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检测作业指导书一、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坚固性、云母含量、贝壳含量、石粉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碱集料反应的测定二、 编制依据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2、《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3、《建筑用砂》GB/T14684-2001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5、《关于淡化砂使用的通知》甬地管[1993]4号6、《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7、《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标准》GB1250-89三、 采用的仪器设备1、 各检测项目序号如下表所示:检测项目名称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坚固性云母含量贝壳含量石粉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碱集料反应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2、各检测项目采用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用于检测项目规范要求采用的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的要求1、3、4、5、8、9、11、12、13、14、15、16、试验筛国家标准《试验筛》的规定1、2、3、4、5、6、7、8、9、10、11、12、13、14、15、16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 ±5℃ 1、2、4、6、7、9、13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案秤称量5000g,感量5g5、6、10天平称量2000g,感量0.01g8、14天平称量100g,感量0.01g8量筒2500mL,1000mL,10mL8天平称量500g,感量0.5g12放大镜5倍左右9、12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11天平称量200g,感量0.2g10、14移液管50ml、2ml14、三片或四片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14、16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15高温炉最高温度1000℃15天平称量100g,感量0.001g16比长仪由百分表和支架组成,百分表量程为10mm,精度0.01mm四、检测项目、被测参数及允许变化范围1、颗粒级配(1)砂的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比率相比,除去5.00mm和0.630mm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
2)筛分析试验,被测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级配三个区:砂粗细程度:粗、中、细被测参数中,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时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大于1%底上分计筛余量必须记录,而在分、累计百分率计算中则排除在外;细度模数:μf1、μf2之差大于0.20则重做注:粗砂μ1=3.7~3.1中砂 μ1=3.0~2.3 细砂μ1=2.2~1.6级配区累计筛余,%圆筛孔ⅠⅡⅢ10.0mm0005.00mm10~010~010~02.50mm35~525~015~01.25mm65~3550~1025~00.630mm85~7170~4140~160.315mm95~8092~7085~550.160mm100~90100~90100~90GB/T14684-2001级配区累计筛余,%方筛孔1239.50mm0004.75mm10~010~010~02.36mm35~525~015~01.18mm65~3550~1025~0600μm85~7170~4140~16300μm95~8092~7085~55150μm100~90100~90100~901)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5%。
2)1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到100~80,3区人工砂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2、含泥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小于C30含泥量(按重量计%)≤3.0≤5.0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根据水泥标号,其含泥量可予以放宽3、泥块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小于C30含泥量(按重量计%)≤1.0≤2.0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应根据水泥标号,其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4、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2500-2700kg/m35、砂的松散堆积密度试验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1300-1700 kg/m36、砂的紧密堆积密度试验参数大小及允许范围:1300-1700 kg/m37、砂中有害物质限值项目质量指标云母含量 (按重量计%)≤2.0轻物质含量 (按重量计%)≤1.0有机物含量 (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示准色,则应按水泥胶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1.0%.8、坚固性指标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其坚固性重量损失应小于8%。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循环后的重量 损失(%)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8其它条件下使用的混凝土≤109、氯离子含量(1)对素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予限制;(2)对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下同);(3)对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砂,若必须使用海砂时,则应经淡水冲洗,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10、 石粉含量 项 目指 标Ⅰ类Ⅱ类Ⅲ类1亚甲蓝试验MB值<1.40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3.0<5.0<7.01)2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1.0<2.03MB值≥1.40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1.0<3.0<5.04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1.0<2.01)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1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应小于0.512、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制备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13、贝壳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0≥C30≥C40和有抗渗要求、抗冻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贝壳含量(按重量计不大于%)1614105五、样品要求及准备1、取样方法1.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1.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定量抽取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1.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2、试样数量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以下表格的规定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序号试验项目最少取样数量1细度模数4400g2表观密度2600g3堆积、紧密密度5000g4含泥量4400g5泥块含量20000g6含水率1000g7吸水率4000g8有机物含量2000g9轻物质含量3200g10氯离子含量2000g11坚固性天然砂8000g人工砂20000g12云母含量600g13贝壳含量20000g14石粉含量6000g15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600g16碱集料反应20000g3、试样处理3.1用分料器法,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过分料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3.2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均,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3.3堆积密度、人工砂坚固性检检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4、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4.1试验环境: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4.2试验用筛:应满足GB/T6003.1和GB/T6003.2中方孔试验筛的规定,筛孔大于4.00mm试验筛采用穿孔板试验筛六、检测前的检查(1)查仪器设备的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是否出现线路破损、漏电现象2)接通电源,运转各仪器设备,确定其是否运转正常3)检查所配的溶液浓度是否符合检验的标准七、试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筛分(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倒入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号筛全部筛完为止注:a,试样为特细砂时,在筛分时增加0.080mm的方孔筛一只b,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应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C,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Ad1/2mr= —————— ……………………(1) 300式中:mr——在一筛上的剩余量(g) d——筛孔尺寸(mm) A——筛的面积(mm2)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筛余量2)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3)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4)计算累计筛余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