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贺知章原文及翻译(优秀7篇)注释 篇一 咏:歌颂,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如“小家碧玉” 妆:装饰,装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不表示准确的数量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二月:农历二月,在江南正是仲春季节 似:似乎,犹如 注释 篇二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方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装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运用中并不肯定表示准确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许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犹如,似乎 写作背景 篇三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建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方新颖 贴切是此诗的胜利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顺。
"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观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材,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常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起先,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示意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一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闻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终,那视之无形的不行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赐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或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闻名的美一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相互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恒久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一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绿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咏柳》注释 篇四 1、咏:歌颂、赞美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许多该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方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装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运用中并不肯定表示准确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许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季节似:似乎,犹如 《咏柳》翻译 篇五 犹如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快,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优美的柳叶,是谁细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暖和和煦,恰似奇妙灵活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饰出锦绣大地 译文 篇六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温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暖和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活的剪刀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与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爽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古诗今译 篇七 像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犹如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咏柳》贺知章原文及翻译(优秀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