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诗的情境走进古诗的情境 湖北省松滋市三中 欧阳玉莲 中国古代诗歌意境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情”,是指作者的情感倾向、欲望追求等; “景”,是指引发作者情感的自然景物、人文活动等处理好情景关系是诗歌创造意境的关键:情与景在诗歌中自然地结合,从而创设优美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开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以“临”、“观”二字,写出了诗人临海远望的动作其后六句实写曹操观海之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踌躇满志见到波澜壮阔的沧海之景,激发了诗人心中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写四句,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做出的合理想象虚实相应,虽为写景,但旨在抒发踌躇满志之情 国家衰亡的悲哀,对应山河的永恒存在:破城遇到春天,草木照样生长,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变杜甫在《春望》中,将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对比,更强烈地感受到国破的巨恸,以至于眼前所见,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草木本无情,花儿带露、鸟儿啼鸣不过是自然现象,但在诗人笔下,花鸟会同诗人一样因感时而溅泪,因恨别而伤心。
而所溅之泪、所惊之心实出自诗人因此花和鸟的溅泪和惊心只是人的移情文学评论论文 )作者将满腔悲情倾注于眼见之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情景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中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是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是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契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荫底下,恋恋不舍地离去全诗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光沐浴下的勃勃生机,细细读来,就能体会到诗人在这良辰美景中的陶醉心态在欣赏西湖醉人风光的同时,也不知不觉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深深地打动了 《文心雕龙物色》篇有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春秋四季不断更代,寒冷的天气使人觉得沉闷,温暖的日子使人感到舒畅:四时景物的不断变化,人的心情也受到感染又日:“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高山重叠,流水环绕,众树错杂,云霞郁起作者反复地观察,心有所感春光舒畅柔和,秋风萧飒愁人;像投赠一样,作者以情接物:像回答一样,景物又唤起作者写作的灵感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而丰富的意境四首诗歌虽然处理情景关系的方式不同,但都恰如其分地处理好了情与景的关系,使景为情服务,情为景添色走进中国古诗的情景,观景悟情,从而体会其独特曼妙之美 后附相关类型参考文章: 走进古诗的情境论文 走进古诗的情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