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冬至感人故事

东***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20页
文档ID:197558835
冬至感人故事_第1页
1/20

冬至感人故事 冬至有趣故事:一、冬至饺子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 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拯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 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二、冬至汤圆 相传古时兴化府里有个寡妇叫余莲香,丈夫早逝,她独自种田采草编织斗笠扶养儿子元元读书 元元二十岁中了状元,当官时因政务繁忙,不得闲回家省亲,于是将一半薪俸叫家丁张二送回给母亲。

可是,张二好酒嗜赌,丢了银两,每次都说假话骗元元 某日,皇帝问起元元的家世,为其母亲莲香的气节所感动,下旨赐元元为母亲建造“贞节坊〞元元领旨回家,十分高兴 但在家三年不知儿子音讯的莲香,以为儿子忘了母子之情心中生气,躲进深山 元元回到家乡,才知张二误事,便进山找母亲那时冬天已到,山上的野果野菜没了,元元便用糯米做成山果模样,煮熟后粘在山顶树上,让母亲采食 一天,元元顺路把丸子从山顶粘到厝前,想引她回家冬至这天,母亲采到厝〔cu 福建沿海及台湾人称家或屋子为厝 〕前,元元把张二误事的经过告诉母亲,母子尽释前嫌,相聚而泣 故事代代相沿,于是便有了冬至日吃汤团,过“团圆节〞的说法三、汤团 福建平潭人把冬至叫“冬节〞,也叫“孝母节〞 传说古时有一山民,进深山砍柴,被一种叫禽母的野兽掳去禽母通人性知情欲,强迫山民与其成亲并怀孕生下一男孩 山民乘禽母外出摘野果时,抱着小男孩逃出了深山,回到了家里,给儿子取名天赐山民也没有再娶妻,一心一意把天赐扶养长大,送其上学 天赐见其他小孩都有母亲接送,其父只说其母外出远门未归转眼天赐就到了18岁,高中秀才,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 封官进爵,衣锦还乡,欲报母生之情,父养之恩,与父再提见母之事、父亲如实相告,劝天赐放弃寻母之念。

天赐左右为难,身为进士、朝廷命官,怎能认一野兽为母?母有生我之情、又怎能不认母亲呢?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一定要把母亲寻找回来,天赐主意已定,便问其父如何才能找到母亲,父说其母爱吃野生猴柿〔一种小野果〕,只要采几筐猴柿从村庄一直撒到其母住的洞口其母肯定会一路捡拾猴柿到村庄 天赐一一照办第二天黄昏,禽母一路捡猴柿到了村口,被埋伏在此的卫兵抓住 禽母认出山民,怒目圆睁,龇牙咧嘴天赐上前叩拜母亲,禽母口不能说,但心里知道这个就是她的儿子,十分欢喜,放声大笑不只,年老心衰,喜极而终,这一天正是冬至 天赐为纪念母亲,在每年的冬至都做形似猴柿的小丸子,供奉祭拜其母,后人效仿成俗四、台湾冬至 台湾地区相传冬至是牛的生日,这有个相当有趣的传说 从前有个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里,土壤十分肥沃农民们只要将稻籽撒在田里,就可以坐下来静待收成了 因此这些庄稼人整天闲着没事,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里天南地北的聊天墨斗公被他们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工作 于是就交代他的徒弟拿一包经他施过法的锯木屑,天天早上抓一小撮撒到农民的田里去这些锯木屑只要一撒到田里就会变成杂草 墨斗公的本来的意思是要农民们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天天下田锄草。

不料这个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烦,就一口气将整个锯木屑都倒光了 于是,所有的田里都长了茂盛的杂草,稻子反而枯萎殆尽,急得农民们叫苦连天墨斗公眼看徒弟闯下大祸,就罚他变成一头牛,来帮助农民除草 墨斗公的徒弟变成牛后,惰性依旧不变主人要他耕田,它就想出许多推托之词:今天我太累了、今天我感冒了或是说你还不喂我吃东西,我怎么替你工作? 它甚至和主人约定,耕田时每走一趟就要喂它吃红龟粿或汤圆等食物,否则它就要罢耕抗议在天上的佛祖看到这头牛如此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钉了一颗钉子,使它再也不能开口埋怨 因为它喜爱吃汤圆,人们就选择冬至这天作为它的生日除了喂它汤圆外,还在牛角、额头上都黏了一颗圆仔钉 同时,为了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冬至这天一定让它舒舒适服的休息一天五、冬至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 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在台湾,说起冬节圆粘门环这一节俗,还有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传说: 从前,有年冬节,台湾某地三个漂泊街头的乞丐,做母亲的饥寒交加断了气,女儿痛哭一场后,决定卖身葬母,可是父亲也饿得难以行走,女儿就把刚刚讨来的几个冬节圆送给父亲吃,父女推来让去好几次,做父亲的才含泪把冬节圆吃下临别时,父女约定,女儿不管到哪家打工,每年冬节都在东家的大门门环上粘附两个冬节圆,这样今后做父亲的就不会找错门了说罢,父女抱头痛哭一场就天各一方了 翌年冬节,在财主家当丫环的女儿思父心切她心生一计,对东家说:“冬节敬祖宗,也要敬门神,这样才会迎来财神〞东家很迷信,听罢也觉得有理,就叫丫环将两只糯米团粘在大门的门环上秋去冬来,五年后,父亲终于找到了在门环上粘冬节圆的这户人家,父女团聚了。

