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各朝代表格总结 立法概况一览 朝代 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法律形式代表性法典备注 夏商神权思想,夏商两朝(特别 是商朝)将宗教意识和审 判精神相结合,以鬼神之 意施行“天罚 誓、诰、命 禹刑、 汤刑 法律总称,非法典 西周明德慎罚、礼治思想(基 本原则:亲亲、尊尊,基 本内容:五礼,宗法制度) 礼、刑 吕刑(甫刑)、 九刑、 周公制礼(皆非法典) 周穆王命司寇吕侯写吕刑 九刑两种含义,一指周朝刑书,一指西周刑罚 春秋郑国子产铸刑书、 郑国邓析竹刑、 晋国赵鞅铸刑鼎 楚:楚文王《扑区法》、楚庄王《茆门法》 晋:晋文公"被庐之法"、赵盾"常法"、"范武子之 法"、赵鞅荀寅xun yin铸鼎 郑:子产铸刑于鼎、驷颛zhuan-杀邓析而用竹 刑 1 战国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 罪重刑、法布于众(李悝、 商鞅贯彻) 法经(法典,魏国李悝)6 篇,盗、贼、网、捕、杂、 具(总则)法、商鞅变法 法经是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贯彻了轻罪重刑的法治理论。
体例上秦汉直接继 承,魏晋发展,是法典体例成型的祖宗 商鞅变法:1、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2、连 坐法3、分户令 秦 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 适用重刑主义律、令、法律 答问、封诊 式、廷行事、 课、程 云梦秦简内容: 律(秦律)、法律答问、封诊 式、为吏之道 秦律内容6篇:盗、贼、囚、捕、杂、具律是 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 汉(汉武帝前)汉初以黄老思想为主,辅 以儒、法,表现为:无为 而治、与民休息、约法省 刑 律、令、科、 比(决事比) 约法三章(高祖)、 九章律(高祖定)、 汉律六十篇(4合1) 汉初是法律儒家化开端,诏 令内容受儒家思想影响,汉 武帝的春秋决狱表明儒家向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命 九章律内容9篇(秦律基础上增3篇):盗、贼、 囚、捕、杂、具、户、兴、厩(jiu)律是两汉 基本法律 汉(汉武汉武帝起,以儒家思想(董 仲舒)为主,辅以法家思 汉律六十篇: 汉高祖时期:萧何《九章律》9篇、叔孙通《傍 2 帝后)想,表现为:德主刑辅。
司法领域渗透后期引经注 律表明儒家思想向立法领域 渗透整体法律儒家化章》18篇 汉武帝时期:张汤《越宫律》27篇、赵禹《朝律》6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沿袭汉朝思想三国:治 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 之政,以刑为先南北朝 时期礼律进一步融合 律、令、 格(刑事法 律,北魏最 早)、 式(西魏最 早)、 科、比 曹魏律(又名魏律、新律, 魏国魏明帝)、蜀科、 泰始律(又名晋律、张杜律, 晋武帝)、 北魏律(北魏孝文帝)、北齐 律(北齐武成帝)、麟趾格(东 魏以格代科)、 大统式(西魏正式法律形式) 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放律首,八议正式列入法 典 泰始律新增《法例》,准五服以治罪,张杜注解, 封建五刑初步形成是此时期唯一一部通行全国 的成文法典 北魏律首次官当入律,确立死流徒杖鞭 北齐律合并刑名和法例首创《名例律》,规定重 罪十条 隋以恢复中原的汉文化为己 任,承袭并发展以德为主、 德刑并用 开皇律(隋文帝)、 大业律(隋炀yang帝) 开皇律在北齐律基础上调整体例:十二篇体例, 500条律文。
内容:1、封建五刑正式确立2、区分公罪与私 罪3、改重罪十条为十恶罪4、完善八议和官 3 当 唐德本刑用、宽简稳定划一律、令、格、 式、典(永格、 永式出现) 武德律(唐高祖,开皇律为基 础,增53条新格,唐朝第一 部法律)、贞观律(唐太宗12 篇,500条)、永徽律疏(唐 律疏议,武德贞观为蓝本, 唐高宗12篇,500条,长孙 无忌注疏)、开元律疏(唐玄 宗修改永徽)、唐六典(唐玄 宗修改)、 大中刑律统类(唐宣宗将唐 律分为121门) 刑统唐代产生,影响宋 唐律疏议特点:1、礼法合一2、科条简要,宽 简适中3、用刑持平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 技术高是封建法典楷模,影响了朝鲜《高丽律》、 日本《大宝律令》、越南《刑书》 唐六典: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 6部分,30卷第一部系统行政法典 刑统:以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格敕 宋强化中央集权(重刑事行 政立法,强干弱枝)、义利 并用,通商惠工(重视民 律、令、格、 式、编敕chi (重要)、编 宋刑统12篇,502条,内容 上继承的唐律疏议,体例上 继承唐末五代的大中刑统和 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刊版发行的封建法 典。
