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躯体形式障碍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1MB
约29页
文档ID:591527616
躯体形式障碍_第1页
1/29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1a •一、躯体形式障碍的定义•二、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表现•三、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及分析•四、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2a •CCMD3CCMD3中的中的定义•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3a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躯体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心(严重性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但不是妄想; •对身体健康过分关心,如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过分关心,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如焦虑、惊恐障碍,或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4a 5a (一)躯体化障碍(一)躯体化障碍(二)疑病症(二)疑病症(三)疼痛障碍(三)疼痛障碍6a 躯体化障碍1、流行病学研究•患病率女性为男性10倍•多发病于青春期•与双相障碍、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共病•多发于不接受情绪表达的文化与民族7a 躯体化障碍2、临床表现与特征•躯体化障碍主要表现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重要的特点是应激引起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可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8a 9a 躯体化障碍•患者为此进行过许多检查,均没有阳性发现,甚至手术探察却一无所获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并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很少能够完全缓解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女性最早的症状可能与性方面的困难或婚姻、恋爱问题有关有的患者因经常接受治疗,可致药物依赖或滥用(多为镇静剂和止痛剂)10a 11a 疑病症疑病症1、流行病学研究•就医人群的2%-3%•无性别差异•高发于青春早期•表现因文化而有差异12a 疑病症疑病症2、临床表现与特征l对自己患有一种严重疾病的可能性的焦虑或恐惧l 反复就医,不相信无器质性病变的结果l并非有意假装l伴有惊恐发作l表现有文化差异(恐缩症)13a 疑病症疑病症(1)常在躯体疾病或精神刺激诱因作用下发病,表现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2)常有敏感多疑、对健康过分关切并要求较高的个性特征,对日常出现的某些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如心跳、腹胀等)作出疑病性解释。

3)患者的疑病观念很牢固,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因为患者知道自己的疾病证据不充分,才迫切要求检查和治疗14a 疑病症疑病症((4 4)虽经反复就医或医学检查,但阴性结果)虽经反复就医或医学检查,但阴性结果和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其疑虑和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其疑虑5 5)起病大多缓慢,病程持续,症状时轻时)起病大多缓慢,病程持续,症状时轻时重,常导致社会功能缺损较好的预后往往与重,常导致社会功能缺损较好的预后往往与下列因素有关:急性起病;与某一躯体疾病相下列因素有关:急性起病;与某一躯体疾病相伴出现;病程在伴出现;病程在3 3年以内,无严重人格缺陷者;年以内,无严重人格缺陷者;不存在继发性获益等不存在继发性获益等15a 16a 疑病症疑病症疼痛障碍疼痛障碍1、流行病学研究•患病率0.6%(美)•占因疼痛就诊的30%-60%•10-15%的成年人仅由于背部疼痛导致一定程度的不能工作 •女性较男性多见•与焦虑、心境障碍共病17a 疑病症疑病症疼痛障碍疼痛障碍2、临床表现与特征l患者抑郁、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数升高,对躯体不适耐受性差,多反复求助其他科室l是一种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解剖学部位疼痛的障碍,由于心理因素所引起,且病人的主要注意力均被这种疼痛所吸引,并能导致严重的紧张和功能残疾.18a 疑病症疑病症疼痛障碍疼痛障碍此“疼痛”非彼“疼痛” 心因性疼痛:一个或多个解剖部位的慢性持续性疼痛,病因未明(发作时,可由生理原因引起,随后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维持疼痛的主要作用)19a 疑病症疑病症病因病因1、生物学因素Ø家族倾向聚集—家族史Ø与遗传易感素质有关Ø女性更容易躯体化,男性更容易反社会Ø右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失调Ø医源性因素(医生讲话不慎,解释不当和缺乏有效的医患之间的沟通 )20a 疑病症疑病症病因病因神经心理检查证实躯体化障碍患者多伴有大脑神经心理检查证实躯体化障碍患者多伴有大脑神经心理检查证实躯体化障碍患者多伴有大脑神经心理检查证实躯体化障碍患者多伴有大脑半球双侧额叶的功能缺陷及非优势半球的功能半球双侧额叶的功能缺陷及非优势半球的功能半球双侧额叶的功能缺陷及非优势半球的功能半球双侧额叶的功能缺陷及非优势半球的功能减退。

