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然地理学(3)-土壤地理第三章word文档-20091021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806.14KB
约12页
文档ID:26974318
自然地理学(3)-土壤地理第三章word文档-20091021_第1页
1/12

1 第三章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一、土壤的分类(一)土壤分类概述1.概念 :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在系统认识土壤剖面形态、内在性质和肥力水平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原则和系统对土壤进行划分归类2.目的 : 4 个方面正确反应土壤与环境(成土条件)之间的关系;正确反应土壤类型之间在发生上的联系;正确反应土壤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的地位;正确反应土壤的肥力水平和利用价值3.意义:理论上 :能反映土壤科学,尤其是土壤发生学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实践上 :能直接、间接地为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土整治、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等服务4.主要分类体系(方案)1 )土壤发生学分类理论基础: 道库恰耶夫创立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分类依据 : 成土条件、 成土过程与土壤属性 强调土壤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代表性方案 : 原苏联土壤分类系统(即伊万诺娃土壤分类系统) ,是世界上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典型代表分类单元 : 八级, 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土相2)土壤诊断学分类(也叫土壤系统分类)分类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代表性方案: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土壤诊断学分类方案分类系统将美国土壤划分为六级: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

在土壤分类的数量化和标准化方面代表了目前世界土壤分类研究的新方向2 基础和前提条件:必须拥有大量有关土壤特性的数据,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确定所需特征项目和量值范围二)中国的土壤发生学分类1 . 分类单元: 7 级分类制: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2.划分依据1)土纲: 是指主要成土因素和主要成土过程彼此一致的土类归为一个土纲,以反映土类之间在发生上和性状上的共性全国共划分出 12 个土纲,如铁铝土、淋溶土 …… 等2)亚纲: 根据土纲内部主要成土因素的差异,主要是水、热条件的差异来划分亚纲 如:铁铝土土纲:含湿热铁铝土、湿暖铁铝土 2 个亚纲淋溶土土纲:含湿暖淋溶土、湿暖温淋溶土、湿温淋溶土、湿寒温淋溶土 4 个亚纲漠土土纲:含干温漠土、干暖温漠土 2 个亚纲3)土类概念:是指成土条件、成土过程与剖面构型和性状特征类同的一组土壤土类之间有质的明显差异划分依据:a. 具有相同的生物、 气候或水文等条件 地带性土壤要具有相同的生物、 气候条件非地带性土壤则与母质、水文或盐分等成土因素相一致b. 具有相同的成土过程 :如高度富铝化过程→砖红壤;中度富铝化过程 +强烈的黄化过程→黄壤。

c. 具有基本相同的发生层次和类似的肥力水平d. 改良利用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大体相同例如: 铁铝土土纲:可分为湿热铁铝土、湿暖铁铝土 2 个亚纲淋溶土土纲:可分为湿暖淋溶土、湿暖温淋溶土、湿温淋溶土、湿寒温淋溶土 4 个亚纲漠土土纲:可分为干温漠土、干暖温漠土 2 个亚纲4)亚类 划分依据a. 同一土类所处不同发育阶段;3 b. 不同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c. 附加成土过程的不同;例如:红壤土类可分为红壤、黄红壤、棕红壤、山原红壤、红壤性土等 5 个亚类 赤红壤土类可分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赤红壤性土 3 个亚类5)土属 : 是亚类与土种之间的过渡单元划分依据: 主要根据 某些地方性因素 ,如母质、水文、地形、耕作熟化等来划分如:红壤,按母质来源可分为石灰岩红壤、玄武岩红壤、砂岩红壤等;按母质成分可分为:铁质红壤、铁铝质红壤、硅铝质红壤等6 )土种 :是土壤分类的基层单元根据 土壤发育程度在量上的差异 来划分 同一土种, 发生层的排列顺序、 厚度、质地、结构、颜色、有机质含量和 PH值等基本相同 如胶泥田、鸡粪土等3.分类系统12 个土纲、 27 个亚纲、 60 个土类、 234 个亚类,见附表 1。

