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新内涵与外延探究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47KB
约7页
文档ID:229136778
创新内涵与外延探究_第1页
1/7

“创新”内涵与外延探究 姚桂芳,牛忠志摘要:在国内,属首次对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作了较系统的梳理:创新虽是一个古老的汉语词汇,但在科技进步意义上却是一个舶来品;当今中国,“创新”一词被广泛使用于众多的社会领域;创新与发明、科技研发、发现、创造、模仿等词,虽然相近但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更强调自主创新关键词:创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一、“创新”内涵与外延(一)“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语词汇1.汉代班固(公元32-92年)的《汉书叙传下》中有“礼仪是创”的表述颜师古注为“创,始造之也2.唐代史学家李延寿(生卒年不详)所著的《南史》关于“孝武文穆王皇后(及)宣贵妃”的史实记载中就有“创新”一词大意是: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期间(公元454年-464年),宠妃殷淑仪逝世后,刘骏“痛悼不已,精神为之罔罔,颇废政事”;每晚睡前,都要在她灵前倒酒对饮,之后痛哭流涕,难以自拔于是,有大臣上奏,建议改革礼仪制度,为殷贵妃立别庙,并奏道:“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1] (P.323-324)有学者认为,这是古代中国有记载的首次使用“创新”一词。

[2] (P.33)不过,上述记载的“创”或者“创新”,其内涵都是关于“祭祀”、“祭奠”等活动的变革,还不是科学技术意义上的革新这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不发达,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可能有足够的认识,以及当时人们的迷信和对祖先、神灵的崇拜,既是分不开的,也是相适应的二)科技进步意义上的“创新”近代文明肇始于西方,故严格说来,科技创新应该是一个舶来品在英语里,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里的“innovare”,意思是“革新、创新;新观念、新方法、新发明”近代中国,在科技进步意义上,最早使用“创新”一词的,是康有为(1858-1927)和萧乾(1910-1999)等康有为(1858-1927)在1898年6月26日上呈折《请奖励工艺奖创新折》,向皇帝建议对工艺创新者的创新成果给予“创新”奖励[3] (P.86)之后,康有为在其1902年著述的《大同书》第11章《奖智》中有14处论述“创新”[4] (P.33)1.把创新者视为“智人”,并分为三类:“创新理者为圣哲,创新术者为慧巧,创新益者为明智2.主张对创新者颁发特许之赏(即除了地位和金钱之外,还给创新者赠徽章和赠号),作为奖励以确定其社会地位。

凡名誉之赏,能创新者公赠徽章,谓之智人,每一次创新则得一次智人徽章,积十次则为多智人其创新之卓绝者则为大智人积十次卓绝之创新则为上智人,尤其为卓绝者则为哲人,其卓绝而不可思议者则为圣人……其创新之轻重大小,皆有比例定格以为等,积次积等而比较之以为其位之高下凡始创新者随时呈进,颁赏赠号亦随时;若学士、博士位号,则每年论定一次,无额,惟其才;哲人、圣人则俟有公举者,无年限……皆创新之是图3.人们之间的竞争必在于发挥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国家必须奖励创新者的创新成果盖太平世无所竞争,其争也必于创新乎,其竞也必在奖智乎!”“当是时之人,惟有日思创新而已”、“聪明睿智之士,日尽其心思才力以思创新”康有为于1882年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他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他这里的“创新奖”和奖励创新者,旨在促进创新发展的思想显然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萧乾于1935年燕大毕业后任职当时的《大公报》当记者后又于1939年远赴英国,成为战地记者其作品《一本褪色的相册》中有:“在语言创新方面,享有特权的诗人理应是先驱”的表述。

此书虽然是1981年出版,但属于对过去所发表散文的合集书中所用“创新”一词,显然也是受近代西方社会影响的结果三)当今中国对“创新”一词的多义使用当今中国,“创新”一词被广泛使用,涵盖众多社会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有“创新”的提法从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党建创新等,各种“创新”术语逐渐被多个领域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因此,“创新”可分为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5] (P. 537-538)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显然是在广义上使用“创新”一词的现在是科技时代,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之间(包括经济、军事、国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归根结蒂,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所以,“科技创新”一词的使用深度和广度,无疑是居于所有其他领域“创新”的首位当然,人们对科技创新的含义还有不同的理解,在狭义上,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子系统。

鉴于科技创新需要多主体和诸多要素的参与,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条件和保障,故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6] (P.3-10)科技创新至少包括三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二、与“创新”相关几个概念的比较(一)创新与发明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或成果发明”已经是一个专用的法律术语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分为产品发明(如机器、仪器、设备和用具等)和方法发明(制造方法)两大类若申请授予发明专利,则要求该产品或者该技术具有实质进步性、实用性和新颖性同时,对于某些技术领域的发明,因事关国家安全或者人类根本利益,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原子核变换方法取得的物质等,都不授予专利权创新与发明常常密切相伴,但二者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着重大的区别:创新可以是多角度、多领域的革新,而发明则局限于新产品或者新技术,并且具有实质进步性、实用性和新颖性 (二)创新与研究开发研究开发是指各种研究机构、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

研发活动是一种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的工作现在以研究开发经费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程度,研发经费成为衡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开发包括三种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当然,也有很多研究开发活动最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三)创新与发现、创造、模仿狭义的发现,是人类对于自我的内在、具体性的自然及其整体的首次认识;广义的发现除了首次认识之外,还包括基于原有知识的首次再创造所以,广义的发现包涵人类实践行为中具有的发现及创新两大核心能力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或想出新的方法,以创建新的理论,创出新的成绩和东西等,它是建立在自己创新的基础上来制造新事物因此,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都是创造的结果创造的本质在于甄选:甄选出真正有建设性的联系(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模仿是指在某个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之后,其他企业以它为榜样,相继采用该种新技术的行为模仿是创新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没有模仿,创新的传播将十分缓慢,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模仿又分为创造性模仿和简单性模仿前者是对创新者的创新加以改进,后者则仅仅是简单的复制。

因简单的模仿极易侵权,故现实中大多数模仿多是带有一定的创造性的模仿四)创新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属于创新范畴:一种特殊含义的创新《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经验与现实证明,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就能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我国今后应注重提高国家集成创新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作为一个“外启后发”的国家,现阶段除了要利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技术引进外,我们不能简单引进使用就算完事,更要吸收、消化和再创新,以逐步实现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参考文献:[1]南史二传卷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M].北京:中 华书局,1975.[2]林娅.自主创新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09.[3]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李文海等.清史编年(第十二 卷)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林娅.自主创新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09.[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江泽民文选(第三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 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0,(1).[责任编辑:褚永慧]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