然而,某些研究证明以左侧躯体症状为减退然而,某些研究证明以左侧躯体症状为减退然而,某些研究证明以左侧躯体症状为减退然而,某些研究证明以左侧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可能提示大脑右侧半球受累较左侧严主的患者可能提示大脑右侧半球受累较左侧严主的患者可能提示大脑右侧半球受累较左侧严主的患者可能提示大脑右侧半球受累较左侧严重基础研究也证实躯体化障碍患者多伴有皮重基础研究也证实躯体化障碍患者多伴有皮重基础研究也证实躯体化障碍患者多伴有皮重基础研究也证实躯体化障碍患者多伴有皮质功能异常,此结果也被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所质功能异常,此结果也被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所质功能异常,此结果也被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所质功能异常,此结果也被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所证实21a 疑病症疑病症病因病因2、心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精神分析的观点: 躯体症状是防御的结果,这一防御吸收并中和了由于无法接受的潜意识冲突所引起的焦虑22a 疑病症疑病症病因病因并提出了三个不同过程的假设并提出了三个不同过程的假设: 第一,个体的焦虑是由于一些无法接受的想法造成的,而转换是对焦虑的一种防御 第二,心理能量被转换成躯体损伤 第三,特定的躯体损伤象征着潜在的冲突。

23a 疑病症疑病症病因病因沟通理论的观点:沟通理论的观点: 沟通模式认为,病人用障碍来对付各种痛苦的情绪并且去协调困难的人际关系他通过躯体的疾病向自己表达隐藏的痛苦,因而使自己的注意力从痛苦中分离出来24a 疑病症疑病症治疗治疗1、相关问题2、药物治疗:三环类抗抑郁3、心理治疗Ø心理动力治疗:揭示无意识冲突Ø认知行为治疗:改变思维习惯Ø暗示治疗25a 疑病症疑病症治疗治疗•(一)面质• 现代的临床心理学家面对他们的“王子”时,挥动的是略微缓和一些的治疗工具有时,他们与转换性病人面质,试图强迫他们拜托症状比如,治疗师可能告诉癔症性失明患者,•虽然他们看不见任何东西他们在视觉任务中成绩仍显著低于或高于几率水平,这可能会使病人逐渐恢复视知觉但是,这种恢复通常是暂时的,病人可能产生冲突并丧失自尊病人也•可能觉得治疗师是没有同情心的,因此最终会破坏治疗效果26a 疑病症疑病症治疗治疗•(二)建议• 简单的建议,也就是仅仅用使人信服的方式告诉病人他们的病症会消失的,这可能比面质的效果更好一些转换性病人极易受暗示一些治疗师以一种很权威的方式告诉病人,他们•的病症会消失,结果发现病人有了进步。

在一个关于100名转换病人的报道中,研究者发现在给予建议的病人当中,75%的病人在4到6年后或者症状消失了,或者在症状改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因为没有对照组来对没有给予建议的病人的转换的自发性消失加以控制,因此我们不能肯定建议真的有效27a 疑病症疑病症治疗治疗•(三)领悟• 领悟,也就是认识到引起躯体病症的潜在冲突,是精神分析学家对转换性障碍以及相关疾病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他们认为当病人开始明白,并在情感上领会到是某种潜在冲突导致•障碍的,那么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许多引人注目的案例证明了这点不过,还没有一个被很好地加以控制了的研究来考察精神分析的领悟疗法是否比健康、面质、自发消退或者仅仅是病人•同治疗者建立的治疗同盟有更好的效果28a 29a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