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摘 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生活中能够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随着幼儿的年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及个体需求,人们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生活自理对未来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有助于幼儿在今后生活中健康成长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使他们不但有更大的信心面对困难,而且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强,可以分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有责任感的孩子未来必定会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是,现阶段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年龄差异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影响,又如看护人不同而引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差异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家园共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总的来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典型问题是看护人不同而引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距老人溺爱幼儿过度包办,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并且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题及原因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实践,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最有效策略是家园共育幼儿园方面要尊重幼儿发展水平和性别差异;父母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养方式和观念转变;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对良好生活常规进行强化训练,最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生活常规目 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21.4文献综述 21.4.1国内研究 21.4.2国外研究 31.5研究方法 31.6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42相关概念界定 52.1独立性 52.2生活自理能力 53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 63.1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总体现状分析 63.1.1不同性别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不一致 63.1.2年龄差异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较大 63.1.3 因看护人的不同而引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距 73.2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83.2.1父母的教养观念 83.2.2幼儿园的生活常规 93.2.3传统的养育观念 104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114.1在幼儿园方面对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114.1.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114.1.2加强对男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114.2幼儿在家庭方面对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124.2.1提高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意识 124.2.2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24.3在家园共育中对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124.3.1家长和教师适当鼓励幼儿 124.3.2家长和教师保持沟通 134.3.3组织家园活动提高家长对自理能力的认识 13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1绪论1.1研究背景幼儿虽然年纪小不具备能够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及个体发展的需要,他们终究需要独立生活,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权威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1]要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可,对于做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发展能力较慢的幼儿善于引导,切不可教师代替完成幼儿园分为三个阶段,小班主要是树立规矩的阶段,为了让幼儿能够了解一日生活常规,到了中班着重培养幼儿自我生活实现自我照顾的能力,到了大班主要任务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把幼儿的生活安排尽量和小学时间一样,提前适应小学时间作息,所以,中班这个阶段是幼儿提升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对此进行了研究,了解当地幼儿园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对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问题并提出具体可实施的意见,通过此研究中感受到中班培养好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在今后生活中健康成长,同时使幼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从而有更大的信心面对困难,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强,可以分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有责任感的孩子未来必定会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1.2研究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需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调查得知中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阶段,经过了小班一年的过渡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的接受能力较强,所以有很高的可塑性。
通过了解现阶段的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分析当地幼儿园的中班幼儿是否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的标准,探索出在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中如何进一步提升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和途径,让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生活1.3研究意义为幼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证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有助于现代学前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以幼儿教育健康领域提供的科学理论依据为基础,了解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探索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希望打破陈旧的幼儿生活教育模式,为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方式,践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观念,来提升幼儿的全面素质本文深入调查目前部分幼儿园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提升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年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者提供参考,还可为所调查的幼儿园建言献策,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1.4文献综述1.4.1国内研究通过查阅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专业著作较少,想了解有关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只能翻阅著作中的个别章节,个别章节中的内容也只是简单地论述,比如《幼儿健康教育》(黄世勋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较为详细的叙述了幼儿生活自理的教育内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各班发展目标[2],教师把小班、中班、大班各年龄段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论述,但是他所解释的生活自理除了包括简单的自我服务,比如进餐、睡眠、盥洗、如厕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个人卫生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内容,他把生活自理当作幼儿园教学内容之一并加以论述,没有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内涵、价值、影响因素等进行充分说明[3],分析这可能与当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护孩子,生活自理等理论性的研究并没有深入。
著作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期刊进行检索,经过查阅期刊发现在期刊中的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实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目标,不同角度主要体现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教养场所环境,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与方式方法的不同,示范法、榜样法、说教法、实际锻炼法等等;自理能力的不同方面的教育,比如生活自理、独立生活、性格独立、思想意识独立等等[4]2004年辽宁师范大学邹晓燕的博士论文《3-5岁儿童独立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提出独立性(自主性)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的目标的愿望和能力[5]具体包括三个维度: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其中自我依靠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此相反的方面是依靠[6]本篇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探讨了3~5岁儿童独立性的结构、稳定性与可变性、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有说服力,有了效度和信度的检测,其推广度更高,所以研究成果丰富了对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理论,对于幼儿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张晓纯的硕士学位论文《幼儿自理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自编《幼儿自理能力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人际关系自理能力、心态自理能力四个维度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幼儿自理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7]。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者的有关观点对此也产生了重大的启示希望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路上,能够做好此篇研究1.4.2国外研究通过查阅国外的有关于生活自理的文献,了解到国外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比我国的研究时间早,最早的研究是在著作方面,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苏联 B.H.亚德什科.A 索欣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一书中,就详细论述了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对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有关论断,生活自理在当时的著作当中体现在劳动教育当中,说明当时的劳动教育范围更加广泛,而生活自理能力在当时可能还未有这样的专有词汇,虽然生活自理在当时的著作当中仅仅是个很小的一部分,但也可为现今生活自理的研究提供借鉴之处[8]英国学前教育领域中针对幼儿生活自理的研究较多,如李生兰著《学前教育学(修订版)》一书中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启示一节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加以总结概括,涉及到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具体目标的确立[9]例如,英国CF社区幼儿园把教育目标概括为六个方面,其中第三条是培养儿童的独立性SP幼儿园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儿童的四大技能上:社会技能、情感技能、独立技能和教育技能其中的社会技能和独立技能,都与幼儿自理能力息息相关[10]。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各级各类幼儿园或者教育机构对幼儿发展设立的目标维度不同,但是关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以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始终受到重视,一直都列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当中 国外还有很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这对个体的依赖行为进行过追踪调查,说明独立性是众多研究者重点关注的研究视角[11]以此为参考,借鉴其理论成果,填充本研究的实证内容 1.5研究方法文献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箱、报纸期刊等资料,收集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的内容,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理论的依据观察法:观察法是本研究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观察的过程中,研究者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以观察者身份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指导情况对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观察,制定观察记录以供后期研究分析访谈法:本研究采用了随机访谈和非正式的访谈的方式,针对中班幼儿生活中的具体状况对幼儿教师及家长进行访谈,访谈对象针对幼儿、家长及教师,从而分析出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1.6本文拟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到学者们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较为广泛,不同的学者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阐述也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足以显示学者们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充分重视。
但是,这其中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从整体来看,重视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践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弱,且已有研究中对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还不够透彻,缺乏系统性;对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还只停留在表面因此,本论文将试图分析养成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养成幼儿良好自理能力的建议2相关概念界定2.1独立性独立性,是指人的意志不轻易受他人的影响,有较强的独立提出和实施行为目的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内在稳定性[12]幼儿的独立性是反映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人,幼儿的独立性需要从小培养,从能够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开始,逐步的扩展到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交往当中独立性对幼儿个性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独立意识强的幼儿在后期的发展当中会自己主动的抓住机会探索世界,习得更多生活技能,思维力和创造力会在实践过程当中快速发展培养独立性是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幼儿需要独立思考、克服困难2.2生活自理能力能力,是一种顺利完成目标或任务的综合素质,能力强工作效率高,能力弱工作效率低,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慢慢提高,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13]。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