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肠造口专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肠造口专科护理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为主题,通过品管手法来提高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为48.67%,活动开展后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提高为79.67%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概念、更换造口袋、造口血运及皮肤的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处理、术后运动及饮食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完善肠造口专科护理有重要作用[关键词] 品管圈;肠造口;护理;知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65%~75% [1]腹会阴联合切除永久性乙状结肠末端造口术(Miles),是当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将乙状结肠近端拉出,行永久性人工肛门据报道,我国现有100万例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每年新增约10万例左右[2]肠造口患者在心理生理及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完善肠造口专科护理能够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品质管理圈,通过品管活动改善品质、提升效率,使一线重地成为品质管理的核心[3, 4]。
对医务人员来说,可以理解为医务工作者为了解决临床问题,自发组成小组,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改善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服务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6]我科2017年6月-2017至8月我开展了以“提高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成立品管圈小组:我科于2015年6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定圈名与圈徽圈名为动力圈,意义为动力是胃肠健康的保障,希望我们的患者胃肠动力十足,畅通无阻;同时寓意我们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我科有7名护士自愿加入,平均年龄30岁品管圈活动按戴明环法即PDCA的步骤进行1.2 主题选定:全体圈员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最终确定“提高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为活动主题1.3 现况把握与要因分析:为深入了解我科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情况,我们采用自制问卷对2018年6月-2018至10月我院普外二科行 Miles 术的30名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每张问卷10个条目,30份问卷共300个条目,不了解条目154个,知晓率=(300-154)/300=48.67%,不知晓率=1-48.67%=51.33%。
利用柏拉图法对调查问卷的条目进行汇总、排序后发现,导致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知识知晓率低下的原因,即本次活动重点改善内容为:①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处理;②造口血运及皮肤的观察;③术后运动及饮食注意事项;④更换造口袋;⑤什么是肠造口,共占不了解条目数的85.06%1.4 设定目标:针对分析结果,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确立品管圈活动目标值根据计算圈能力设定为55.5%使用公式计算出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51.33%-51.33%85.06%0.55=27.32%,即患者及家属的肠造口护理知识不知晓率下降27.32%,故设定知晓率目标值为1-(51.33%-27.32%)=76%1.5 问题及改进措施:针对上述要因,通过真因验证查检表汇总,根据二八原则(8020法则),最终根据评分结果共圈出4项对策1.5.1 开展肠造口定位工作:我们邀请1名资深临床造口师开展定位前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肠造口定位的认识,并且学习定位技术一名护士取得国际造口师资格证通过该培训造口患者经由护士成功定位1.5.2 进行造口护理的专业培训:由于医生造口手术位置不规范、医护对造口护理的意见不统一,增加了临床肠造口护理工作的难度。
经过培训学习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下降15%1.5.3开展造口延续护理,制定造口护理管理流程:对造口患者及家属提供固定的场所及相关的附件产品和模型供其学习;延续护理多样化,除造口门诊外,还增加回访,邀请造口患者进行随访,加强造口人的心理疏导建立造口公众号,制作视频链接供患者及家属学习1.5.4 成立造口专业小组,制定造口病人个案信息管理库:缺乏对造口护理的监督及管理、护士责任心不强,职责不清、造口护理热情不高是影响肠造口护理质量的重要原因为此成立造口小组对造口患者定期进行检查制定规范的造口护理流程,完善造口个案信息库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不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表项目开展前不了解人数开展后不了解人数卡方值P值是否知道什么是肠造口2299.6110.002是否知道造口皮肤的清洁方法220.2681.0是否知道更换造口袋26624.174<0.001是否知道造口并发症790.0850.559是否知道造口底盘的更换频率460.120.488是否知道造口附件产品850.3930.347是否知道造口血运及皮肤的观察27432.303<0.001是否知道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处理301027.075<0.001是否知道去除造口袋内容物220.2681.0是否知道术后运动及饮食注意事项26819.615<0.0012.2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为48.67%,,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提到79.67%。
目标达标率=(开展后-开展前)/目标值-开展前)100%=(79.67%-48.67%)/(76%-48.67%)100%=117.1%进步率=(开展后-开展前)/开展后100%=(83.89%-59.11%)/59.11%100% =41.92%3. 讨 论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7-9]永久性肠造口给患者的外在形象、排泄功能、个人卫生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及社会交往等带来了很大影响[9, 10]如果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10]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把直肠癌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低这一问题,通过原因分析,制定计划,实施对策后使医护人员更加科学、规范地护理肠造口患者,更重要地是同时完善了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本研究中,针对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低这一现象分析,找到有效方法来提高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邀请造口师培训护理人员进行造口定位;组织造口师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解决医护人员对造口护理认识不一致的问题;开展造口延续护理,制定造口护理管理流程,并让造口患者对造口患者进行指导及心理疏导;成立造口专业小组,制定造口病人个案信息管理库,实现责权明确。
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开展前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为48.67%,活动开展后,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为7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是一项多方共赢的团队合作形式[11, 12]对医务人员而言,工作质量提高,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人员幸福感;对患者而言,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肠造口护理服务,进一步了解肠造口护理,能更好的为自己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对管理者而言,优化肠造口护理流程,便于领导管理;对个人而言,丰富了个人的肠造口护理知识,提升了对肠造口的护理能力,极大地体现了个人价值参考文献[1] 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 515.[2] 万德森.结直肠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411, 419, 423.[3] 潘海燕, 颜波儿. 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0):2154-2155.[4] 汪四花, 林芬, 沈国霞. 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1):60-61.[5] 章飞雪, 于燕燕, 徐枝楼, 等.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 .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2): 127-130.[6] 李静, 田丽, 李想, 等.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8(4): 556-559.[7] 陈幸幸, 吴佳丽, 廖庆萍等.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中的作用[J]. 全科护理, 2014, (33):3138-3139.[8] 董力云, 蒋怡, 杨淑娟等. 探讨品管圈方式在提高护士护理肠造口能力活动中的作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 (7):152-154.[9] 姬红梅. 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肠造口周围皮炎的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10):335.[10] 戴秀娟, 王芬.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20):123-125.[11] 龚雪, 赵士琴, 何世银等. 品管圈在提高肠造口术前定位执行率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2):66-68[12] 关雪晴, 谭艳芳, 伍妙慈等. 品管圈活动提升低位结直肠癌Miles术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效果[J]. 中国临床护理, 2015, (3):208-211,221.-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