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木霉分类与鉴定(杨合同著2)

w****i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0.92MB
约59页
文档ID:109926049
木霉分类与鉴定(杨合同著2)_第1页
1/59

30 Trichoderma fasciculatum Bissett((聚生木霉聚生木霉)) 菌落生长中等偏快,4 天时菌落半径 5.5~7µm,气生菌丝稀疏,丛毛状,灰色分生 孢子产生或慢或快,在麦芽汁培养基上 10 天左右产生小的、不规则的、分布均匀的产孢簇, 直径 2mm,起初为白色,逐渐转变为暗绿色,或者为茶绿色、白屈菜绿色以及豌豆绿色 背面无色或者苍黄色至黄色,无渗出物没有气味或者没有特殊气味菌丝透明,壁光滑, 多数为 0.7~6.0µm,基内菌丝宽度很少达到 9µm,气生菌丝通常纤细(小于 1.0µm) 厚垣 孢子丰富,常常端生而且单个生,产生于纤细的菌丝上,很少间生,透明,壁薄,亚球形至 梨形,多数直径为 2.5~6.0µm,间生厚垣孢子可以达到 9×7µm分生孢子梗透明,壁光滑, 在基部宽度可以达到 7µm,逐渐向顶变细,多数部分的宽度为 3~5µm,分枝不规则,而且 稀少,所有分枝近似直角初级分枝相对长(150µm 以上) ,特别是近梗基部的分枝更长, 单个、成对或者 3 个一组再次分枝不规则,二级分枝不密集,1~4 个细胞,所有细胞为 柱形,多数顶端细胞 5~12×2.5~4.0µm,分生孢子梗主轴的上部(顶端的下部)通常有细 小锯齿状不分枝的不育部分, 顶端细胞通常有单生的钻形瓶梗, 有时也有轮生的坛形顶生瓶 梗, 分生孢子梗顶端下部没有不育部分的情况很少见。

间隔清晰, 间距长 (可以达到 25µm) 瓶梗多数呈坛形至安瓿形,4.2~7.8×2.2~3.5µm,基部多数缢缩,逐渐变细为产孢尖端, 宽度为 0.7µm,单生或者 2~5(通常 2~3)个成漩涡状排列顶生瓶梗为窄的坛形至钻形, 长达 22µm, 宽度为 2~2.5µm 分生孢子为宽椭球形, 两端钝圆, 多数为 2.9~4.0×2.0~2.9µm (平均为 3.4×2.3µm) ,很少达到 6×3µm,壁光滑,绿色 附注:该种的特性是产生大量的暗绿色直径小于 2mm 的产孢簇气生菌丝通常纤细, 直径小于 1µm,侧枝上着生大量顶生厚垣孢子,直径达 6µm,虽然缺乏致密半球形产孢簇, T. fasciculatum 可能与 T. hamatum 组的种类密切相关,它们有相似的分生孢子梗形态和分枝 方式,分生孢子比 T. hamatum 的短,但是大小与 T. stricipilis 相近,这两个种十分接近该 种也被认为是 T. virens 的同物异名,参看有关 T. virens 的描述 子座形态、子囊形态以及分子囊孢子形态同 T. virens. 命名人:Trichoderma fasciculatum Bissett,Canad. J. Bot. 69:2379;figs. 18~21. 1998。

Chaverri et al.(2003)认为该种等同于 Trichoderma strictipile Bissett,Can. J. Bot. 69:2410. 1991 Trichoderma fasciculatum 的产孢簇、分生 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共无性 型的形态http : //nt.ars-grin.gov/taxadescriptions/keys/TrichodermaIndex.cfm) 31 Trichoderma fertile Bissett ((可育木霉可育木霉)) 菌落生长速度中等偏快,培养 4 天直径可达 6.5~8.0cm;菌丝粗糙,羊绒状,白色, 在 PDA 上生长旺盛PDA 上产孢区平展,而在其他培养基上,则可以产生大量平坦或者垫 状的产孢簇,直径味 5mm,外观松散,不规则,很快即转变为黄绿色,老化后为深绿色 有时处于产孢簇边缘的菌丝为白色;菌落反面为黄色,在 PDA 培养基上尤其明显没有观 察到渗出物,有微弱的霉味菌丝透明或者半透明,壁多光滑,很少有壁加厚现象,菌丝直 径 2~7µm,基内菌丝直径可达 14µm厚垣孢子较少,产生于基内菌丝上,在老龄气生菌 丝上也可产生厚垣孢子,但是数量很少,厚垣孢子可以在短分枝上端生,多数为椭球形至亚 球形,6~12×4~9µm,很少呈柱形(16×10µm) ;壁透明,光滑,壁厚 1.5µm,内容物明 显呈颗粒状,绿色。

