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区王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大河南阳网讯为了解掌握卧龙区王村乡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当前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 基本情况卧龙区王村乡位于市境西部,东连靳岗、武侯办事处,西与乡平县彭营、遮山相接,南临潦河乡,北靠 安皋乡总面积50. 1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73个自然村2006年全乡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77 人,非农业人口812人汉族居多,还有蒙、回等兄弟民族,乡政府驻地王村铺,在南乡公路西侧,距市区 11. 7公里,1981年改建为王村乡该乡西临潦河,东依岗坡丘陵,南北狭长西部偏低,海拔130米,北部 较高,海拔150-200米耕地面积2826. 7公顷西部为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产丰富312国道、 南乡公路串乡而过焦枝铁路、宁西铁路横贯南北,交通便利二、 发展现状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 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 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朝着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 农村经济稳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大会议精神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 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06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完成16976万元,乡财政收入完成448万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各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以来最好水平,与2002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加57%,财 政收入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长1243元二)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认真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生态建 设、人畜饮水改造、南水北调移民项目、乡村道路硬化建设、乡村环境整治、农民新村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乡全部实现了村村公路硬化、绿化;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全部完 成;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 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有线电视、计算机 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我乡村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水 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区、乡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广大村民的 业余文化生活。
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髙,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 信息网络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乡有1所中学12所小学,1个卫生院;其中,中心小学占地40亩,投资300 余万元;投资20余万元对王村初中教学楼进行全面维修改造;投资50万元建成卫生院并投入使用在全乡范 围开展评选“五星级文明户”、“十星级文明农民”、“五好家庭”等活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 动中,党员们将自己的身份亮起来,把“党员户”牌子悬挂在门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我乡把精神文明 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组织失地农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 民劳动技能本领,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普遍增强,以《宪法》 为核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 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进格局逐步形成全乡12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 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 在指导全乡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二为主”(村 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乡农经站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 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村民代表征询意见,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 轨道五)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在村乡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 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 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 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要求,我乡认真摸清乡情,结合村情,制定印发了《王村 乡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根据我乡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一 步工作是新农村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的指导意见进行建设推进我乡重点进行新农村建设三个方面的规划, 一是村庄建设规划;二是产业发展规划;三是社会公共事业规划我们的工作原则是:1、政府引导,群众 参与。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即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3、 因村制宜,分类指导 条件,区别不同情况, 多样;在方式方法上, 利导,抓好典型引路,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抓手,全面推进全乡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前一段时间我乡集中人力、物力、财 力抓了郑岗村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经验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有效的突破口是文明创建工作,从整治 村庄道路和卫生环境为切入点,以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广泛宣传组织发动村民共同参与,营造出重视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围借此,我把郑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简要介绍一下村里从村民反 映最强烈的村庄道路状况和卫生环境问题入手,开始对村容村貌进行集中整治,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参与, 改造硬化了村中主干道,并对村庄内支道进行了硬化,同时进行了村中绿化、美化和亮化,村两委还以评选 “五星级文明户”、“十星级文明农民”、“廉洁家庭户”为载体,不断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在全体广 泛开展了 “ “五星级文明户”、“十星级文明农民”评选活动,根据村民自评,村民代表互评,村里审核, 最后张榜公示,目前全村评选出“五星级”文明农户20户、“四星级” 44户、“三星级” 135户。
十星级 文明农民158人,全村各家各户都挂上了 “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村两委还深入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农村和廉 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作用,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 围,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综上所述,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我乡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三、发展思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王村乡实际情况而 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五个新一个好”:(一) 发展新产业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全力扶持养殖业、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支持鼓励农民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切实抓好农业项目引进按照自 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精心编制一 批农业项目对外招商,与观光旅游农业及农家乐休闲农业相结合,逐步建成城郊型现代农业园区。
二) 建设新村乡加强村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高起点规划村庄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 田园农庄以建设市级“抓百村、促千村”示范村为重点村庄规划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张榜公布, 接受监督,不得随意调整另一方面,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抓好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商贸服务、医疗卫生 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电力、通讯、广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三) 培育新农民一是加强新农民后备军建设对初中、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农村实用技 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知识型和技能型的现代农民二是加强务工农民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 农民到职业学校学习整合培训资源,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大力建设农民企业家队伍同时,实施“凤 还巢”工程,吸引有能力的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建设新家园三是加强务农农民素质建设加大农村义 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使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 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力争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四) 塑造新风貌一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以文明创建和环境整治为抓手,重点整治柴草乱放、 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建立家庭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开展村民文明卫 生习惯养成教育。
二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三是推进农村民主 法制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 民自治机制四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抓好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文化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五) 建立新机制一是建立农村经济发展新机制大力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结农户和龙头企业, 有效抵御市场风险二是建立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公共设施建设由国家和集体投入为主,小型基础设 施建设按照村民“一事一议”规定,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由农民自主进行建设是建立新农村建设民 主管理新机制完善以“一事一议”为重点的村务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下的民主决策、民主 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四是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新机制鼓励、引导和支持乡村发展各种新型社会化服务组 织,为农民发展生产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五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新机制逐步将农民养老、医疗、 低保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六) 创建好班子一是领导有力通过健全村两委班子,发挥核心作用,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坚强堡垒二是队伍先性党员队伍能充分体现先进性,在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模范作用发挥好 三是制度健全有一整套民主科学的村级组织运行制度,各项制度执行落实到位四是决策民主凡涉及村 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要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并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决策,确保群众 民主监督渠道畅通五是致富有路有适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措施具体,落实有力,村级集体经济 实力逐年增长,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四、几点建议(一) 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 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出台鼓 励农民进城就业务工的优惠政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 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 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 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