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陆游《小园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KB
约3页
文档ID:257381224
陆游《小园四首(其二)》阅读答案_第1页
1/3

陆游《小园四首(其二)》阅读答案   引导语:《小园四首》是的作品,主要写诗人行遍天涯后,又跟着邻居农父学着春耕,下面是的第二首,我们一起来阅读学习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万里路,却从邻父学春耕   【注】鹁鸪,一种黑色的小鸟,常在雨前或天刚放晴时发出“咕、咕”的叫声此诗写于淳熙八年(1181),陆游57岁,被贬官回到老家   写诗人行遍天涯后,又跟着邻居农父学着春耕诗人最终活到85岁,可以说,从事劳动是其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诗人还经常背着箩筐外出采药,并以之为村民们治病,因而,受到村民们的欢送和爱戴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答:村南村北处处传来鹁鸪的叫声,暗示春雨充足,正是插秧的大好时机;漫漫的白水之上,碧绿的秧尖款款摆动2分)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境界广阔、情趣生动、声色兼备的春耕生产图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表达在“却”字上,请简要分析4分)   答:“行遍天涯万里路”,是回忆他几十年来为国奔波的情形,也是杀敌报国的志向所在,然而现在“却从邻父学春耕”,可见是其无可奈何、感慨万端之语2分)一个“却”字,把诗人被迫闲居,报国无门的悲愤表露无遗。

2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⑴两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加以赏析3分)   ⑵两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略加分析3分)   2.(1) 例如: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希望为国家出力而不愿居闲的愤懑与无奈之情2分)前一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骑驴入川,饮酒吟诗的远游征途情境,抒发了诗人内心因受排斥苦闷和不愿居闲成为诗人的无奈;后一首通过诗人一生前后不同情形的`比照,表达了诗人晚年隐居乡里壮志难酬的愁苦2分)   ⑵抒情方式上,前一首诗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结合通过刻划诗人征途中骑驴饮酒吟诗这一苦中作乐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征途远行的孤独、遭受排斥的愤闷和壮志难酬的无奈,并通过反问和“远游无处不销魂” 的直抒胸臆,来加强情感;(2分)后一首那么是通过写景、叙事的方式间接抒情,前两句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绘了自己隐居乡的田园之景,后两句那么表达自己一生前后的不同经历,在比照中表达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希望与无奈2分)   2.(1) 《剑门道中遇微雨》作于1172年冬。

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这首诗陆游在南郑,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陆游在那时常常“寝饭鞍马间” (《忆昔》)而成都那么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陆游去成都是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前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诗人倍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小园四首(其二)》写的是:村子周围到处都是斑鸠的咕咕啼叫声,田里的水上涨逼近漫过刚刚长出的秧苗,我不远万里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却是从邻居的农夫那里学习春耕陆游一生关心国家,渴望搏杀疆场,收复失地,报国无门才回归田园,因此,享受乡村美景,去过那种“却从邻父学春耕” 的闲适生活,并非诗人本意,而实属无奈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