分生孢子梗透明,壁光滑,直径多数为 5~6.5µm,但是基内菌丝直径 可达 8µm; 高度分枝, 但是分枝短, 整个分生孢子梗的外观因此呈线形; 初级分枝多数为 1~ 3 个细胞,但在分生孢子梗基部的分枝可以有 5 个细胞,分枝成直角,每隔一定的距离,就 有 2~3 个分枝形成漩涡状排列的结构;常常有再次分枝,二级分枝短,1~2 个细胞,2~3 个分枝排列成漩涡状顶端细胞为宽圆柱形,4.5~12×4~6µm,分生孢子梗上段刚硬而直, 在可产孢部分上端约 60~120µm 处不育,也不分枝,成熟后顶端总是可育,并且顶端以一 个单生瓶梗结束, 更为常见的则是 2~3 个简单的可育短枝或者分枝与侧生瓶梗的组合结构 分生孢子梗不育部分从近可育区的直径 4~6µm 逐渐变细为直径 2.5µm(在顶端瓶梗的下 部) ,并且有明显的隔膜,间距为 4~34µm;在近顶端部分,隔膜的间距较小瓶梗多为安 瓿形,3.2~7.0×2.4~3.8µm,基部稍微缢缩,顶端突然变细而呈短颈状,直径 1.1µm,常 常 2~5 个排列成漩涡状,很少单生,端生的瓶梗常常为钻形,长度为 12µm,宽度为 3µm 分生孢子椭球形至长圆形,多数为 3.0~4.5×1.9~2.5µm(平均为 3.6×2.1µm) ,两侧近似 平行,两端为宽圆形,或者基部稍微细长,壁光滑,绿色。

命名人:Trichoderma fertile Bissett,Canad. J. Bot. 69:2382. 1991. 描述:Bissett,Canad. J. Bot. 69:2382,figs.22~31. 生境:分离子森林土壤以及草本植物残体 分布:加拿大、英国 Trichoderma fertile的形态图41~43和46,分生孢子梗及其延长物;44,瓶梗和分生孢子;45,分生 孢子标尺:41~46=10µmChaverri et al.,2003) 附注:Trichoderma fertile 易于与其他种类区别,其产孢簇为亮黄绿色,在 MA 和 BLA 上菌落反面呈深黄色分生孢子梗的形态以及分枝特点与 T. spirale 最为接近,这两个种与 T. hamatum 以及其他类似种的区别在于有粗的分生孢子梗主轴(尤其是在向顶部位) ,以及 分生孢子相对较小T. fertile 与 T. spirale 的区别在于分生孢子梗顶端有明显的延长物,直, 常常着生几个短的可育的顶生分枝,而在 T. spirale 中,分生孢子梗顶端延长物为螺线形, 而且不育 T. glaucum Abbott(1926)具有明显的灰绿色分生孢子堆,可能与 T. fertile 类似。

但是, Abbott(1926)把 T. glaucum 的分生孢子描述为球形至卵形, 3.5~4.0×2.8~3.2µm, 比 T. fertile 的分生孢子大一些 32 Trichoderma flavofuscum/Hypocrea virens Chaverri,,Samuels & Stewart((暗黄木霉暗黄木霉/ 绿肉座菌绿肉座菌)) 菌落生长快,培养 4 天后直径 7~9.5cm,气生菌丝卷毛状,白色或者灰色分生孢子 丰富,近于平展状覆盖于平板有时形成产孢簇,或者平展状不形成产孢簇,在边缘部分呈 扁平至垫状的产孢簇,很快变为棕黄色,最终为深橄榄黄色或者暗金色反面无色或逐渐变 成暗黄色或者蟹壳色分泌物无色至浅琥珀色,附着于气生菌丝上,呈小液滴状无特殊气 味菌丝透明,壁光滑,1~14µm宽在老龄培养物中,厚垣孢子相对丰富,间生或端生, 单生, 亚球形至椭球形或者梨形, 直径 6~15µm, 半透明至浅绿色, 壁光滑, 壁厚可达 1µm, 平展状产孢区的分生孢子梗产生于气生菌丝, 25~140µm×4~5.5µm, 有时与相邻的分生孢 子梗发生菌丝融合, 基部不分枝而且不育或者很少分枝, 在顶端具有紧贴在一起的瓶梗, 3~ 5 个呈簇状排列,或者是分枝与瓶梗的组合,近顶端的分枝呈锐角生出,向顶方向紧贴于分 生孢子梗。

