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人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3、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根本上讲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教育培养人必须依照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教育也要按照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进行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但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能动性教育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又要在此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二、教育对“人”的理解:人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有发展的本质,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人的发展是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渐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发展是整体的持续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三、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注:(山大版)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在特定阶段的特定方向的发展,即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包括身体的发展(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和心理的发展(认知和意向)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肌体某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有调节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有缺陷的学生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发展,都会达到与正常学生一样的水平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和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速度和程度的不同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四、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典型观点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其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 、高尔登、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顿教育) 、弗洛依德、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人的发展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 、华生、洛克(白板说) 二因素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人的发展是有个体的内在因素(遗传、机体成熟机制)与外部环境共同决定的代表人物吴伟士和施太伦6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通过遗传获得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点,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其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的水平及阶段) ,其个别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但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 《伤仲永》的例子说明遗传素质不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人的遗传素质有差别但不大,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素质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而改变。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其观点2、环境:环境的决定作用不是机械地决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体现在: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并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实现的3、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原因在于: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功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注:(导论版)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表现在:学校教育指向特殊的个体,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其特殊性决定了其再个体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体现在学校教育应该引导个体的发展方向,又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离开学校后个体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学校教育要为个体的发展创设良性的环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应精心设计各种有益的活动,促进个体的发展并必须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个体的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个体的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六、二层次三因素说把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分为: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和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两大类,即二层次;在二层次中共含有三大类型的影响因素——个体自身条件、环境条件、活动个体自身条件又具体包括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成熟机制)和后天因素1、可能性因素中的个体自身条件: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对不同人群的作用不同,对不同性质的机能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减弱趋势 成熟机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一系列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程序,这一程序遵循者人体成熟的一般规律即整体性、顺序性、阶段性等等 后天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与作用方式,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使后天因素的影响作用具有了特殊意义,后天因素对个体发展作用的大小与发展的具体方面相关2、可能性因素中的环境因素:环境既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对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环境对人的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和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相关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积极) 、反(消极)之分,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作用方向有多种组合的可能3、现实性因素中的活动因素:不同水平的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人的生理活动是有机体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心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生命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也最富有综合性的活动七、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山香 P23)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7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经济(导论版)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是根本性的,经济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经济的作用: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教育对经济运行具有直接调节作用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影响: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基本观点:1、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口的质量,将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作为自己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强调人口质量的经济价值。
2、人力投资的收益率大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也高于通常的银行利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增长源泉主要是人力投资的结果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教育投资可以更好地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4、教育投资的总量必须不断追加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向人力资本,并且逐渐增长5、教育投资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其公式为:收益÷成本=收益率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33%.二、教育与生产力(山大版、山香版)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 ,制约着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在当代的体现(山大版)1、信息技术 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具体影响体现在: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别需要、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
山香版)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影响教育技术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的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2、人力资本 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是资本的形态、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人力资本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首要因素舒尔茨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 33%四、教育与政治(导论版)政治影响着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受教育权、教育内部诸问题(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 教育的政治效用:学校教育是实现社会政治目标的关键,帮助一定社会阶层真正占有政治地位并促进社会政治关系新格局的形成,推到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民主进程,促进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政治与教育呈现崭新动向即政治民主与教育平等的关系教育平等包括就学权利平等、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五、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专门的人才、促进民主化进程、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六、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教育的培养规格、影响教育目的的创立、影响教育教学的内容的选择、影响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广义的教育8活动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保存和继承) 、传播和交流、选择和融会、更新和创造(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功能教育与文化的特殊性关系: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七、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和化解潜在的文化风险,抗击外来文化冲击,以确保国家文化主权不受威胁的一种文化状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教育对策: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自觉地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多元文化“和而不同” 的态度,要努力提高学生保护国家文化的意识及能力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导论版)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以及开展环境教育等方面。
人口数量决定教育需求、规模和速度,人口质量通过教育来提高,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和年龄构成、社会职业结构影响教育机会和调整,教育有利于人口控制、促进人口迁移 环境教育是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