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家,但每到冬节,父女俩不忘那段辛酸的往事,总要在门环上粘上冬节圆后来,乡亲邻居也竞相效仿,以寄托对出远门亲人的怀念和祝福,盼望他们早日归家,久而久之,便给冬节增添了富有浓郁人情味的节俗内容 如今,分开在海峡两岸的亲人,更希冀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聚,他们每逢冬节更喜爱在门环上粘上两个耀眼的冬节圆那白白的冬节圆,象征着纯洁的亲情;红红的,象征着吉祥的蕴意;圆圆的,象征着家庭的团圆;甜甜的,也象征着生活的甜蜜;连那很粘很粘的糯米,不也象征着亲人的骨肉相联吗? 冬至,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08年的这天,天气突然降温十多度,很多人突然感受到了天气的寒冷,但内心却很温暖,因为,腊月将至,天气却异常的暖和,在这天,终于体验到了冬天的滋味 早上,和家人一起吃早饭、闲谈;中午,陪马上要结婚的哥和将来嫂子转街、购物,我还给心爱的人买了礼物,也抽时间给她打了 ;下午,接受朋友的盛情邀请,去他家吃饺子 我一整天都在享受着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虽然身体饱受着冬天的寒流,心里却一直暖洋洋的,感觉很幸福、很快乐 或许是冬至这天夜晚太冷、太长,人们都惧怕到晚上,我的心情也和天气突然地降温一样,像是放在冰箱里的动物的心脏一样,是那样的冷,没有了生机,这种感觉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二次,上次是三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季节。

如果把这些事当故事来说的话,前后两次事情的主人公都是一样,故事的情节也很相近,一切的一切让我很害怕上一次的痛刚刚消散,刚享受了五个月的甜蜜时光,却又一次感受到了三年前的苦楚,过去的三年在我看来似乎是让我倍受煎熬的三十年、三百年,那么的漫长、那么得苦涩、那么的不顺利,还沾染上了曾经决定一生不会出现的坏习惯,抽烟、喝酒,在那个时候,只有这些能麻木一下神经,冲淡一下痛苦 确实,冬至这天的夜晚很长很长,一夜几乎没怎么睡着,白天的幸福感在夜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内心充满了烦乱、不安,“大喜之后有大悲〞,这难道真的是一种自然规律吗?我是一个不怎么迷信的人,也从来不太信命,在这一夜,我却有点改变以往看法,我想了很多很多,也跟她说了很多原来不想说出口的话,我打破自己常规的不埋怨、不发牢骚、不猜忌他人的习惯,将内心的不平一泄而出,口气也很生硬,没有任何担心和害怕惹了她,不管这种行为换来怎样不好的结局,我想我都可以承受,就是死也我也是死得明白因为我不想让三年前的那次“寒流〞再席卷我的内心、腐蚀我的灵魂、摧残我的身体,更不想因为我的事让家人担心、伤心,让朋友、同事耻笑 . 冬至过后,白天慢慢变长,春天也不再遥远,我希望我的心情也能很快像春天一样温暖。

但我还是害怕,因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三九天马上就要到来,而且今年冬天还没有下过雪,难道还有痛苦等着我去承受吗? 我想不是,在我们眼里,冬天也是一个很浪漫的季节,我们还有牵手踏雪的约定,我还要给她暖手、暖脚,这是上天在给我们创造增进感情的机会,我期待这美好时光的到来 ..我想,我最心爱的她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纳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庆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互相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庆贺,就像元旦一样[ 岳守荣著《寿阳民俗》一书也记载了山西寿阳祭煤炭神的习俗,并记载了当地流传煤炭神的神话传说 相传,七峰山中居住着一位孤苦伶仃的姑娘,独自住在一所窑洞里,养一只小羊 黑做伴她在引着小羊羔上山打柴时,碰到一个凶暴阴险的财主 财主见姑娘长得俊秀,想掠 为己有,就命令打手们去抢捉姑娘姑娘跑上山,财主和打手们也追上了山 山上忽然寒风怒 吼,大雪纷飞不长时间,财主和打手们全被冻死 小羊羔却把姑娘领进一个山洞里去避风 雪山洞里走出一位老爷爷,给了姑娘一块乌黑发亮的石头,姑娘马上感到浑身暖烘烘的。

姑 娘想问黑石头是什么宝贝,老爷爷却不见了姑娘回到家,就把黑石头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