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梳理

shaoy****197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12KB
约4页
文档ID:108572343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梳理_第1页
1/4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梳理    1生字生词  生字  赃物  制裁  给予  恍若  眼花缭乱  惊骇  晨曦  瞥见  劫掠  解词: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2本导学  走进作者  维克多·雨果,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背景知识  英法联军远征之役,我国历史教科书上通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6~1860年英法联军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进犯广州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8年月,英法舰队在俄国等国的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1860年英法再组织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2万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主题  作者借巴特勒上尉让他“捧场”之机,从焚掠圆明园事切入,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进行了愤怒的谴责和抗议;同时也表现他对中国所遭受空前劫难的深切同情  释疑解惑  、作为法国人的雨果对英法联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你对雨果产生什么感情?对他的观点如何评价?  人类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2、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的性质和成就: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

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然后讲耗费劳动之巨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3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剌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特色  、铮铮铁骨,爱憎分明  2、结构清晰,有条不紊  3、运用反语,尖锐辛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