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义务教育物理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 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教育教学领域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结合我省 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 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 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 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 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 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 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以 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根本目的,从我省义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教师的教 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倡导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 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关注物理学科与科技、社会、生活的密切 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体现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
第二部分 实施建议一、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 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每一节课具体的教学 目标确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让 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核心知识,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 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 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 科学精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与使命感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 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 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 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 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 成,不能分割开来教学目标要从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 件和行为标准四个方面进行表述,难度适切,尽量使用意义比较 单一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动词,如“举例”“叙述”、“解 释”、“分析”、"归纳”、“计算”等,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 使其便于观测和操作。
例如:(1) 能举例说明蒸发现象,准确地表述产生蒸发现象的条 件2) 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3) 能正确地叙述光的折射的条件,并能举出两个的实例4) 能熟练地运用力的图示法,按照步骤和程序分析物理 的受力的问题5) 能够准确地运用位移、时间、速度等概念解释运动快 慢问题6) 感受在科学猜想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7) 理解并认同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述方式8) 具有积极探究、主动观察与操作、善于思考的心理和 态度9) 具有敢于钻研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问题的意识、愿望、 勇气、毅力,克服困难,力求解决问题10) 感受法拉第的科学精神、人格美、情操美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 要实现的最高要求(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注意区别教学目 标和教学目的不同,也要注意处理好设定目标与生成目标的衔 接、互补和提升二、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课程不仅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 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 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 过程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 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同创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一)科学探究《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 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让学生经历与 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的 目的是要做到知识的传承与知识的探究并重对初中学生而言,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件新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 则起始阶段应当以讲授的知识点为载体,设置各种问题情景, 以经历一些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为主,从中渗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要 素,同时可选取较简单的题材让学生进行一些只包括部分要素, 可适当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以后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强,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没有确 定答案(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以外的知识点)的包含所有探究要素 的开放性探究课题,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例如:“探究天平使用”教学过程(片段)设计1•学生活动一一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 平2. 学生活动一一利用挂图对照实物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3. 师生一起活动一一阅读“想想做做”归纳并讨论:使用天 平的注意事项4. 师生一起活动 教师示范:天平的使用。
5. 学生活动一一阅读教材并讨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 质量;要注意什么问题6. 学生活动一一练习测量:用天平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和一 杯水的质量7. 师生总结、交流:实验结果的体会二)学科内容《标准》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提倡学习越来越多的内 容,而是要求集中学习最根本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这些核心内容 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具有最大的教育意义课程标准与原来使 用的教学大纲相比,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容不仅是减少了,而 且对于教学要求的表达方式也有了明显的不同用“例”和“活 动建议"对14个二级主题做出非刚性要求说明外,还使用了比较丰富的行为动词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相对降低了对 综合运算方面的要求,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严密性教师要在充 分理解《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参照下表的要求和建议把握教学 深度、重点进行教学科学内容的具体要求与教学建议_级 主题二级 主题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物质物质的 形态和 变化(1) 描述尚、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 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 用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白己的见解。
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 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 的吸热和放热现彖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 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冇关现彖4) 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 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冇关 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1) 课标对温度、熔点等概念的要求比较宽泛教学中尽 可能联系各种自然现象,突出基本的物理原理自然界中 的各种物理现彖是比较复杂的,不要求学生做出完美的解 释,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霜、雪、雨、露等天气 现象2) 重点做好“固体熔化”利“水的沸腾”两个实验3) 重点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撰写科技 小论文活动,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和节约用水 的意识物质的属性(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 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 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2)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 So(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1占1体和液体 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少密度冇关的物理 现象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 和科技进步的影响1) 突出天平、量筒的使用和密度的概念、应用以及测最 的教学。
2) 知识范圉的宽泛体现在物质的“属性”上,可以在弹 性、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属性里灵活选择层 次要求的宽泛体现在“尝试”上,学生能将物质属性和物 质的用途联系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要求教师可根据教 学进度和学生实际进行灵活安排3) 发展学生的对物质密度的估测能力,让学生对物理量 单位的大小冇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通过测 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和牛奶等日用 品的密度,使其对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的密度有感性认识 注意向学生进行安全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指导物质的 结构与 物体的 尺度(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了解 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 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3) r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 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 些重大活动4)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1)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丰富多 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热怡,感受探索的 乐趣2) 重点用教学挂图、图表展示物质结构3) 从图书馆、因特网和学校的数据库中收集冇关人类对 宇宙进行探索的科普电影、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观看,增 加感性认识,培养兴趣。
4 )让学生口己设计小实验方案,探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 力新材料及其应用(1)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 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 发展带来的影响2) 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 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 所作为1) 让学生从资料室、因特网上收集冇关新材料研究、开 发、应用的信息,撰写小论文2)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生活、生产中应用的 一些新材料,弄清它们的名称、用途、特点和属性等,并 列表、多媒体等方式展示调查结果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列 举扩大视野、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 命感,而不要求让学生做得齐全、完整运动和相 互作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1) 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 相对性2) 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彖,了 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 基本观点3)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 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1) 尽可能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多媒体课件、动 画,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对物理学运 动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2) 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让学生从 小实验察实中举出爭例,联席会生活实例说明、解释运动 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运动观。
机械运动和力(1) 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和长度会选用 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能用速度描述物休的运动通过实验测定 物体的运动速度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 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 道二力平衡条件5)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用物体 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冇关现彖6) 知道简单机械,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 大小和方向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 衡条件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 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8) 通过实骑,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 素有关知道人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1) 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2) 用弹赞或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探究弹簧的弹力与 橡皮筋伸长量的关系,重点是让学生动手和体验,经历探 究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