要求:记住所有的土纲名称,掌握各土纲中的常见土类、铁铝土纲中各土类(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的亚类、石灰土所属亚类的名称附表 1 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表 (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1992)土纲 亚 纲 土 类 亚 类铁铝土湿热铁铝土砖红壤 砖红壤、黄色砖红壤、褐色砖红壤赤红壤 赤红壤、黄色赤红壤、赤红壤性土红壤 红壤、黄红壤、棕红壤、山原红壤、红壤性土湿暖铁铝土 黄壤 黄壤、暗黄壤、漂洗黄壤、表潜黄壤、黄壤性土淋溶土湿暖淋溶土 黄棕壤黄棕壤、暗黄棕壤、黄棕壤性土黄褐土 黄褐土、黏磐黄褐土、白浆化黄褐土、黄褐土性土湿暖温淋溶土 棕壤 棕壤、白浆化棕壤、酸性棕壤、潮棕壤、棕壤性土湿温淋溶土 暗棕壤暗棕壤、灰化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草甸暗棕壤、潜育暗棕壤、暗棕壤性土白浆土 白浆土、草甸白浆土、潜育白浆土湿寒温淋溶土棕色针叶林土 棕色针叶林土、 灰化棕色针叶林土、 白浆化棕色针叶林土、表潜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 漂灰土、暗漂灰土灰化土 灰化土、粗骨灰化土半淋半 湿 热 半 淋 溶土 燥红土燥红土、淋溶燥红土、褐红土4 溶土半 湿 暖 温 半 淋溶土 褐土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暗褐土、潮褐土、燥褐土、褐土性土半 湿 温 半 淋 溶土灰褐土灰褐土、暗灰褐土、淋溶灰褐土、石灰性灰褐土、灰褐土性土黑土 黑土、草甸黑土、白浆化黑土、表潜黑土灰色森林土 灰色森林土、暗灰色森林土钙层土半湿温钙层土 黑钙土黑钙土、淋溶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淡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盐化黑钙土、碱化黑钙土半干温钙层土 栗钙土暗栗钙土、栗钙土、淡栗钙土、草甸栗钙土、盐化栗钙土、碱化栗钙土、栗钙土性土半 干 暖 温 钙 层土栗褐土 栗褐土、淡栗褐土、潮栗褐土黑垆土 黑垆土、黏化黑垆土、潮黑垆土、黑麻土干旱土干温干旱土 棕钙土 棕钙土、淡棕钙土、草甸棕钙土、盐化棕钙土、碱化棕钙土、棕钙土性土干暖温干旱土 灰钙土 灰钙土、淡灰钙土、草甸灰钙土、盐化灰钙土漠土干温漠土灰漠土灰漠土、钙质灰漠土、草甸灰漠土、盐化灰漠土、碱化灰漠土、灌溉灰漠土灰棕漠土灰棕漠土、石膏灰棕漠土、石膏盐磐灰棕漠土、灌溉灰棕漠土干暖温漠土 棕漠土 棕漠土、草甸棕漠土、盐化棕漠土、石膏棕漠土、石膏盐磐棕漠土、灌溉棕漠土初育土土质初育土黄绵土 黄绵土红粘土 红粘土、积钙红粘土、复盐基红粘土新积土 新积土、冲积土龟裂土 龟裂土风沙土 荒漠风沙土、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石质初育土石灰(岩)土 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火山灰土 火山灰土、暗火山灰土、基性盐火山灰土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磷质石灰土 磷质石灰土、硬磐磷质石灰土、盐渍磷质石灰土石质土 酸性石质土、中性石质土、钙质石质土、含盐石质土粗骨土 酸性粗骨土、中性粗骨土、钙质粗骨土、硅质岩粗骨土半水成土暗半水成土草甸土 草甸土、石灰性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碱化草甸化砂姜黑土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盐化砂姜黑土、碱化砂姜黑土、黑粘土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山地灌丛草甸土林灌草甸土 林灌草甸、盐化林灌草甸土、碱化林灌草甸土淡半水成土 潮 土 (浅 色 草 甸土) 潮土、灰潮土、脱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灌淤潮土水成土矿质水成土 沼泽土 沼泽土、腐泥土、泥炭沼泽土、草甸沼泽土、盐化沼泽化有机水成土 泥炭土 低位泥炭土、中位泥炭土、高位泥炭土5 盐碱土盐土盐土 草甸盐土、结壳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化、残余盐土漠境盐土 干旱盐土、漠境盐土滨海盐土 滨海盐土、滨海沼泽盐土、滨海潮滩盐土酸性硫酸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含盐酸性硫酸盐土高寒盐土 寒原盐土、寒原硼酸盐土、寒原沼泽盐土、寒原碱化盐化碱土 碱土 草甸碱土、草原碱土、龟裂碱土、盐化碱土人为土人为水稻土 水稻土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脱潜水稻土、漂洗水稻土、盐渍水稻土、咸酸水稻土灌耕土 灌淤土 灌淤土、潮灌淤土、表锈灌淤土、盐化灌淤土灌漠土 暗灌漠土、灰灌漠土、潮灌漠土、盐化灌漠土高山土湿寒高山土草毡土 (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草甸土、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湿草甸土黑毡土 (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山、亚高山林灌草甸土半湿寒高山土寒钙土 (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草原土、高山荒漠草原土、高山盐渍草原土冷钙土 (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亚高山灌丛草原土、亚高山盐渍草原土冷棕钙土 (山地灌丛草原土)山地灌丛草原土、山地石灰性灌丛草原土、山地淋溶灌丛草原土干寒高山土寒漠土 (高 山漠土)寒漠土(高山漠土)冷漠土 (亚高山漠土)冷漠土(亚高山漠土)寒冻高山土 寒冻土 (高山寒漠土) 寒冻土(高山寒漠土)(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即诊断学分类)1.概述:是在引用国外成熟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尤其是美国的《土壤系统分类》和联合国的《世界土壤图》中所采用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根据我国土壤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果, 对某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概念和区分标准作了修正和补充后提出的土壤诊断学分类。

