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 、阅读(72分)( 一 )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全球饮食日渐趋同,人类正将食物安全寄托在少数的作物和动物身上这意味着人们放弃了很多物种宝贵的遗传特性,并将承担食物体系崩溃的风险你或许会说:“比起我的父母或祖父母,我吃的食物种类可丰富多了从某种层面来说,确 实如此无论是在伦敦、洛杉矶还是在利马,你都能吃到寿司、咖喱和麦当劳,你都能咬一口牛 油果、香蕉和芒果提供给我们的食物乍一看多种多样,但接着你就会意识到,这种“多样”在全 球蔓延的方式都一模一样人类的饮食在过去150年(大约6代人)里发生的变化比之前整整 100万年(大约4万代人)里发生的变化还多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大型实验在人类进化的大部分时间里,不管是作为狩猎采集者,还是作为农民,人们的饮食都是极其 多样的食物就是人们所在之地的产物,是当地人的生产活动与气候、土壤、水甚至海拔共同作 用的结果这种食物多样性储存在农民保留下来的种子里、人们种植的水果蔬菜里、人们饲养 的各种动物身上、人们烤出来的面包里,还有人们生产的奶酪和制作的饮料里, 一路传承至今。
Kavilca(一种小麦)是食物多样性日益衰减的幸存者之一,但也时日无多它背后有一段独特的历史,与那个地区及当地人民有密切联系可如今,这种完美适应了当地环境又拥有独特味道的谷物濒临灭绝其他成千上万种农作物和食物也是如此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故事,清楚它们消亡的原因,因为我们的生命依赖于它们幸运的是,我们如果立即采取行动,就能拯救食物多样性许多食物濒临灭绝,食物多样性丧失,这两者都不是偶然发生的,纯粹是人为的灾难农作 物多样性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遭受了最为惨重的损失当时,为了拯救忍饥挨饿的数百万人 口,作物学专家找到了超大规模种植水稻和小麦等谷物的方法为了种植更多的粮食作物,缓 解全球粮食短缺,少数几个超高产的新品种取代了成千上万个传统品种多用农药、增加灌溉、 研究新基因……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粮食生产这一系列措施被称作“绿色革命”正是因为“绿色革命”,粮食产量增加了两倍,1970年至2020年间的人口也增长了一倍多然而,培育出更多的同质品种反而会损害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如果全球食物体系仅仅依赖少数几种作物,一旦遭遇病虫害或极端天气,这个体系就会面临极大的崩溃风险尽管“绿色革命”是以科学为基础,但它企图过度简化自然,结果适得其反。
我们种下了一 片又一片同品种的小麦,却抛弃了成千上万个适应性强、恢复力也强的品种,我们曾经一而再、 再而三地遗忘它们的宝贵特性,但现在我们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领悟了前人的智慧长久以来,人类食用的植物约有6000种,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光是大米、小麦和玉米这 三种就为人类提供了能量总需求量的50%再加上土豆、大麦、棕榈油、大豆和糖类,这一占比 就达到了75%随着成千上万种食物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少数几种食物占据了主导地位 世界各地的饮食都发生了改变,但所有的改变皆指向统一,这种现象实属前所未见我并非号召人们回归过去的饮食方式,但我认为确实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了在现在和 未来的世界里生存下去,我们能从过去学到什么当前的食物体系正在毁灭地球100万种 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我们推平了一片又一片森林,种下大量的单一品种作物,接着每天 烧掉数百万桶石油来制造肥料,施用于作物之上这种耕种方式就是在透支未来我不能妄下断言,声称拯救濒危的食物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相信这是办法之一举例 来说,在十分寒冷潮湿的环境下,Kavilca能茁壮成长,但现代作物注定歉收Bere(原产于苏格 兰的六棱大麦)完美适应了奥克尼群岛的恶劣环境,无须肥料或农药就能生长。
