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面山河汇编 杨海蒂,著有文学、影视作品多部作品入选百余种选本、选刊、年鉴、排行榜、教材教辅读本,并被应用于高考和中考试题、高考和中考阅读判断题等获丰子恺中外散文奖、丝路散文奖、孙犁文学奖等 曾为新闻记者兼节目主持人,现为《人民文学》副编审,兼任文汇出版社“金散文”文丛主编、三毛散文奖审读委主任、“观音山杯”中国当代文学高峰论坛秘书长 第一次到陕北时,瞬间被击中了:脚下是世界上最广最深的黄土,地球上最大的黄土高原,被鬼斧天工切割得千沟万壑,气势磅礴地伸向天空;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狂怒咆哮一泻万丈,浩浩荡荡泥沙俱下…… 而当我来到陕北偏北的榆林横山,目睹“龙隐之脉”横山山脉穿过黄土高原横亘天际,亲见无定河趟过塞北沙漠漫延横山全境,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当得知在这片神奇辽阔的黄土地上,一代代帝王将相大展雄才伟略,一位位英雄豪杰泼洒热血,一曲曲历史交响激越昂扬,一首首壮丽诗篇千古流传,我对“龙兴之地”横山高山仰止 一 “欲知塞上千秋事,唯有横山古银州 陕北的深冬季节,让我感觉犹如置身于西伯利亚般寒冷,昔日沙漠与高原相接的横山,经过长期植树造林,早已被层层绿色覆盖,看不到我期待的塞外风光,但在寒冬腊月里,郊外峁塬上也还是衰草枯黄。
刺骨寒风将我的脸抽打得生疼,我瑟缩在超厚的大棉袍里,循着时间的线索,探听古银州废墟下***回响 古银州林茂粮丰马壮羊肥,是漠北游牧民族活动***舞台,也是他们进犯关中的跳板汉人、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契丹人、蒙古人,曾在这儿龙争虎斗,绝大部分又像天上的神鹰一样不知所踪 银州城势扼中央总绾南北,分为“上城”“下城”两座城池,上城始置于南北朝周武帝三年,即古银州遗址所在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朝增建的下城,为上郡肤施城,是秦始皇迷信“亡秦者胡也”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城堡 隋朝战乱,银州城被废;隋末唐初,横山人梁师都建立梁国,大举重建 举旗抗宋的党项族英雄李继迁,就是古银州人但凡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总是奇人异相《宋史·李继迁传》记载:“继迁生于银州之无定河,生而有齿《辽史》说,李继迁本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裔 文献资料称:“横山天堑,下临平夏,夏国存亡所系夏国素恃横山诸族帐劲强善战,用以抗衡中国北宋大将种谔、沈括联名上书皇帝,对横山有过一段高论,“横山延袤千里,多马宜稼,人物劲悍善战,且有盐铁之利,夏人恃以为生其城垒皆控险,足以守御今之兴功,当自银州始。
其次迁宥州于乌延,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则横山之地已囊括其中又其次修盐州,以据两池之利,尽归中国其势居高俯视兴、灵,可以直覆夏巢 横山是党项人的根据地,银州是西夏政权的发祥地 北宋国策崇文抑武,漠北游牧民族趁机坐大战争是最有效的征服方式李继迁招兵买马,银州南山寨是他的练兵场当羽翼日丰,他拥兵自重封疆自立,建立起割据王朝:夏国他练兵的山寨得名李继迁寨李继迁长子李德明“为人深沉有气度,多权谋,幼晓佛书”,守着父亲遗下的小金銮殿韬光养晦,“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公元一〇〇四年,李继迁长孙李元昊,也在银州呱呱落地,甫一亮相就不同凡响,“坠地啼声英异,两目奕奕有光,众人异之元昊果然非慈眉善目之辈,少时“喜兵书,甚英武”,成年后“性雄毅,多大略”,心雄万夫觊觎天下,八方劫掠四处扩张,三十四岁时终于如愿称帝建国,史称西夏他大兴文教,创建西夏文字,强令所有文书、佛经以之书写;他大举改革振衰起弱,发展农牧鼓励垦荒,促使国力十分雄厚,自有底气先后与宋、辽、金鼎立 两军对垒,无论哪一方,“得横山之利以为资,恃横山之险以为固”银州地势险峻、群山拱卫,更是易守难攻,成为宋兵北进的屏障党项人当然知道银州的重要性,一直严防死守,双方激烈争夺,拉锯战中各有胜败。
