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基本观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表现;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表现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指的是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典型示例正面: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2.生命在于运动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6.制定政策既要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反面:1.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2.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3.寓言“刻舟求剑” 、悖论“飞矢不动” 4.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5.人可以无数次踏进同一条河流6.现在的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我典型错误1.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发展的实质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的变化和发展,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典型错误1.运动变化就是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变更2.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断循环重复的3.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有变化就一定有发展4.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5.强大的、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典型示例正面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4.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6.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层出不穷,产品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8.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9.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0.学我者生,似我者死11.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创新12.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1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反面 1.祖宗之法不可变2.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3.始则终,终则始,如环之无端也4.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发展的原因原理(内因外因的关系)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叫做内因,事物外部的矛盾叫做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变化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本动力和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部环境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有时外因还会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决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起作用方法论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第一,要充分重视内因;第二,不能忽视外因,对外因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做到趋利避害,变害为利典型示例正面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橘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7.孟母三迁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9.艰难困苦,玉汝与成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1.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是意志薄弱者迷失方向,而对意志坚强的人却无能为力12.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13.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之,而后谗入之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14.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15.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自控,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7.扶贫工作既要“输血” ,更要培育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反面 1.炎热国家的人民,就象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象青年人一样勇敢2.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怨天尤人 5.闭关锁国典型错误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2.外因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3.外因促进事物的发展4.内因决定外因典型应用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也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上述道理发展的状态原理(量变与质变)内容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的统一,事物经过量变质变的反复交替,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在量变阶段,事物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形有两种:一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可以引起质变;二是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此时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转化,使双方依存关系破裂,一事物变成了他事物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第一,要坚持适度原则;第二,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第三,要重视量的积累典型错误1.量变一定引起质变2.发展是通过量变实现的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4.事物发展的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的不断重复典型示例1.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4.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6.书读百遍,其意自见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0.愚公移山 11.田忌赛马 12.管理出效益 13.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14.只要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1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16.过犹不及;物极必反;适可而止 1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反面1.笨人吃饼 2.欲速则不达;一蹴而就;一步登天;一暴十寒 3.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4.世间最可怜的,就是那些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最终必定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第二,新事物继承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抛弃了旧事物中不合理的因素,增添了旧事物根本没有的新的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甚至会发生暂时的失败和倒退这是因为:第一,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第二,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它会竭力扼杀和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第三,在社会领域,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方法论要支持新事物的发展,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典型示例正面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6.自古英雄多磨难;人间万事出艰辛7.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到胜利——这是人民的逻辑8.好事多磨反面 1.一帆风顺、一蹶不振 2.阮籍“穷途末路” 典型应用 1.分析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过程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3.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发展的规律性(具体内容见唯物论部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所谓“对立”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2.所谓“统一”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
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典型示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1. 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4.进攻是最好的防守5.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 有时失去是一种拥有,有时跌倒是一种站起2.缺点仿佛是优点的继续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自满者败,自矜者愚5.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6.金属在常温下是坚固的,但在低温下其内部结构会变得松散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由有用变成有害)8.只让一方受益的全球化是短命的 (世界经济可能由融合走向分裂)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将欲取之,必先与之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12.吃一堑,长一智13.失败是成功之母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反面:1.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要纪律就没有自由2.讲利益就不能讲诚信,讲诚信就要损失利益。
典型错误1.矛盾双方根本对立 (只适用于对抗性矛盾)2.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相互斗争是有条件的 (事物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4.矛盾双方有时对立,有时统一典型应用1.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是怎样的?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由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和斗争②矛盾双方又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中美在各个领域存在着共同利益,双方需要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③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在斗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斗争中美关系的这一基本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2.不少风景区对“疲劳”景区实现“轮休制” ,使之“休养生息” 试分析风景区经济开发与景区保护的辨证关系3.用哲学知识说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一切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方法论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典型示例正面:1.克隆研究、中国入世、网络发展、经济全球化等皆有利有弊2.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它也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3.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