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共4页)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36KB
约4页
文档ID:214784019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共4页)_第1页
1/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是组诗的第二首,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由为你收集整理!  原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MKM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拼音:  sān wn lǐ h dōng r hǎi   wǔ qiān rn yu shng m tiān   y mn li jn h chn lǐ   nn wng wng shī yu yī nin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翻译: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字词解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赏析:  陆游已经罢官回山阴(今绍兴)四年了,平静的乡村生活并没能让这位已经68岁的爱国诗人心情平静下来时值初秋,但仍有残余的暑热,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即将天明的时候,诗人披衣下床,出门迎凉,心中深有感触,于是作诗二首,这是第二首。

  黄河三万里,华山五千仞,多么壮美的河山,却都沦陷于胡人之手!“东入海”“上摩天”,劈空而来,气象森森,“入”“摩”两字,更显得虎虎生风,这样壮丽开阔的大好河山却落人他人之手,同时饱含了诗人内心的极大愤慨泪尽胡尘”一词,写出了故土人民处于异族统治下的无限酸辛;枯眼望穿盼望王师,年复一年一个“又”字,故土遗民那种失望复希望、希望复失望、千转百回的心情呼之欲出,诗人那种煎沸焦急的感情也跃然纸上诗境雄浑阔大、苍凉悲愤,令人奋起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 4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