种谔谋划占据横山,无奈始终不得,有次终于得胜回朝,北宋满朝文武弹冠相庆,苏轼以诗咏之:“闻说将军取乞银,将军旗鼓捷如神,应知无定河边柳,得共江南雪絮春此时的苏氏之作,与“謫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后的东坡诗词,真不可同日而语 无定河边柳,俗称“断头柳”,枝条昂扬向上,越是被砍越是长得粗壮,是陕北独有的特殊景观,其顽强坚韧的生命像极了陕北汉子 于政治、军事、外交、科学、文学无所不能的全才沈括,因揭发文友苏轼“诗文愚弄朝廷”,成为“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苏轼连遭贬谪——“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沈括则籍此官运亨通君子难敌小人”,古今皆然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是“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在横山写下的战歌,那时春风得意的他,何曾料到日后横山会成为自己的滑铁卢西夏出兵二十万侵宋,兵败如山倒的“永乐之战”,成为他跌落的悬崖,加上背叛旧主王安石,他令皇帝不齿,被弹劾遭贬谪,也是现世现报他心灰意冷,专心治学,在著述《梦溪笔谈》中回忆道:“余尝过无定河,度活沙,人马履之百步外皆动,倾倾然如人行幕上,其下足处虽甚坚,若遇其一陷则人马拖车应时皆没,至有数百人平陷无孑遗者。
寥寥数语,生动描述出无定河的漂浮无定,可见北宋时期的无定河,已不复赫连勃勃所赞叹的“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正是因为无定河甚美,赫连勃勃以横山为根据地建立大夏国,定都无定河畔统万城 为除心头之患,大宋先后派狄青、夏竦、韩琦、范仲淹、韩世忠等重臣名将,在塞北重镇横山戍边,以抵御征讨西夏狄青旗开得胜的峁塬“狄青塬”,在县城西南四十公里处,现入选“横山新八景”当时民谣云:“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胆战”,说的就是韩琦、范仲淹令西夏人闻名丧胆年过半百的范仲淹,于横山边境作“春思”“秋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最是动人心弦因大败西夏沙场建功,直言丄谏一再遭贬的范仲淹,终于得以回到京城 古人尚武,文人大多是热血男儿,“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反过来,很多武将也文采过人,岳飞的《满江红》横绝古今颜真卿、高适、岑参、王昌龄、谢安、文天祥、范仲淹、辛弃疾、陆游、岳飞、王阳明,这一串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这些“上马能杀贼,下马能草檄”的才俊英杰,个个剑卷长虹笔挟风雷,人人刚直忠烈视死如归,是真正的国家栋梁时代脊梁。
对西夏来说,虎患未除狼祸又起:横山防线被破,本已进退失据,漠北蒙古又正崛起,成吉思汗所向披靡银州被屠城,龙兴寺、皇宫王陵被毁,党项被屠戮几百万人要全面灭亡一个民族,必灭其语言文字,“灭其国而并灭其史”虎踞西北近二***、对中国民族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西夏王朝,湮没于元军铁骑飞扬的滚滚黄尘里;灿烂迷人的西夏文化,消失于历史的云谲波诡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古银州渐渐被人遗忘,直到李自成逃难而至绝地逢生,才刷了一次存在感民国时期,由本土进士邀请临时大总统徐世昌书写“古银州”三字、时任县长主持勒石的摩崖石刻,至今悬于无定河南岸,无言地诉说这片古老土地的昔日辉煌 虽然遭到无休止的破坏,古银州也还是留下了可观***遗存,从石器时代以降,几乎每个历史时期的物器都有党项人留下***遗迹更多:肃穆寂寞的王陵,党项贵族的墓志,琳琅满目的壁画,粗犷拙朴的石刻,形状各异的陶罐,精雕细琢的玉饰,制作精美的青铜器……这些珍贵***文物,曾零落于荒野蔓草间,经历过漫长的等待,尘封着西夏的荣光,而今就陈设在古银州城遗址上的几间民房里 古银州民间博物馆,是我见过的最简陋的博物馆。