编敕、编例、条法事类是宋朝重要的立法活动 4 事经济立法,解决积弱问题)、受程朱理学影响:一般犯罪刑罚有所宽缓,重视民事法律关系的变通及经济立法例(重要)大周刑统,律下分213门, 而且律后附有唐中期以后至 宋初的敕、令、格、式 条法事类的编定:把敕、令、格、式分门别类加 以汇编,名为《淳熙条法事类》,又编定后,以 《庆元条法事类》之名颁行天下 元祖述变通、附会汉法,(以 扎撒为中心的法思想---- 汉文化影响) 因俗而治、蒙汉异制 大扎撒(一直是核心)、条画 五章(成吉思汗称帝后颁 布)、至元新格(元世祖忽必 烈,元代第一部成文法典)、 大元通制(元英宗,标志元 代的法典基本成型)、元典章 (地方政府汇编)、至正条格 大元通制:元英宗,2000条,分诏制、条格、 断例、别类四部分,篇目仿唐宋九律,分为名例、 卫禁、职制、祭令等20篇,条格部分又称《通 制条格》 元典章:江西地方政府对世祖以来有关政治、经 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例的汇编。
共 60卷,分诏令、圣教、朝纲、台纲、吏部、户 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十类元典章以 六部话费法规的体例,是大明律滥觞shang(起 源),大明律附载五服图,元典章中已有先例 5 明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 法贵简严(法贵简当,使 人易晓) 律、令、例、 诰、典 大明律(体例创新)、大诰(贯 彻刑乱国用重典方针,防止 法外遗奸,体现了重典治 世)、问刑条例(单行法规)、 大明律集解附例(律、例合 编,开先例)、大明会典(行 政法典,仿唐六典) 大明律(取消了宰相后配套的):改变了唐宋旧 例,以名例冠以篇首,下按六部官制分吏、户、 礼、刑、兵、工六律,7篇,30卷,460条 大诰(效力在律之上):来自于西周周公对臣民 的训诫《尚书大诰》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加 重处罚主要是指向贪官污吏是空前普及的法 规 问刑条例:单行法规,来自司法审判的典型案例, 例分为典型判例和问刑条例后汇编律、例称《大 明律例解附例》。
开创了律例合编的先例,影响 了清朝立法 清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入 关前:参汉酌金,入关后: 明律基础上修改法律 律、令、例、 诰、典 大清律集解附例(顺治,清 朝第一步完整的成文法典, 体例、条文是明代旧制,为 大清律例基础)、大清律例(乾 大清律例:以大明律为蓝本分名利律、吏律、 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7篇,律文400 条,附例1000多条 大清会典:五本会典合称康熙会典、雍正会典、 6 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步封建成文法典)、大清会典、则例(行政法规)、适用于少数民族的法规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光绪会典 则例:部门职责、办事规程,分两类:一般则例和特别则例 少数民族:蒙古律、回律、番律、苗律、西宁番子治罪条例,设理藩院管民族事务下设理刑司 清末预备立宪--大权统于朝 廷,庶政公诸舆论 修律--中外通行,有裨治 理 礼法之争(妥协结果:暂 行章程) 钦定宪法大纲1908(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坚 持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思 想)、十九信条1911(立宪 骗局最后破产记录)、大清现 行刑律1910(过渡法典,比 照大清律例修改,变化几处: 1、改律名为刑律。
2、取消 六律总目,改为按性质分为 30门3、关于继承、分产、 大清新刑律:公布后清朝灭亡,未实行分为总 则和分则两编53章,411条,附《暂行章程》5 条做了很大改动1、抛弃了以往旧律诸法合 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罚范畴的 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是一部纯粹的专门刑 法典2、采用近代西方刑法典体例,将整个法 典分为总则与分则两部分3、确立了新的刑罚 制度规定刑罚为主刑和从刑两种4、采用了 西方刑法原则和术语取消八议制度属于近代 意义上的新式刑法典,与中国传统法典在结构、 7 婚姻、田宅、钱债等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科刑4、废除了残酷的刑罚手段5、增加新罪名大清新刑律19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