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教学论文-为学生自主“发现”创设空间(精品论文)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3KB
约2页
文档ID:206016448
教育教学论文-为学生自主“发现”创设空间(精品论文)_第1页
1/2

为学生自主“发现”创设空间“发现学习”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彖布鲁纳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耍的理论他认为学生 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和形成观念的一种学习这 种学习并不只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行为,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 这种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有利于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在不断探索尝试过程中去联想, 发现问题,并创造想彖,使学生产生觉悟,有发现,激发主动性、积极性,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 而进行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基于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我们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模式该模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①提出问题、激发欲 望;②初步分析、提出假设;③提供素材、探索交流;④概括结论、验证假设;⑤练习巩固、深化发展下面 笔者就在课堂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浅谈一点应用“引导一发现”模式教学的体会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愿望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间题的开始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 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 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 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 欲望。

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先创设一个激趣的情境:下面这些除法,小聘士能在10秒内算完,你在10 秒内能算出几题,试试看105-35=840-?28= 210-70=945-315= 315-105= 1260-420= 630^-210= 4200^1400= 10秒钟过去,学生大多只算了三四道题,他们对小聘士的速算本领将信将疑,都想知道其中到底有什么 奥秘,因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创设兴趣情境,造成悬念,启发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愉快地、不知不 觉地进入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 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无论在一节课的开始还是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应想方设法, 不断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兴趣二、 鼓励直觉、猜想,展开发现活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直觉(顿悟)、猜想是学生探究发 现学习的重要奠基石,它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分析性思维有比较重要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没有人胆 的猜测就没有伟人的发现(牛顿语)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应用引导发现模式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的直觉和猜 测。

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先出示例1:把7/10、67/100化成小数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都能把分数直接 化成小数再出示例2:把3/4、7/40、3/22、7/45化成小数学生试验、探索发现3/4、7/40能化成有 限小数,可3/22. 7/4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引导学生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后鼓励学生猜想:什么样的分数 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讨论、联想、顿悟后提出猜想:如果分数分母中,除 了 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反之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最后出示例3:根据猜想判断 1/10、213、3/15、36/45这儿个分数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同学们经过观察、合作、讨论发 现应该在猜想中加上一个条件:分数是最简分数这样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猜想、探究,真正 做数学学习的主人三、 提供数学素材,引导自主探索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 演练习题”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工提供…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素材,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 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归纳整理的。

这一环节是“引导一发现”模 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供的素材要有一定的逻辑序列,要有利于学生发现新的规律,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确保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 率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出示一道开放题:止同学们当一回小小采购员投影出示)单价:34元排球单价:66元篮球单价:42元足球每副24元乒乓球拍如果给你100元钱,每种商品只买一件,你能买几种不同的商品?还余多少元?止学生合作讨论后全班 交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00-24-34=100-(24+34)100-24-66=100-(24+66)100-24-42=100-(24+42)100-34-66=100-(34+66)100-34-42=100-(34+42)100-24-34-42= 100-(24+34+42)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算式: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减法的--般规律:从一个 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几个数的和教师再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模拟购物的付款过程 后提问:哪种付法更方便?什么情况下合起来付特别方便?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讨论交流后就能自主探 索出减法简便运算的规律。

以上过程教师先提供一沱的素材,引导学生按照一泄的逻辑顺序有步骤地自主 探索,学生在经历这一过程后就可比较轻松地发现减法简便运算的规律四、 自主概括结论,合理验证假设通过探索,学生己初步发现了有关规律性的知识,但此时掌握的知识是一种“缄默”的知识,还未上升到 理论的高度,学生无法进行交流和表达,更不能较好地运用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运用 精确的数学语言加以概括提炼,使“缄默”的知识外显化、理性化,促使学工更好地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好 地利用发现的知识规律去验证自己的假设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学工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了几组等式 并明确了这些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构及其关系,但无法用语言表达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左边的算式并用一 句话表达——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再观察右边的算式并同左边的算式联系起来用一句话表达——这 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最后稍加提炼,从而得出乘法的分配律五、 设计挑战练习,促使主体发展通过发现而获得的知识是经过一定的组织或转化后才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学生发现新知后可通 过设计一些练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检索、巩固和发展1 •适度引进开放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利用学生新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 学生的思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