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话:由 R304 的声音开始—谈谈“收音机声音美学和收音机美学”原作者:曾德钧关键词:美、美学、艺术、电声学、音响、收音机、收音机美学、收音机声音美学摘要:本文从声音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谈起,再谈到与收音机相接近音响的美然后引出 收音机的美通过对收音机的设计美、结构美、声音美这三方面的美而展开了对收音机美 的探讨文笔最后落脚在收音机的声音美上,探讨了收音机声音美的美学观、什么样的声 音才是美的以及如何实现收音机声音美本文因 R304 收音机在《广播论坛》的首发后有着较好的反响有感而发为感谢大家对我的 支持,这里我来谈谈 R304 设计过程中的对声音美学的思考并扩展到收音机的美学问题的探 讨收音机的美学与收音机的声音美学”是一个没有看到前人触及的新领域,基本没有 什么资料可以参考本文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因此一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欢迎各位 探讨、斧正目录 美音乐美声音美声音让人产生美感的路径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感觉的影响音色范围与效果声音美学基础:1、技术基础声音声学声音生理学声音心理学声音音乐学声音社会学声音电声学、电子学和工程学2、听觉基础音响美学的表现音响美学表现形式:音响美学的表现方法:1、 音响美。
2、 外形美3、 音乐美4、 物质美音响美学的诉求收音机的特点收音机的审美收音机的美设计美:1、 时代成就了不同风格的设计美早期的收音机外形设计风格“艺术装饰风格”现代主义设计洛可可风格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包豪斯”“系统设计理论”“硬边艺术” (Hard Edge) 现代“机械主义”2、 发展背景造就了不同设计的技术美矿石机时代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CPU 时代DSP 时代3、 市场变化造就了不同的设计结构美:1、机械自动选台2、短波鼓3、空气联4、整机结构及内部工艺5、调谐机构美6、旋钮、显示美7、面网美8、灯光效果美9、包装美收音机的声音美1、 电子管2、 晶体管(含 IC 机)收音机的声音美学各国收音机设计不同声音美学的取向分析1、 美国2、 欧洲3、 日本4、 中国收音机美学观收音机声音美学观:我的收音机美学观什么样的收音机的声音才是美的?如何表现收音机声音的美总结:问与答美关于美,已经有许多关于此的专著和大师对此有许多定义和论述这里我不多费笔墨抄写 一遍,只是提醒注意:美学既不属于解释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研究人类行为的 社会科学,它属于专门观察人类本性的人文科学中的哲学范畴里。
总之,专家、大师们说 了:美,是人对事或对物或对现象感触到经大脑处理后而产生的一种惬意的主观感觉用 柏拉图的话来说:“美,就是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快感” 延伸读物:宗白华《美学散步》;黑格尔《美学》音乐的美音乐美涉及到的知识较多,有音乐形式、音乐信息、音乐风格、音乐反应、音乐媒介、音 乐历史等等,涉及面较宽因此,这里不探讨这个问题,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可以参看 相关的专著这里只是说,如果没有音乐的美,就不存在音响的音乐美、收音机的声音美 也就是音乐美是音响美、收音机音质美的基础 延伸读物:《音乐美学》乔建中;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声音的美人体五官是产生主管感觉的源头视觉,让我们看到而产生美(视觉是人的主要感觉器官 ,在大脑 400 万多条传递感觉信号的中枢,神经中占有近 200 万条);触觉,让我们抚摸 而产生美;嗅觉,让我们闻到而产生美;则听觉,让我们听到而产生美(听觉只占有大约 6 万条感觉神经)声音让人产生美感的路径 1、 音乐声源: 音乐会现场:乐谱—指挥—演员—乐器—机械能转换-声音 音响、收音机:信号源—放大器—喇叭—电声转换—声音 2、 人的接收:发声体—人—耳朵—听觉神经—大脑—情绪表现—美感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感觉的影响: (本段文字来自网络,作者不明。