二 西夏亡国四百多年后,李自成出生于李继迁寨 旧县志写道,李自成降生时,家里土窑“洞壁现蛟蛇奇纹,层剥不没我钻进过他家窑洞,没有看到“蛟蛇奇纹”,或许因为我俗人凡眼吧土窑下方有一个被淤的隧洞,据说是李继迁的兵器库,民国时村民从洞中掘出过冷兵器土窑前方地势平缓,是李继迁的练兵场,窑后梁峁相连的“蟠龙沟”,时而高挺时而平缓,犹如巨龙盘旋登高四顾,千壑拱四周,万塬拜其下,的确风水宝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史列传》称,李继迁是李自成的远祖,李自成是李继迁的后裔当年,有少数西夏王公贵族从元军的血洗中侥幸逃出隐匿民间,或游牧或农耕穷人家的孩子李自成,七岁到长峁墕打童工,“天地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别有趣味的《咏雪》诗,被认为是少年放羊娃李自成之作,可看出他从小就胸有丘壑如此说来,李自成才是“打油诗”鼻祖历史推进到公元二十世纪,湖南人***万里长征来到陕北,尊崇李自成为“陕人的榜样”,也在壮丽的黄土高原上咏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其青云之志,其文韬武略,使“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關于李自成,有很多民间传说、演义,最神乎其***是说他乃天宫紫薇星下凡,他在仙界佩戴过的九龙宝刀,随之同时降世,落于李继迁兵器库,直到一九四六年,横山游击队员还拿着它攻过波罗围过榆林,此后宝刀不知下落长峁墕留有“坐龙墩”“坐朝峁”“旗杆”“饮马泉”等遗址,加上三代土龙碑的传说,还有“六月天冰冻黄河”的传奇,以及闯王台闯王显灵的传言等等,都神话着这位土生土长的“真龙天子”民间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崇祯皇帝让人挖了李自成的祖坟以断其龙脉,李自成攻入北京逼得崇祯皇帝上吊自尽,正所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还有康熙御驾巡幸陕北,明察波罗城堡,暗访闯王故里…… 话说李自成率起义军从陕北出发,威号闯王,一路攻城掠地,好不威风剑光闪闪亘长虹,百怪惊逃竟避锋点缀江山无限景,吟身疑在画图中”,这是闯王自题,何等意气风发李闯王定陕西,灭明朝,龙袍加身,登上大位,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当时的形势,对李自成及其大顺政权来说一派大好,谁也没有想到很快就翻了盘,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一曲历史悲歌,引得多少人扼腕底层的人一旦掌权,难免把握不住自己,智识的盲点、道德的弱点、文化的缺点,使闯王和他的***团队迅速忘掉了“初心”,权争、骄奢、***、怠政四起,焉能不败。
郭沫若在《甲申三***祭》文中,将其剖析得淋漓尽致,新鼎初得的*****,视其为前车之鉴 大顺政权像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划过,闪过一道短暂而耀眼的光芒,然而,它在世界农民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历史长卷中写下了绚丽的篇章农民领袖”李自成仍不失其伟大,欧洲人称之为“十五世纪最伟大**家”在我看来,李自成是一个**家,是一个统治者,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 中国堪舆祖师、风水宗师杨益说“自古英雄多出西北”,盖因“西北多山,得天地严凝正气,其龙最垂久远,形胜完全,上钟三垣吉气,宜英雄出于其中”雄伟的高原,巍峨的横山,奔腾的无定河,养育了无数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简直不可思议,以李继迁寨为中心,区区方圆几十里,横山竟然出现过大小八位帝王这些枭雄豪杰,在黄土高原上搅起历史风云,在刀光剑影中书写铁血人生 还有,还有集“西北王”“东北王”于一身的高岗 遥想当年,少年高岗豪气干云,侠义痛打官绅公子,青年高岗在横山组织的“一高学潮”,被视作“横山**的先声”因堡内泉水鸣响得名的响水堡,始建于明正统二年,古堡保存至今,建筑蔚为壮观曾经,高岗与马明芳、曹亚华在响水堡“闹红”,成立农民讲习所,农***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之后,数万名横山儿女跟着刘志丹、高岗上横山,组建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游击战争风起云涌,横山开创出红色根据地、诞生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为创建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