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纲课标解读 :1、 概述 20 世纪 50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经验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内容 : 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对内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建立后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权利过于集中新中国建立后政治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党政企不分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对外开放的基础是:自力更生;原则是:平等互利2)历史意义:见教科书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联产到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改革购销体制,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买卖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措施):改革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分配制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4)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过程: 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系统化; 2000 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XX 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重要内容2)推动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经济稳定高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5、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6、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 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阶段划分:过渡时期(19491956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 1966 年);文革十年(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 年至今)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 1952 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指导: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 1949 年新中国建立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2)核心内容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3)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会(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化3、实施:一五计划(1)时间: 19531957 年(2)内容: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4)成果及意义: 1957 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4、三大改造(1)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农业改造:初级社(特征: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到高级社;手工业过程跟农业大体相似资本主义工商业(途径:国家资本主义;过程: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创举:和平赎买)(二)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八大(1)时间: 1956 年(2)内容: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3)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2、左倾错误(1)表现: 1958 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2)1958 年的大跃进运动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3、纠“左”举措(1)1960 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核心内容是“调整”调整工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结果:到1962 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3)实质;纠正“左”倾错误(三)文化大革命1、时间: 1966 1976 年2、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3、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 1978 年 12 月(2)内容:实行改革开放、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3)意义: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3、改革的实行:农村率先进行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安徽、四川前提:土地公有制特征:包产到户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乡镇企业的发展:作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1992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997 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引进来)1、特区的设立(1)五大特区: 1980 年起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2)原因: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或港口;离港、澳、台较近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3)目的: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4)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5)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2、沿海港口城市:1984 年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珠三角、长三角和闽南三角区;1990 年开放浦东4、内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2001 .11.11.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世贸组织的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3、历程: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中止/1981 年/1986 年/ 20XX 年4、意义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对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四、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国内生产总值(GDP)1、含义:2、变化情况 (1)建国初: 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2)1978 年前:仍位居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3)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3、影响: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4、目标: 20XX 年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城镇化进程1、含义: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2、进程:改革开放前: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大大加快;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3、动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的突起;进城务工经商人数的增加4、模式:发展小城镇5、类型: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6、三大城市群(1)长三角城市群:以沪(上海)宁(南京)杭(杭州)为中心(2)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3)大北京城市群:以京(北京)津(天津)为中心7、目标: 20XX 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8、发展迅速的原因: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表现: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上网计算机总数和上网用户总数迅速增加2、影响: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及认识世界、思考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四)时尚中国1、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表现( 1)思想观念: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市场意识、开放观念等影响中国人(2)服饰方面: 注重衣服的面料、 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居住方面:居住面积扩大和装修热()语言方面:流行语的变化、词语的创新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考纲课标解读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背景: 、二战后, 西欧(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大的债权国。
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过程:a、 1943 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英国最后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b、1944 年,44 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c、1945 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2)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2、以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WTO )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1)世界贸易组织由来: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 1 月 1 日正式运作2)世界贸易组织作用: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运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3)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 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 20XX 年 12 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机遇: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问题(影响):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2)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3)发展中国家: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