来自产孢簇的分生孢子梗分枝多而且复杂,基部宽度达到 8µm,多数部分为 4~ 6µm 宽,半透明或者浅棕色,基部很少分枝,而且不规则,近直角,分枝短,多数为 1~2 个细胞, 向顶分枝角度变小,并且呈反射状,最后一次分枝常为单细胞,圆柱形,稍微膨大, 4~14×3.5~5.5µm,瓶梗安瓿形至坛形,多数为 5~10×2.6~5.0µm(平展产孢区的瓶梗呈 钻形,12µm长,2µm 宽) ;常在顶端以 2~5 个呈簇状排列,很少在分生孢子梗或其分枝上 侧生,常呈致密的聚合体,相邻瓶梗上的分生孢子聚合成头状聚合体,基部缢缩,逐渐变细 为分生孢子的着生丝,3×1~1.5µm,半透明至浅黄色或者浅棕色分生孢子为宽的椭圆形 至亚球形或者倒卵形,3.0~5.3×2.4~4.3µm(平均为 4.2×3.2µm) ,两端阔圆形或者基部稍 微纤细,壁相对较厚,光滑,老龄孢子有些粗糙,外壁附着有粘质不规则的覆盖物,在放大 倍数大的情况下观察可以见到细微的皱纹,浅棕色 Trichoderma flavofuscum 的菌落、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态自 http://nt.ars~ grin.gov/taxadescriptions/keys/ TrichodermaIndex. cfm) Trichoderma flavofuscum 有性型 Hypocrea virens 的形态。

图 5,子座俯视图;6 和 7,子囊壳;8,子座组织;9,子座表面组织;10,子囊壳之间的子座组织; 11, 子囊壳之间的子座内部组织; 12, 子囊和子囊孢子; 13, 子囊孢子; 14, 加厚的子囊顶端 标尺: 5=0.5mm; 6=100µm;7 和 8=50µm;9~11 和 12~14=10µm Chaverri,Samuels & Stewart,2001) 附注:T. flavofuscum 产生棕色分生孢子,多数产生于扁平的、舒展的产孢簇相对较 大的分生孢子以及不规则的粗大分生孢子使之与 T. crassum 和 T. virens 类似除了分生孢子 的颜色以外, T. flavofuscum 与 T. virens 在如下方面也有不同: 分生孢子梗多在扁平的产孢簇 内,与 T. crassum 的不同之处在于分生孢子梗主轴至顶部均有分枝而且可育Chaverri & Samuels(2004)认为 T. flavofuscum 与 T. virens 为同物异名,见 T. virens 的有关描述 33 Trichoderma gamsii Samuels & Druzhinina((盖姆斯木霉盖姆斯木霉)) 有性型:未知。

培养特征:在PDA和SNA上间歇光照下最合适的生长温度为25°C~30°C,在PDA上25 °C培养1周可产生分生孢子(间歇光照)在SNA上25 °C光照培养7天,可产生大量分生孢 子,排列为(2~)3~4个明显的同心轮纹;形成平展的薄层或者垫状结构,产孢簇直径为1~ 2mm,可汇合没有扩散性色素,也没有明显的气味分生孢子梗每隔一段距离即产生均 匀分枝,单生瓶梗常见,分枝之间间距一般比较长,有时候间距比较短,分枝排列密集;分 枝通常产生于分生孢子梗膨大的节上,偶尔地,分生孢子梗顶端为一长的延伸物;延伸物顶 端以下很长一段不育,顶端具有一单生瓶梗瓶梗烧瓶形,中间稍微膨大,直,单生,或者 在顶端对生,或者几个瓶梗密集排列为头状,长度为(5.2~)8.5~10(~18.5)µm,最宽处为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