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声音景观时空建构价值 [内容提要]声音景观是一个环境里面的声音状态电视广告是一种广告景观,在这种广告景观中声音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媒介呈现要素声音以特别的媒介属性及技术建构了不同的时空特征,并在营造声景情感气氛、释放场景影响力的同时,实现了为广告产品增值赋义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电视广告;声音景观;时空建构;价值 声音景观是指“一个环境里面的声音状态〞[1]罗伯特·默里·谢弗首次阐释了“声音景观〞〔Soundscape〕的概念,在他看来,声音景观是以听者为中心的声音环境不管听者是否听到,谢弗指出任何可讨论的声音领域都是一种声音景观由此可知,一个电视广告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声音景观广告景观是广告的媒介镜像,[2]广告中特定时空场景便是一种声音景观,即在中介化的听觉时空中,以个体或群体为中心所感知到的声音环境声音存在于肯定的空间中,也存在于肯定的时间中米歇尔·希翁指出影像声音具有三种空间地带,即画内音、画外音、非叙境音根据希翁的观点,一部电视广告的画内音是指那些声源和声音在银幕中同时可见,并存在于广告影片如今时态叙境中的声音作为声画合一、“看得见〞的声音,画内音证明着电视广告主体的“在场〞规律,能给予观众现场感和真实性。
而画外音则是电视广告中无声源、“看不见〞的声音,无论其是否是临时性的,画外音的出现转变了传统影片的声音剪辑结构,并营造出“悬念〞“扩展〞等听觉效果所谓“非叙境〞的声音是指,“在视听关系中,声源明显不在银幕上的场景所描述的时空关系中最常常遇到的非叙事时空声音的状况就是旁白表达者〔voiceovernarrow〕或解说员〔commentator〕,还有音乐伴奏〞[3]而电视广告中声音景观的时间性存在是指“声音在不同程度上将对时间的感知渲染成精确的、具体的、即时的、明确的——或模糊的、波动的、宽泛的〞状态[4]声音景观会对广告中的时间感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广告通过规律与非规律的声音触发“时间活力〞并建构时间感知;以不同“声音元素〞作为标点符号建构时间速度;调整声音“频率〞的快慢影响感知时间的敏锐度;运用“配音〞“音乐〞转变声音持续方式,增加时间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广告声景使得广告成为时空的艺术,在时空两方面都超出了银幕的物理边界电视广告声音景观以画内音、画外音和非叙境音为声景物理载体,将其从原始的因果关系中解放出来,在“同步整合〞的作用下促使声画和谐并产生对画面和文字的增值赋义,造就了不同声音景观的听觉结构。
一、广告声景:幻觉建构中的时空关系 作为广告景观中的声音景观是中介化的“感官真实〞,广告通过技术手段营造出一种听觉逼真,使我们完全沉醉于“被中介化的听觉真实〞〔mediatedacousticalreality〕之中,被中介化的声音在数字录音技术面前变成了加工产品,而我们大部分人缺乏听觉阅历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听觉训练,因此广告渲染重构的具备现场感、震撼力、高保真的声音环境取代了听觉真实,渐渐变成了我们的倾听习惯和听觉标准,“当一种镜像比其真实体具有更强的临场感时,它就会取代真实,正是这时它否认了它的镜像身份〞[5]广告景观的幻觉建构便是一种艺术渲染过程,而非真正的真实,它通过声音的场面调度、声音显形指数、重塑时空关系、同步整合、跨感觉感知或是通过与四周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相联系的磁吸〔空间磁化〕作用,“吸引〞并转变本不由它们负责的情感,从而使得这些听觉体验聚合成一种错觉的综合 〔一〕声景重置时间秩序 相较于影像声音具有时间界限,广告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最大的传播效果,必定关注消费者对声音速度感知的差异那么声音场景是如何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或者如何重置时间秩序?其一,以“时间活力〞建构时间感知。
