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复习提纲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主义,狭义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 思想的 马克思主义,指由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包括哲学、政治 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P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 门、傅丽叶、欧广文的空想社会主义P23、《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 (新增)P3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 经济 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伟大变革: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第二个伟大发现, “彻底弄清了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第三是科学社会主义,正是由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规律” ,“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才使社会主 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新增) P5-P75、列宁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国 际环境是,自由 资本主 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最主要的特征是垄断帝国主 义时期,三大基本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第一,垄断使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深了第二,殖民地半殖民地于帝国主义的矛盾极其尖锐第三,帝国主 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大大激化国内环境是,20 世纪初俄国变成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正孕育着一场革命风暴P86、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19 世纪中叶, 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 总结人类实践经验特别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科学 总结和批判吸收人类思想史积极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 创 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 一真正科学的世界观, 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马克思恩格斯世界 观 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有: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他 们认为, “我们 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这个前提是:人 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终决定作用,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物 质生产及其内在矛盾,对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与精神生活过程即人们的社会存在与他们的意识的关系问题做出了科学地说明他们指出,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即人 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 们的意识再次, 马克思恩格斯还将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正是市民社会(即经济基础),在一切 时 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他 们认为 ,国家是交往关系 发 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他们还认为,作为观 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 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表现” 马 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物质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物质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上, 还把阶级矛盾、 阶级斗争的根源追溯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并结合社会分工系统地考察了阶级的起源和 历史发展。
(新增)P11-P1327、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内在联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是不能分割的 (新增)P148、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 辩证法的实质:可以 归结为三个规律,即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 和发 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新增)P159、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 论述的辩证法法学说的基本形 态:一是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朴素的古代辩证法;二是以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恩格斯称之为“ 合理的辩证法”P1510、主观辩证法:是指在人们的思 维中起支配作用的运动规 律,即 辩证的思维客观辩证法:是指在整个客观世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运动规律新增)P1511、劳动价值理论:(1)马克思在 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继承中,建立起科学的 劳动价值论2)劳动价值理论是 创 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新增)P19-P2012、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有关商品的观点:(1)商品是资本主 义的细胞形式(2)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和存在的一般基础(3)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4)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关系。
有关商品二因素的观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 同时 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 价值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 值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根本特征价值是通过物与物的交换所表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3)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 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P19-P211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不是两 类独立存在的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 劳动过 程的两重属性 2)商品包含的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是人 类的抽象 劳动劳动是惟一的价值源泉P21-P2214、简单商品存在一个基本矛盾:即私人 劳动与社会劳动之 间的矛盾 简单商品生产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生 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是私人劳动而社会分工又决定了商品生 产者的 劳动是社会劳动,其 产品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构成了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P2215、货币及其五个职能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货币的本质其五个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P2316、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 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 值为基础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由于商品供求关系不平衡导致价格与价值不一致,这并未否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1)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上下波动的( 2)商品供求不断变化,但从 长期看是趋于平衡的,价格与价值 的趋 向是一致的(3)商品交换 中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只改变即有价值量的分配,从全社会看,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是一致的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和发展,二是 调节 社会劳动力在不同部门的分配,促使商品者展开竞争,优胜 劣汰P23-P2417、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区 别商品流通公式:商品流通中的货币,只起媒介作用,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商品-货币-商品:W -G-W),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货币 -商品-更多 货币 G-W-G`)P2518、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 值的区别: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一天劳动时间,总是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两部3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工作日的延长而增加剩余价 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提高劳动强度,一般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地增加剩余价值,就是相 对剩余价 值生产 (新增)P2719、资本的特殊性质和基本构成资本的特殊性质主要有:( 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 关系 (3)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基本构成:资本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为不 变资 本(C )和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它们只能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自己原有的价 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 发生价值增殖可变资本:由劳动 力构成的那部分 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而是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新生产出来,而且 还创造出剩余价 值,从而使 这部分资本得到增殖,这一部分资本叫可变资本 (新增)P27-P2820、如何理解“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绝对规律”?第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
P2921、资本积累及其实现的基本方式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基 础上的资本积累,主要是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和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马 克思说:“ 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 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资 本积累则是扩大再生产的根本源泉资本总额的扩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基本方式实现的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自身的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 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单个资本联合成一个大资本与资本积聚不同的是, 资本集中以已经存在的并且执行职能的资本在分配上的变化为前提,资本集中能更快地 扩大 资本 实现资本集中有两个途径:一是在竞争中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二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融合起来资本集中特别 是通 过股份制进行的资本集中,是扩大资本最迅速、最有效的办法资本积累意味着资本主 义剥削关系的 扩大和统治的加 强,其 结果,导致了无产阶级的失业和贫困,引起了周期性的 经济 危机 资本积累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形成和发展的过程P3022、社会化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 费四个环节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它们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生 产直接就是消 费,因 为生产消耗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能力;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因 为通过生活消费再生产了劳动者的能力 (2)它们互为媒介生产提供消费 的对 象,消 费使生产的产品得到最后的实现 (3)它们互相转化,每一方都把对方不断地创造出来 (4)它们互有决定作用生产是基础和起点,决定消费;反过来消费又决定生产P3423、社会化生产要求最大限度地 节约劳动时间 马克思把“真正的经济”、 “真正的财富”归结为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经济效益的基本含 义 时间的节约,即使一切生产的首要经济规律,更是社会主 义、共 产主义的首要经济规律 (结合实际论述建设节约型社会)P3424、十九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 义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其缺陷是:他们只是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 义社会的弊端,而不能揭示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还局限于价值判断上,而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他们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理想社会,因而没有找到变革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新增)P3725、“两个必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两个决不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