鲜嫩多汁又富 含营养的块茎植物Mur nong(一种山药)曾盛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它的存在证明了我们可以向 原住民学习如何在饮食方面与大自然和谐相处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慢食协会编制了专门针对食物的红色名录,并将其命名为“美味方舟”慢食协会发现,一旦某种食物、某种地方产物或作物濒临灭绝,那么人类与之对应的生 活方式、知识技能、地方经济和生态系统也会面临风险慢食协会呼吁尊重食物的多样性,这引 得世界各地的农民、厨师和“慢食运动”参与者展开了想象,并开始把他们自己知道的濒危食物 加入“美味方舟”名单找出身边的濒危食物,你就能贡献一份力量食用濒危食物也有助于保 护它们它们不仅仅是食物,它们还代表着历史、身份、乐趣、文化、地理、基因、科学、工艺和创 造力当然,还有我们的未来摘编自达恩 ·萨拉蒂诺《饮食趋同下的危机》)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类放弃了很多物种的遗传特性,将食物安全寄托在少数的作物和动物身上,导致人类数量倍增,人们承担着食物体系崩溃的风险B. 在过去150年里,人类的饮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物变得多种多样作者达恩·萨拉蒂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体现。
C. 在人类进化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把所在之地的产物作为食物,并通过种子等将产物传承下来,最终形成人类饮食的多样性D.20 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慢食协会编制了专门针对食物的红色名录,将自己知道的濒危食物加入其中,并将之命名为“美味方舟”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论述了提升食物多样性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B. 作者认为“绿色革命”虽然解决了数百万人口的饥饿问题,却破坏了农作物的多样性C. 文章列举与几种主要食物相关的数据,准确真实地呈现出人类饮食日渐趋同的特点D. 文章通过通俗易懂又严谨的语言,阐释了当下饮食趋同现象及其对未来的深层影响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饮食趋同现象的一项是(3分)A. 全球对小麦、大米、黄豆等粮食作物的需求上升,但对木薯、高粱等传统作物的需求不断下降B.20 世纪70年代以前,大豆在亚洲以外鲜为人知,如今它却成了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C.鳄梨原本主要产于美洲,属于美洲地区的特色食材,如今在全球各地的沙拉等食物中都能见到D.我国某省充分利用本省各地独特的资源,向江河湖海、山林旷野要食物,丰富了当地的经 济结构。
4.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饮食趋同会带来哪些危害4分)5.请结合原文和下列文字,从文化和生态的角度分别简要谈谈你对全球饮食日渐趋同现象的认 识6分)在全球化浪潮下,美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国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融 合从法国的鹅肝酱到墨西哥的玉米卷,从中国的火锅到意大利的披萨,这些美食跨越千山 万水,成为世界各地人们餐桌上的佳肴这表明全球餐饮文化正在发生变化,不同地区的人 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美食接受度越来越高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那 年 辛 亥 陈 晔① 月黑风高,他突然打了个冷战窗外,静如黑色铁砧从住的楼望出去,大石桥有些朦胧不清心里被某种东西突然揪紧 一列火车的声音传过来他抓起手枪,警觉地聆听外面的声响,身边的参谋长也抬起了头这 是辛亥年的11月几年前,也是这样的晚上,他带着一支小分队赶往东北延边驻边部队要生事,大帅让他去 抚边他是特使,有生杀大权,他没使用能动嘴就不动手,都是中国人吴参事,那一带土匪多,据说杀人不眨眼同行者声音有点儿抖莫怕!”在向导引路下,他们连夜往目标地赶去 一天早晨,他们一行出现在生事者军营生事者不是吃素的,既然敢闹事肯定有准备。