时间的活力是指时间的生机与力量我们感知一则广告中声音速度的快慢,关键不在于节奏或者强度,而在于“时间活力〞一段快速的声音片段不肯定给影像加速,使得听觉流时间化的因素在于规律性与非规律性,在声音的持续方式上“平滑而连续的声音比不平滑或波动的声音更少‘活力’〞[6]具有规律脉动的声音,例如一段四四拍的舒缓钢琴曲、催眠曲或者白噪声会使人感到舒缓解乏、身心放松,而非规律的声音会使人立即处于警觉状态,声音将更有张力,从而使得观众的留意力快速集中于广告影像上,并且它会阻碍对后知觉的现象,在心理延长听觉印象其二,以“听觉元素〞建构时间节奏广告声景中的听觉元素也起着标点符号的作用广告配音员通过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奇妙地转变画面的整体节奏,重新建立情节框架音乐也可通过调式、曲风、渐强渐弱的频率改变从而转变受众期盼,帮助创建整则广告的时间连续性其他画内音、画外音借助剪辑手法亦可以通过交汇、离散、遮挡等技巧重新定义广告时间的完好性其三,以“频率〞快慢加强感知时间的敏锐度高频率的声音会加快感知声音时间的敏锐度通过高频的增幅,声音更能在清楚度上呈现其精度和锐度,高频的声音会增添详情辨识度,带来更高的临场感和现实感。
高频率会让声音更快速、更律动,使人处于警觉的倾听模式,较之低频音更能驱动观众当下的实时倾听这些非规律性的改变和不行预见的事件间歇性地出现,构成了广告声音的总体节奏其四,以“配音〞“音乐〞增加时间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声音使我们感受到时间的线性感以准时间的向量化我们若是尝试把一则广告影像的声源遮挡,感受到的是一种“蒙太奇〞的剪辑手法,画面不再具有方向感并且可以任意转变影像剪辑规律而随着影像具有同步的声音,广告便产生了一种连续感与整体性,配音和音乐将广告分裂的影像铭刻于一条线性的时间界限之内,使得广告朝着一个方向、目标挺进,并拥有了自己的叙事规律,在须臾间讲解并描述一个商品故事,触发消费者的情感和记忆其五,以“视听同步点〞的运用,拉长时间弹性例如,广告中水滴通过延时落入水面的场景,或是特技演员踩着滑板腾空进行慢动作特写时,声音协作画面将单元音进行拉伸、强化、折叠、混响等处理使时间弹性无限延长,在视觉延时的同时呈现出丰富的音响效果,在视听呈现上带来时间“膨胀〞“拉伸〞之感,扩展时间维度,延长听觉印象 〔二〕建构虚拟空间 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会依据声波传播的也许方位来推断声源的身份属性和空间定位,但声波的传播往往是扩大的、流淌的,有时非聚集的声音使人们难以区分声音的场所与声源的场所,这时人们习惯于借助视觉来锚定声源的方位。
希翁自此提出了“空间磁化〞的概念,“空间磁化〞是利用视觉向声源的再投射,是指“可视声音位于可听声音之上的传播,倾向于再定位方面,确认视觉对听觉的主导地位……这个主导性将视觉来源附加给声音信号,并直至实现再以视觉为中心的区域内帮助听觉完成倾听〞[7]广告正是通过“空间磁化〞效应来建构声音场景的空间位置的在观看广告时,观众都将留意力投射到银幕给定的视觉画框之中,“每个声音元素都溶于影像〔角色、动作〕的叙事元素以及代表影片质感和背景的视觉元素一起进入共时纵向关系〔simultaneousverticalrelationship〕之中〞,[8]观众更情愿信任声音是从银幕中传出而非扬声器杜比音效和多声道立体声等技术的出现,更是在声音动态和空间层面上对声景进行了加强这便形成了广告声音景观的虚拟空间,将本来难以捕捉呈扩大性质的声音“装进〞具有界限的银幕画框内,形成“中介化的空间真实〞,勾画出观众心理上共有的声景空间象征当然也有“例外〞,画外音会通过“扩展域〞来制造画外余迹、悬念和侧翼效果所谓“扩展域〞指的是由环绕着视觉空间,而且可以从银幕物理边界之外的扬声器发出来的自然音响、城市噪声、音乐声以及各种嘈杂响声创造出来的空间。