设立了 11 个诊断表层、 20 个诊断表下层、 2 各其它诊断层、25 个诊断特性2.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是了解和鉴别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依据▲诊断层 : 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的特定土层按其在单个土体或剖面上出现的部位,可细分为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诊断表层:位于最上部的诊断层,包括 A 层和 AB层共设置有机表层、暗沃表层等 11 个诊断表层详见 P1856 ●诊断表下层 : 位于诊断表层之下,由物质的淋溶、迁移、淀积或就地富集等作用而形成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土层,包括 B 层和 E层共设置漂白层、铁铝层、黏化层等 20 个诊断表下层详见 P185▲诊断特性: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和化学的) 可出现于单个土体的任何部位,或重复出现某个或某些诊断层中包括有机土壤物质、岩性特征、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腐殖质特性、铁质特性等3.分类单元 : 6 级,即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4.土纲和亚纲 : 14 个,即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 盐成土、 潜育土、 均腐土、 富铁土、 淋溶土、 雏形土、 新成土。

亚纲详见 188页表 6-3 5.土纲的检索: 详见 192 页表 6-4 6. 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的参比: 详见 194 页表 6-5 二、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土壤分布规律: 是指土壤类型随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空间差异而变化的特性包括:全球和大陆尺度上: 广域性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区域尺度上 : 区域性分布规律、中域性分布规律、微域性分布规律(一) 土壤的广域性(或 地带性) 分布规律土壤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这是由前苏联 B.B. 道库恰耶夫指出的 指在大陆广阔平原的土壤上,在形成历史基本相同、成土母质相似的情况下,成土因素中的气候因素的作用明显表现出来, 这种情况下, 明显的土壤类型更替和气候带的更替同时出现地带性土壤是生物、 气候 2 个地带性因素的函数, 而生物气候带存在纬度、 经度、高度方向上的三维空间变化规律,影响之下发育形成的土壤带也存在纬度、经度、高度方向上的三维空间变化规律海拔高度上 — 垂直方向→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包括 经度上-东西方向→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纬度上-南北方向→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7 1. 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概念 : 指地带性的土壤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随生物气候带南北更替的规律。

◆原因 :热量(温度)的纬度分异◆表现形式: 2 种A.世界(全球)性土壤纬度地带 : 有冰沼土地带、灰化土地带、砖红壤地带等断续横跨整个大陆,大致同纬线相平行B.区域性土壤纬度地带 :沿海型、内陆型a 沿海型: 特点是土壤带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多分布于中纬度大陆边缘,土壤地带谱由森林土壤系列构成 举例: 我国东部,由北向南,带谱是: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等b 内陆型: 特点是主要位于温带大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