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企合作共建特色校园文化——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0 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交通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自治区示范院校、交通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学院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学院在办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以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把校企合作从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技协作、技术咨询开发等方面,延伸至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合作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设校园文化阵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形成了既有高校校园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先进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打造出了“引企入校” 工程、共建交通文化园林工程、校企文化大舞台” 工程、 “交通大讲坛”工程等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服务社会的作用更加明显四大充分展现学校办学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凸显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性和特色性,又具有交通行业院校特色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品牌形成了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的品牌一、创新机制,统筹推进学院积极探索一条“广西高职院校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建立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的新模式,发挥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委员会的作用,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精神2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建 设”,做好“校园 环境文化建设” 。
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引入校园,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交辉相映,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学院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形成具有交通特色、内涵丰富、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2008 年 11 月,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由 52 家交通行业管理部门、企业组成的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正式成立,开启了学院校企合作的新篇章这标志着学院的校企合作实现了“ 合作建立校外实训 基地→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三级 跳,逐步由当初“ 松散的个人行为”提升至 “稳定的 组织行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惠双赢的合作平台也日益成形在合作发展理事会的平台下,学院成立了由合作发展理事会成员单位负责人、行业部门专家和学院领导、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委员会” ,对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工作进行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使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有了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委员会通过面向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方案等形式,对外协调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对内指导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园规划和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并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互动机制。
在 2010 年 7 月,召开的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和校友会 20103年会议在南宁召开年会议上,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黄华宽、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等领导出席了会议,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在会上对学院近年来的工作以及依托合作发展理事会开展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及今后的工作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学院要以 2010 年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发展学校与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关系在会上,52 家合作发展理事单位负责人、18 家校外实习基地单位负责同志和全区 14 个地市校友会的代表还专题讨论了《校企合作共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阵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的原则、目标、建设内容和形式机制体制的创新,为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把握原则,明确目标学院在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过程中,紧紧把握“三项原则” ,既校企合作共建原则一是校企合作共建原则, 校企合作共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企合作,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在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框架下,学院与合作理事单位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组织实施,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合作项目;二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
校企合作共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包括物化的硬件设施:是否已经有一定的规模?或是已经做成的,如有可以列举(如浮雕、壁画、雕塑、石(铜)像、亭台、石桌、石凳、树木)和精神层面的软件设施(如文化交流、技术交流、文体活动等), ,在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4设相结合,共同推进;三是开放性、职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在教学、实训、生活、文体活动等场所,以多种形式突出办学特色、行业特色、办学历史,体现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教育、熏陶学院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也通过校企合作交流的方式辐射至企业,校园文化的题材、表现形式、承载内容应紧密结合交通及相关行业的职业特点,引导企业员工与学院师生参与实践共建,打造企业员工与学院师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学院在规划、设计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过程中,突出“两个目标” ,一是 既突出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目标, 结合学院与交通行业、企业的实际,共同规划、共同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和校企文化交流活动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在“ 十二五 ”末,建成以校园物 质文化 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核心,具有学院办学特色、交通行业特色、内涵丰富、校企深度融合、全国一流的校园文化;二是突出进一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的目标, 。
学院与交通行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技协作、技术咨询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把校企合作的领域从人才培养、智力支持拓展到文化建设,从生产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进一步加大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推进了校企的紧密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的平台下,学院与各企业行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开展了系列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5(一)实施“引企入校”工程,为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提供不竭的动力学院积极寻求与企业的最佳合作点,筑巢引凤,实施“引企入校” 工程, 先后与日本丰田汽 车公司、广西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小松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八桂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广西润建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 6 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07 年,学院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共建“T-TEP 丰田学校”,成为广西第一家导入丰田技术标准的院校 “T-TEP 丰田学校”,开办了“ 丰田班” 、“机电班” 、“小松班”,实施校企共建、共管校内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将行业企业标准成功引入课程体系。
随后,学院借鉴丰田班的成功经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与企业接轨, 陆续与企业合作开办了“博世班 ”、“机电班”、 “小松班” 、“润建班”等冠名订单班,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加深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更增强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9 年 10 月,学院并成功引进具有公路工程综合乙级检测资质的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校中厂、厂中校” ,学院利用现有资源出场地、出师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出设备、出技术,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2009 年,学院被广西军区、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军队士官直招定点培养院校” ,进一步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拓 宽了校企合作的渠道6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原则,学院与合作发展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170 多个,这些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接受学院相应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课程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另一方面可以为各专业教师提供生产实践的场所;同时,企业也利用学院教学资源,为企业进行新技术培训或依靠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与技术力量为之服务家有梧桐树,引来 凤凰栖” 学院利用现有资源出场地、出师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出设备、出技术,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效:2008 年,建筑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 180万元;2008 年,建筑技术(公路监理专业)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8 年,物流管理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物流管理委员会授予“中国物流教育示范基地” 、 “中国物流教学十大满意品牌”称号;会计等实训基地获自治区级示范性建设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 工程的实 施,通过订单培养做到了 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一是学生就业有针对性,顺利实现了从“学生 ”到“ 员工”的角色转换,缩短了就业链条,节约了就业成本,真正实现了“ 零距离” 上岗二是用人单位能找到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解决了新进人员因“水土” 不服,7往往需要较长适应期的问题三是学院落实了招生-培养-就业统筹,达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高 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校、企、学生三方共赢,体现了学院订单培养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捷报频传:2009,路桥工程系学生参加全国交通高职高专院校“南方杯” 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获个人单项二等奖、团体优胜奖;2010 年 6 月,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竞赛中,我区 24 所院校的 109 项作品参与了比赛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学子不畏强手,奋力拼搏,所参赛的两个作品:“高压电线除冰装置”荣获一等 奖, “重大灾难机器人 辅助救助系统”荣获二等奖,成 绩在同类院校中排名前列;2010 年 6 月,在天津举行的 2010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学院获得高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比赛二等奖的佳绩。
2009 年,信息工程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等等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体现在了学院持续走高的就业率上近七年来,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毕业 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3.95%、95.8%、97.2%、98%、98.18%、98.37% 、91.52%,平均就业率为 96.17%,连续多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 自治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毕业 生就业一年跟踪走访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责任心强,对企业文化的接受度和对企业的忠诚8度较高通过“校中厂 ”,把企 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 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 厂中校”,教师进入车间、学生 进入工段、教育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引三 进” ,在建立起“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 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的同 时,达到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零距离” 对接的效果 ——对企业,通过资 源共享、互惠互利,把交通行业、企业的文化、精神引入校园,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品牌、企业理念,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力地宣传了企业,在大学生中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体现了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持,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誉,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了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在学院开展的员工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了行业、企业员工的素质。
对学院,一方面提高了学院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能力,通过为企业订单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实现了学生的 “零距离”就业;另一方面,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推进校园文化升华在校企合作新机制下,借鉴和吸纳企业文化的元素,探索和研究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院的精神理念、制度机制、行为活动、物质环境等方面,尤其注重企业文化在实训教学场所和教学过程中的融入,突出行业性特征,凸显职业性特点,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