这里引用不表示完全赞同,可以跳过不看) 1. 16kHz~20kHz:這段頻率可以影響高頻的亮度,以及整體的空間感,這段頻率 過少會讓人覺得有點悶,太多則會產生飄忽感,容易產生聽覺疲勞 2. 12kHz~16kHz:這段頻率能夠影響整體的色彩感,所謂小提琴的“松香味”就 是由此段頻率決定的,這段頻率過於黯淡會導致樂器失去個性,過多則會產生毛刺感 3. 8kHz~12kHz:音樂的高音區,對音響的高頻表現感覺最為敏感適當突出(5d B 以下)對音響的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也會讓人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的話會 增加背景雜訊,同時也會讓人感到聲音發尖、發毛如果這段缺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 力和活力 4. 4kHz~8kHz:這段頻率最影響語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這頻率成分缺少, 音色則變得平平淡淡;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多,音色則變得尖銳,人身可能出現齒音5. 2kHz~4kHz:這個頻率的穿透力很強人耳耳腔的諧振頻率是 1~4KHz 所以人耳對 這個頻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虛頻率成分過少,聽覺能力會變差,語音顯得模糊不清 了如果這個頻率成分過強了,則會產生咳聲的感覺。
這段對音樂的層次影響較大,有 適當的提升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 6. 1.2kHz: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但是,過多會使聲音發硬 7. 1kHz:是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通常在音響器材中給出的參數是在 1 kHz 下測試這是人耳最為敏感的頻率 8. 800Hz:這個頻率幅度影響音色的力度如果這個頻率豐滿,音色會顯得強勁有 力;如果這個頻率不足,音色將會顯得鬆弛,也就是 800Hz 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現突出了, 低頻成分就明顯;而如果這個頻率過多了,則會產生喉音感如果喉音過多了,則會失掉 語音的個性,適當的喉音則可以增加性感 9. 300Hz~500Hz:聲音主要是表現人聲的(唱歌、朗誦),這個頻段上可以表現 人聲的厚度和力度,好則人聲明亮、清晰,否則單薄、混濁 10. 150Hz~300Hz: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力度,尤其是男聲聲音的力度這段頻率是男 聲聲音的低頻基音頻率,同時也是樂音中***的根音頻率 11. 80Hz~160Hz 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音樂的厚實感,音響在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話, 會感到音樂厚實、有低音。
這部分表現得好的話,在 80Hz 以下缺乏時,甚至不會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現不好,音樂會有沉悶感,甚至是有氣無力 12. 60Hz-100Hz: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混厚感,是低音區如果這段頻率很豐滿,音色 會顯得厚實、混厚感強如果這段頻率不足,音色會變得無力;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音 色會出現低頻共振聲,有轟鳴聲的感覺 13. 20Hz~60Hz: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空間感,這是因為樂音的基音大多在這段頻率以 上這段頻率是房間或廳堂的諧振頻率這段頻率很難表現,在一些 HiFi 音響中,不惜切 掉這段頻率來保證音色的一致性和可聽性音色范围及效果: 1. 100Hz 屬於溫暖段,如果使這部分加強能使低音部分更加的柔和溫暖! 2. 200Hz 屬於混濁低沉,調音色時可適當減弱本段! 3. 300Hz~1KHz 屬於大多數音樂中的主要頻段,突出這一頻帶可以加強音色的骨骼 ,但有時突出這一區域會使音樂顯得有些“黏”,主要是在 300Hz~800Hz 之間 4. 1.5KHz~2KHz 這一頻段很容易有“嗡嗡”的聲音,削弱該頻帶會使聲音乾淨, 但同時也失去一部分效果! 5. 2KHz~4KHz 屬於溫暖而又不失亮度,非常適合吉他類的樂器。