[9]“扩展域〞又可分为“极度扩展〞和“零度扩展〞,如戛纳广告节的获奖作品《37天》,画面定格在一个空间狭窄的温室中,外面则是寒风凛冽的“呼呼〞声,让观众仿佛“看到了〞一种温室外冰天雪地的恶劣场景扩展域〞构建了银幕画框之外的声音场景,广告空间不再局限于物理画框,它示意了声音场景的实际空间,升级为一种总体的空间场景、流淌性和连续性只要有扩展广告空间的情节需要,我们便可以摆脱银幕的“囚笼〞,唤起观众记忆中的宽阔空间场景并且没有肯定的限制在这里,“空间磁化〞作用失效,观众的视听不再产生“磁吸〞作用零度扩展〞即广告角色中人物内心的声音等,制造悬念也是“零度扩展〞的一种极端情形在一些恐怖广告场景中,当观众程式化的思维惯性或期盼即将发生时,设计者往往会采纳无声的方法使得声音被遮挡或模糊来制造某种紧急感和神秘感就像希翁所说,“声景〔soundscape〕中通常只有声音元素被‘悬念化’,结果是场景中的一个时刻被强化,给场景一种更显著的、使人担心或魔力般的影响〞[10]无论是内心还是悬念,这些“虚幻的声音〞会使得我们心理上与广告场景相联系,以诱发我们去探求更深的空间维度 二、电视广告声音景观时空建构的价值 声音景观构建的目的是增添广告传播的感染力。
米歇尔·希翁的《视听》一书中,在阐述声音效果时特殊提出了“增值〞的概念增值〞指的是富于表现力和富于信息量的价值,有了这些价值,声音可以充实一个给定的影像,以产生准确的印象[11]而在以“非叙境〞声音为中心的广告声景中,音乐和配音通过拉动感官、心情触发、激发记忆等形成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内容识别和听觉标识的IP建构 〔一〕营造丰富的情感气氛 音乐是人类心情的触发器、发动机,声音塑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感官体验,并能够在承载历史条件、本土文化的前提下触发回忆,引起剧烈的情感波动,带来强大的心情关联,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产生共鸣声音调控着大脑中的自我意识、情感,以及更多大脑运动前驱带来感官的连锁体验,许多场合下人们会依据自己所处的声环境作出选择希翁在探讨音乐的物理层面时引入了“耦合振荡〞的概念,“耦合振荡〞指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会随着声音,尤其是低音频以及一部分喉咙补位的嗓音,而带有“善意〞〔sympathie〕的耦合振荡[12]广告音乐从“听觉窗口〞始入,为人耳所捕捉的震动范围,经由外耳耳廓向中耳鼓膜传输,鼓膜接到的振动由听小骨骨链传向内耳,带来内耳的淋巴液振动或通过颅骨振动,进而辐射至身体各处产生振动。
很多银行、酒水广告为了给予消费者可以信任的感觉,都会采纳中低音区的古典音乐或史诗级音乐因为较为温柔与较高频率的声音只能容身于人耳的听觉窗口中,无法到达身体内部形成振荡,而史诗级音乐凭借着大提琴、圆号、低音鼓等乐器的低音共鸣带来了身体的双重知觉,带来了声音形象〔品牌形象〕与身体的联合共振声音从听觉窗口进入我们的身体依次被我们感受,人耳与耦合振荡的双重叠加效果持续增大其影响,使消费者产生“确定性共鸣〞,因此这也是很多广告公司进行有效营销而采纳的声音策略 〔二〕同步整合释放声景的场景影响力 “增值〞效应在同步整合下会显得非常突出同步整合指的是“在特定的听觉现象和视觉现象同时出现时,它们之间出现的一种自发的、不行抗拒的接合这种接合导致的结果与任何理性规律无关〞[13]同步整合是声景发挥作用的关键,使得音乐、配音、声响等其他画内画外音得以混录、互相整合例如,在奥迪Q8汽车广告中,汽车在沙石路面上急驰而过,这时观众所听到的是声音设计者在录音室里通过石子流淌,并加大声音强度仿照出沙粒滚动的音响效果随着一块玻璃的破出,我们听到的是类似于电子通信设备与音响之间电磁干扰发出的极高频率的噪音〔声学家沙费将其称为“连续主音〞〕,通过淡入淡出的技法营造出利剑出鞘之感,音响以其“超真实〞的效果与画面之间产生了一种马上却非必要的关联。
随着声源消失的一阵缄默仿佛在制造悬念,这时画面突然一转,奥迪Q8在沙土中疾驰,发动机的轰鸣声、轮胎摩擦沙土声,以及由低音鼓、大号、中提琴等管弦乐演奏出充满动力、恢宏大气的史诗级配乐,加之配音员浑厚且充满科技感的声线,使得各种声音元素与画面之间建立起精确的同步点,极好的高频响应与动态画面相互增值,迸发出强大的临场感和震撼力,制造出最微妙也是最惊人的视听景观至此,声场中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