯实感性根底,从而缩短了教学时数,有效地加快了教学进度效果比较理想〔4〕通过默写还可以纠正易错的字,如"采〞字的"〞字头,学生写成了"〞下面加一个本字,这是不少同学易写错的地方通过默写还可以发现学生习以为常的错别字如把"忘〞写成"忘 〞,发现后学生大吃一惊,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就这么写〔5〕有些错别字,属于学生的理解错误,所以纠正这样的错别字,对于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基调很有帮助,并由此了解到诗人用词的精练、形象与准确。
比方默写陶渊明的"饮酒"〔"语文"第五册 九年义教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有些学生很容易把"悠然〞写成了"油然〞针对这一突出的问题,本人先让学生发现并改正,然后引导学生辨析两个词语的不同〔"悠然〞为悠闲的样子,"油然〞是自然而然的情形〕,弄清此诗中用"悠〞而不用"油〞的理由,就可以准确地把握诗歌形象和作者隐居的闲情逸志所以加强默写,特别是公开默写,既能检查背诵的熟练程度,又能加强背诵效果,改正书写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说明,不坚持背诵和默写的班,没有一个学生能想起这首诗坚持背诵和默写的班,先有两个学生写出了本诗的名句,在教师提示一句后,有两人默写全对,一多半几乎全对,赏析题正确率也较高,可见采用上述方法,益处很大2.加强诗歌的意象研究诗歌的意象研究是赏析诗歌的要点因为诗歌主要通过意象来表达感情、表现意境,到达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诗歌中的"明月〞"流水〞"花〞"蝉〞"鸿〞"柳〞"鸟〞等意象在诗歌中使用的频率最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每一种意象的特点和它们主要用来表达那些方面的情感,从而通过这些典型的意象到达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鉴赏能力如"花〞这个意象,在古诗中可以表现如下思想感情:写花落,多言春已尽,以此来表达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红颜易去,时世变迁的无可奈何之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现痛苦的伤时情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象征风华正茂,娇美多情〔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等等。
在对一首诗歌的赏析中,要集中力量抓主要意象的把握和理解,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识3.结合诗人现实处境,准确把握思想感情古代诗歌的鉴赏,作为考试科目,重在考察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虽然命题的角度各不一样,但无一不是以对全诗的准确理解为根底的因此,读懂全诗,便成为首要任务,我们由诗句的理解,到意象、意境的把握,无一不是为读懂全诗效劳的然而,要能实实在在地读懂,还必须对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处境、思想和心情有所了解而重要的诗句又该是我们理解诗,读懂诗的焦点所在如对陶渊明的思想愿望、经历的了解,对于学习"饮酒"这首诗是必要的,而抓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名句作准确领会,无疑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难点所在,也是必要的4.整合信息和材料聋生容易获取比较简明的信息,所以教师还要善于整合诗内诗外的主要信息和材料,到达对全诗的整体把握如赏析"春望"一诗,要把杜甫在安史之乱背景下的遭遇和诗歌中的形象整合起来,互相印证,把握思想感情 要把诗中的主要意象联系起来看,如"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烽火〞"白头〞等词语表现的意象整合为一幅互相包容的画面或画卷,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感伤、痛苦的情怀,把握这首诗含蓄、真挚的艺术特点。
5.增大课外积累,增强应变能力近年来的中考、高考试题更具开放性和现实性如学过的篇目和没有学过的篇目的联系;语文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以及学习、生活的联系;一样、相近内容的比照阅读等等,都有利于检测考生的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是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设题目就诗歌赏析来讲,也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如去年江苏连云港的一道中考古诗文赏析题〔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考试根本要求规定了局部考试内容不超过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课本范围〕选取了刘禹锡诗"秋词"和马致远的元曲"秋思"作比照阅读,将二者结合起来设置了一个更具开放性的题目,难度就加大了从聋人高考试题来看,尽管多以课本上的单首诗的阅读理解为主,但近几年课外的材料选用,以及课内外材料的结合考察,是已经出现的或将要出现的题目如对杜甫的"春望"〔03年考题〕、王维的"鸟鸣涧"〔04年考题〕、石柔的绝句〔05年考题〕、杜牧的"泊秦淮"〔04年北京考题〕、"早发白帝城"〔05年北京考题〕的阅读、赏析,都是从课外选取的因此,本人在加强课内教学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课外诗歌的积累,特别是那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的诗歌依照此标准可以编选课外阅读背诵的短诗篇目,也可以结合与高中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而且注重一样相近的诗歌的比照学习,在对照中明确其一样点和不同点,"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6.强化模拟训练,逐步提高应试能力有了扎实的课内根底,适当地进展课外补充后,再通过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模拟训练的原则,本人认为,一要明确高考命题的开展趋向及考察重点,对症下药,重点训练 二要精选高质量,难度适宜的材料,做适量训练三要当堂训练,当堂点评这样便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对学习结果及时作出评价,可以加深印象,记得牢,有实效以上的教学对策,是在充分把握高考命题趋向的根底上提出的,它既包括应试策略,又包括诗词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教学的引路入门,又重视课外学习的积累, 既重视一般诗歌教学规律,又要特别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聋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应试成绩参考资料与文献1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语文入学考试试卷.1997-20052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招生考试语文A卷. 2004.20053 2002年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