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素质教育的“分层—协作”模式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 周桂均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教授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都将给受教育者的素质生成产生行动上的回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能用同一把标尺要求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达到同样的素质标准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协作”教育模式着重抓住的正是受教育者客观存在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个别差异性等特点,试图通过因材施教和受教育者个体差异性因素的相互影响,促进受教育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各种素质的发展教者的教育意图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学者的学习兴趣激情万丈、百折不回,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在“分层——协作”教育模式实践过程中,我们把视点聚焦在课堂教学、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上,围绕“学生—教师—素质”这一统一体,着力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而尽情演绎一、构建“分层—协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分层—协作”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整体设计和安排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强调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变部分参与为全员互动,使“教”与“学”处于和谐状态中,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充分而自由地发展。
首先,采用多因素综合模糊分类法,以“认知”、“情感”、“技能”为衡量指标,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分析研究,兼顾性别、家庭背景、城乡等外在不变的差异性因素,将学生分成A、B、C三类,再按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其次,分层设定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分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要求,制成基础目标、中层目标、高层目标基础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较弱、过程与方法掌握困难的学生经过努力皆可以达成的目标;中层目标指相当一部分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较好地达成的目标;高层目标则是专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保证他们拓展基础,发展提高,并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起到“小教员”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基础层次的学生由掌握知识、识记等目标,逐步向理解、分析等目标发展;中层次组的学生由掌握、理解、分析、运用等目标,努力向较高层次发展;高层次组的学生由掌握、运用、积累、想象等目标,逐步向自我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帮助同学共同进步的目标发展这样,既让后进生“吃得饱”,又让优等生“吃得好”②情意目标的分层课程改革的要义在于发展学生个性我们正视学生在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在总目标的统领下,鼓励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朝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领域发展,以激起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谐振。
课堂教学中,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不同层面学生的“分”环节,这样“分”而不离,“合”而不死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使学生在分层教学中,赢得愉悦、快乐与成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再次,作业练习分层设计,设计有针对性、有弹性的练习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其中有共同性的必做题,有选择性的提高题和发展题小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写出作业,再共同讨论通过彼此沟通相互合作,使组内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机会二、构建“分层—协作”的活动课程“分层—协作”教育模式下的活动有两层含义:其一,它是具体的,对学生来说是可见、可及、可感的;对教师而言,通过活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他们的主体精神,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品质发生预期的发展变化其二,它尊重学生的“幼稚”,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为此,我们始终牢牢地把活动课程的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本着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先队活动,把儿童引向多彩的生活世界,为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校园科技节,是我校活动的一大亮点。
科技节以“学习科学,发展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当学生漫游在“科学王国”时,他们用科幻作文、小制作、无线电测向、手抄报、科幻游戏来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让思绪上天入海,任意驰骋班级的班报、科技角也穿越往古,飞往太空,置身异域,尽展美好想象的翅膀每年的“六一”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如火如荼的“‘文亮之星杯’少儿才艺大赛”,五彩斑斓声乐、舞蹈、器乐、书法、绘画在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学生个体的自理、自强、自律、自护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童谣,是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一年一度的“童谣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诗歌文化节,全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读童谣、编童谣、演童谣,引导孩子交流思想、表情达意,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化,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三、开发“分层—协作”的校本课程根据“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要求,“分层—协作”所探讨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差异性,探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和谐、均衡的发展1、开发艺术类校本课程①开展诵诗、说诗、赠诗、诗画系列活动,以诗启迪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想象,美化孩子的心灵,规范孩子的言行,提高孩子的思想境界。
②举行歌曲演唱会,注意用美的旋律、爱的知音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2、开发手工类校本课程建立“剪纸、拼贴、泥塑、雕刻、设计、制作树叶和昆虫标本”等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品质3、开发外语类校本课程我校是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依托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立足校内英语教师,我们尝试开发了外语类校本课程通过说外语、学外语、议外语,让学生从小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培养孩子的国际理解能力,增强孩子的全球小公民意识,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围绕“分层”和“协作”这两个层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不断丰富和完善“分层——协作”这一根植又超越于“因材施教”和“小组教育” 思想的教育模式,力争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作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执笔:周桂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