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考试景点知识:葫芦山摩崖石刻有苏轼题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有于学谦写的“为善最乐”;有陈玉锵书的“放在眼光”;有西湖石壁一绝诗:“水色山不入图画,果真西子比西湖名区自足传千古,管领何庸待大苏”等皆旷世珍宝成为游人揣摩、品评的艺术佳作石刻集中在葫芦山北部寿安岩和南部青牛洞一带,是古城名胜古迹一景“葫芦山摩崖石克”葫芦山南部山腰建有南岩寺,寺与石刻群相互融合,山林逸秀,竹木青翠 葫芦山顶还保存一段长约200米,高一丈,宽六尺的湖山腰城,为清康熙十三年(1673年)至康熙十六年“三藩”之乱时期,潮州总兵刘进忠反清时所修建 关于葫芦山岩石的有关故事: 王源是福建龙岩人,字启泽,号苇庵,明永乐甲申科进土宣德十年 (143年),皇帝委派11个朝官为边垂州知府,据说其中有一个是《十五贯》的况钟,王源也是其中之一王源到潮州上任,那时湘子桥原叫济川桥,只有十八个桥墩,且被洪水冲击得破烂不堪,过江只靠摆渡,地方富绅借渡赚钱王源一心要修复湘子桥,恰好当时满城传闻葫芦山上有两块石,大数十围,高数丈,人称二蟾蜍,斜斜射向城里,风水先生便说这是“白虎瞰城,主嚣讼火灾”。
王源看中这“怪石”,便派衙使李通、陆雄主持劈石造桥之事这一下惊动了收惯桥捐和渡船钱的豪绅们,连忙出来拦阻说:“这怪石动不得王源答:“既是怪石,只能使潮城人受火灾又多诉讼,为何不除掉?除了怪石又修了桥,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富绅们心里不悦,便在民间造谣惑众,说谁动了怪石,便惹了灾祸,潮郡人将要大难临头李通、陆雄被吓得不敢动手,只得回报说,这怪石根深蒂固实难除也但是,王源的决心已定,他说:“韩文公来潮能祭走鳄鱼,我莫非连这石头都搬不动吗?”便选定吉日,亲自带了百余名兵勇,大闹葫芦山他庄重地宣布:“我先动手,假如平安无事,那大家齐动手他取了笔在石上大书:“敕广东潮州知府王源除怪石”大家观察王源动手,便跟着干起来,一起把怪石打碎,大的拿去作桥梁,小的拿去砌桥墩王源这一举动深得广阔民众的拥护,大家齐心协力,仅几年便把破烂的湘子桥修复,还增建了五个桥墩,并在每个桥墩上建筑了不同式样的楼阁,特别别致王源还把“济川桥”改名为“广济桥”从今,葫芦山上不再闹怪石,潮城人也不再怕“白虎煞气”了王源在潮州时,为民做了很多好事,后人曾在湘子桥头兴建“王公词”纪念后因桥头常常水涨,不便祭祖,又把“王公祠”迁移到金山麓下,每年前往祭祀已的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