他们荷枪实弹,欲给来人下马威朝廷长期 拖欠军饷,他们饿着肚子守边, 一肚子怨气,来的人可能有来无回!“你来做甚,是不是不想活了 ”“想活,也为你们能活!”“口气不小,杀你们跟跟死几个此蜉蝼蚁一般简单!”话粗鲁,蛮不讲理,和土匪有什么区别他面上不显一丝慌乱,心里可以有波动,但表情不能带出来,有一点儿草鸡样,就输了气势 “一个学生娃,知道刀枪是啥 ”“我自幼习武,家传吴家棍,也能护身不才,8岁写下对联: 一拳打倒亚细亚,两脚踢翻欧 罗巴哈哈,口气不小,听说你还留过洋 ”“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随行人员补充道:“吴参事是我国第一期学生,在校与同学号称‘士官三杰’呵,不简单!肚里有点儿墨水你来,能给我们解决啥 ”“咱们是军人,和土匪不同,不能置国家大义于不顾欠的军饷能解决 弟兄们不能总喝西北风!”“这个你们不用操心,朝廷想着呢军饷我带来了,剩下的事情,看你们的咱们各司其职, 守护国土,匹夫有责!”话不在多,有板有眼!他亮出带来的一张大额银票解决了军饷,军队没有哗变同行者悄悄对他说:“我以为小命不保!”他没说话,后背衣服早已湿透他们在延边驻扎下来他带着从北京带来的人员,除了管理边防,还走遍延边,绘制了一张 详尽的地理图。
② 刚按下葫芦,又起了瓢日本人又来寻衅滋事,竟然要在延边修铁路,已派出测量人员勘 察地形,在要修路的地段插上小旗他听说后,带人把小旗像拔韭菜一样全部拔了!日本人来 讨说法,还是他在日本上学时的老师这是我国的领土,谁允许你们修铁路了!”他的话硬,像生铁!对方强词夺理,愣说是他们的地方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是你们的领土 ”他拿出几个月来踏遍山水绘就的地理图:“这就是!”话依然梆硬!日本人缩头了,回去汇报:“他们有三国赵云那样的勇士!”以后多年,这一地区很平稳他 得出的结论:从个体到民族以至国家,都得硬气,硬气才不受欺!一个个月黑风高夜,让他从毛头小伙子走向成熟,他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直到有一天, 一位孙先生找到他他们在漫漫黑夜中说了很多话这个叫中山的人引导他走上了另一条路1911年,辛亥之年他已经离开延边回到北方现在的他,正在河北石家庄火车站司令部10月10日,武昌新军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他过井陉,赶赴山西娘子关, 与阎锡山决定联手组建燕晋联军,他为联军大都督,会师北上直逼北京,推翻大清,建设新中华 他起义的地方,为古代的中山国③ 中山,他的思想时空突然被一种联系打通了他坐火车从娘子关返回石家庄。
月黑风高之夜,他下令将火车站一列军火扣留了,这是发往南方要剿灭南方新军的军火山雨欲来,这些军火将是他和将士们迎接光明的爆竹他将在北方燃起一把火,这把火,叫革命!一切在秘密中进行他在石家庄火车站电报局楼上面对所在部队军官宣布翌日起义,讲述他的梦想,为中华民族之强起,要在北方呼应南方的辛亥革命辛亥,辛亥!他发出革命的呼号,部队连夜买来白布,制作白布臂箍,这些臂箍将缠在手臂上,作为起义时的标记这一夜,参谋长张世膺、副官长周维桢一直陪着他,三个人兴奋又激动,筹划着第二天起兵的每一个细节外面传来异响,他握着手枪,突然说:“革命成功了,我一定要回到东北,我还没去过天池!”门被撞开,几声枪响,他倒在了辛亥年的月黑风高之夜④ 古国中山,埋下忠骨他被孙中山称为“盖世之杰”,中山先生亲自为他撰写碑文他的名字,叫吴禄贞他的生命,终在辛亥之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二段内容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同时也突显了战争时期紧张的氛围B. 小说在刻画吴禄贞的形象时运用了侧面描写,如“抚边”时对同行者和生事者的语言描写C. 吴禄贞对讨饷生事者和要修路的日本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前者是怜悯,后者是强硬。
D. 小说以“月黑风高”开头,倒数第四段又提到“月黑风高”,前后照应,使叙事结构更加完整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