6. 4KHz~5KHz 屬於音質比較粗糙的頻段,這部分的過高會導致整體音量的上升! 7. 7KHz 或 7KHz 以上,就屬於高頻段,音質上顯得尖銳很有攻擊性,很容易產生 嘶嘶聲音! 8. 8KHz~10KHz 範圍屬於超高頻的音色範圍声音(音响)美学基础说到声音的美,就不得不说到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这里只选一些相关的、需要的,简洁的 说说:声音声学 人对声音的频响敏感范围为:16Hz-20KHz人对声音响度范围的聆听范围为:0-120d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有损耗的,在不同的传播方向损耗是不同的,不同材料对不同频率 声音反射和吸收是不一样的,不同频率传播损耗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频率的声音遇到物 体是有反射的是有差别的有就是说声音在一个聆听环境里会形成一个“声场”,不同环 境声场特性是不一样的没有反射的声场成为“自由场”,远距离聆听,成为“远声场” ,近距离聆听成为“近声场要注意的是,在居家环境里的声音反射声会多于室外环境, 因此我们聆听时,环境声学特征(声场)是不一样的,这对我们聆听效果(或美感)是有 影响的声音生理学 生理声学研究表明:人耳对同一声压级的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敏感度。
对中频敏感度高对低频、高频敏感 度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人的音调感; 人耳对同一频率不同声压级的的声音敏感度也不同对声压级高的低频、高频敏感度高, 对声压级低的低频、高频敏感度偏低这一现象,被称为人的响度感;以上两点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等响度曲线:这个曲线是人群的一个统计平均值不同个体,会有少量差异另外,人对声音的方位也有感觉,这就是立体声原理的基础声音心理学 研究表明,声音对人的情绪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使人安静、烦躁、兴奋、激动、 共鸣等不同频率、不同大小、不同波形、不同组合都有不同的影响人对声音是可以养 成心理偏好的,是可以产生依赖感的注意人群中的不同个体,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是有差 异的声音音乐学 不同音阶、音符、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强度、乐器及配器、人声、风格的声音构成 了音乐声音社会学 声音与人的文化背景、民族、种族、肤色、教育程度等相关,不同情况对声音的强度、旋 律、节奏、和声、频率、类型等有不同的偏好声音电声学、电子学和工程学 电声学研究的是将声音信号与电信号互转的问题也就是声音的记录与重放问题我们最熟悉的喇叭,就是电声学研究最基本的对象之一电子学涉及的就是将转为电信号的声音进行放大、传输等处理的技术。
大家熟悉的发射电 台、接收机、功率放大器就是电子学研究的产物工程学就是将以上研究的理论转化为产品,转化为可实现、可复制、可流通的商品我们知道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价格、不同的品质、不同的性能、不同的声音重放效果,因 此电声学、电子学、工程学等仍然与我们的声音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决定了我们重放系统 的艺术风格这也就是我们这里非常需要关注的最终落脚的地方我们这里只讨论我们常见的两种音乐重放系统:高保真音响和收音机音响美学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与表现诉求音响美学表现形式: 音响是用来播放音乐的,音箱器材有多种多样,高保真音响(又称 Hi-Fi 音响)是目前最 多用的音乐重放系统之一,是音响美学的表现工具也是重放和表现音乐美的重要器材设 备之所以称之为高保真音响系统,是因为这些系统是无法真正的高保真,只是接近而已 因此,不同的音响系统,重放时就会有不同的音乐表现人们摸透了这些器材特性后, 开始控制这些差异,以达到不同的表现能力,从而形成了器材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英 国声”、“美国声”形成的原因这些“英国声”、“美国声”,实际上就是产品设计者 对音乐美学的一种主张,这里我们称之为“音响美学”音响美学的表现方法: 5、 音响美。
这里是指音响设备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由它重放音乐而播放出的声音让 你从听觉上感到美; 6、 外形美外形美的表现方式有设计风格、造型、材质颜色的应用、等手段来表现自 己的外形美一套好的音响设备,如果从外形设计上给人以漂亮、协调,就会给人有价值 感,从而达到视觉上的美感; 7、 音乐美,即音乐内容的美音乐是以旋律、节奏、和声等方式来表现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