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构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造,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应用教学重点AX的含义,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质量数A与Z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构造教学难点1质量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理解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应用课时安排:2 课时教法建议借助课件,组织学生复习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关原子的内容,以此导入新课,使这些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探索原子构造及元素性质的关系教学内容引引言言: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初步认识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都及它们的化学组成与微观构造有关例如,用来刻画玻璃的金刚石与用作铅笔芯的石墨,它们都是由碳组成的,但前者碳原子呈立方体构造,后者碳原子呈鳞片形层状构造;还有我们平时食用的食盐氯化钠晶体,呈立方体构造等本章我们将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学习与了解原子构造与元素周期律的根本知识,理解元素性质及原子构造之间的关系,并从氧化、复原的角度认识物质所发生的变化。
新新授授:第一章物质的构造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构造一、原子构造1原子的组成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过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的,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绕核运动第 1 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于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与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与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例如,知道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质量数为35,那么中子数351718AX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归纳起来,如以Z么,原子组成可表示为:AX原子Z原子核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一样,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这些不同的“区域称之为电子层,按从内到外的顺序分别用n1、2、3、4、5、6、7 或 K、L、M、N、O、P、Q 来表示。
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能量最低的第 1 电子层排起,当第1 层排满后再排第 2 层,即按由内到外顺序依次排列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个如n1,即K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122 个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3次外层的电子数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不超过32 个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人们发现的元素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在这些众多的元素中是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或是某种规律呢?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该规律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 1869 年在前人工作的根底上总结出来的2元素周期表把电子层数目一样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列,这样就得到一个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第 2 页1周期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共有7 个周期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一样,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即:周期序数电子层数第一周期最短,只有两种元素;第二、三周期各有8 种元素,这三个周期所含元素较少,称为短周期;第四、五、六周期所含元素较多,分别为18、18、32 种,称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还未填满,称为不完全周期。
2族元素周期表中有 18 个纵列,除第 8、9、10 三个纵列为一族外,其余每个纵列称为一族,共有 16 个族,即 7 个主族、7 个副族、1个零族与 1 个第族其中,由短周期元素与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主族,分别用A、AA 表示周期表中,主族的序数就是该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即: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完全是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副族,分别用B、BB表示由稀有气体元素构成的族叫零族,用“0表示由第 8、9、10 三个纵行的元素构成的族叫第族,用“表示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金属性通常用元素的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响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性通常用单质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或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如 NaOHMg(OH)2Al(OH)3;非金属元素的最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的 水 化 物 的 酸 性 逐 渐 增 强,如H3PO4H2SO4HClO4高氯酸。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逐渐增多,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如 LiOHNaOHP,因此,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NO3H3PO4总结归纳:总结归纳: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在原子的组成中,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质量数及质子数与中子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哪些规律?3何谓元素周期律?简述元素周期表的构造第 3 页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构造三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构造三第第 二二 节节 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复原反响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的根底知识2.了解氧化反响、复原反响与氧化复原反响的概念,以及常见的氧化剂与复原剂教学重点1.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2.氧化反响与复原反响,氧化剂与复原剂教学难点1离子键、共价键2氧化反响、复原反响课时安排2 课时教法建议组织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有关物质的形成,导入化学键的教学;在组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氧化反响与复原反响的根底上,引入氧化复原反响的教学教学内容引引言言:通过前面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的元素只有 100 多种,然而,由这 100 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
那么,这100 多种元素的原子是通过什么作用相互结合构成物质的呢?新新授授:三、化学键原子与原子能够相互结合,说明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我们将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化学键的主要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等1离子键根据表 1-4 中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钠原子最外层有1 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的 Na+,从而到达8 电第 4 页子的稳定构造;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容易获得 1 个电子,形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 Cl-,也到达8 电子的稳定构造钠及氯气反响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 1 个电子转移到了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性质及单质钠与氯完全不同的物质氯化钠像氯化钠那样,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由离子键结合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通常,活泼的金属如钾、钠、钙等及活泼的非金属如氯、溴、氧等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绝大多数盐类、强碱类与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如 KCl、ZnSO4、NaOH、CaO 等2共价键以氢分子形成为例当两个氢原子相互作用时,由于它们得失电子的能力一样,都不能失去或得到电子,只有各提供 1 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H:H,使 2 个氢原子都到达稳定构造,这种电子对称为共用电子对。
像氢分子那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例如,HCl、H2O、NH3等都是共价化合物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拟见下表键离 子 键共 价 键第 5 页型项 目概念成键粒子形成条件第二节氧化复原反响一、氧化反响与复原反响在氢气复原氧化铜的反响中:CuOH2=CuH2O反响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了单质铜,发生了复原反响;氢气得到了氧化铜中的氧变成了水,发生了氧化反响这两个反响是同时发生的像氢气及氧化铜的反响,就称之为氧化复原反响那么,是不是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响才是氧化复原反响呢?下面我们从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上述反响,反响中,氧化铜发生了复原反响,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 价降低到 0 价;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响,氢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1 价又如:点2NaCl2=2NaCl反响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1 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1 价虽然没有得氧与失氧的过程,但本质上及氢气复原氧化铜的反响是一样的,都属于氧化复原反响,其共同特征是参加反响的物质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改变了第 6 页结合前面所学氯化钠的形成,不难看出,钠原子失去电子,钠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发生了氧化反响,被氧化;氯原子得到电子,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发生了复原反响,被复原。
再如,氢气及氯气的反响:点H2Cl2=2HCl反响中,氢原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由于它们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大,所以都不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只能各提供最外层的 1 个电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使双方都到达稳定构造由于氯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比氢原子要强一些,所以在氯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氢原子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 价升高到1 价,发生了氧化反响;氯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1 价,发生了复原反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表现为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响称为氧化反响,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为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响称为复原反响因此,我们把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反响叫做氧化复原反响在氧化复原反响中,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判断以下反响,是不是氧化复原反响?1H3PO42NaOH=Na2HPO42H2O2Cu HgCl2=CuCl2Hg二、氧化剂与复原剂第 7 页在氧化复原反响中,但凡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叫做复原剂;但凡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例如:Cu4HNO3浓=Cu(NO3)22NO22H2OH2Cl2=2HCl在上述两反响中,Cu 与 H2都是复原剂,浓 HNO3与 Cl2都是氧化剂。
氧化复原反响中,常见的氧化剂有 O2及 H2O2、KClO3、KMnO4、K2Cr2O7、浓 H2SO4、HNO3等;常见的复原剂有活泼的金属 Na、Mg、Al 及 C、H2、CO 等;具有中间价态的一些化合物如 FeSO4等,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复原剂在有些氧化复原反响中,氧化剂与复原剂是同一种物质总结归纳:总结归纳: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什么是化学键?什么是离子键、共价键?2氧化复原反响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区分氧化复原反响?板书设计 略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一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浓度的表示方法2了解微观粒子的数目与宏观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第 8 页3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4理解化学反响中各物质之间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进展简单计算教学重点1.质量浓度的表示及简单计算2.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及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3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及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2.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及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教法建议借助课件,组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