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痈病(肛周脓肿)中医临床路 径解读肛痈病(肛周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解 读肛痈病(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脓肿可由特定的和非特定的病因引起大多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起源于肛腺导管堵塞后细菌过度生长形成的脓肿特定的病因包括:外来细菌侵入(包括结核、放线菌病)、创伤、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免疫功能减退、感染性皮炎等,中医称肛痈病定义肛痈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解读§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病(TCD编码:BWG04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肛痈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 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7 -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 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诊诊 断断 依依 据据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诊诊 断断 依依 据据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病(肛周脓肿)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病(肛周脓肿)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病(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3.有手术适应症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入院检查项目入院检查项目入院检查项目入院检查项目§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盆底肛门部CT§ 盆底肛门部MRI§ 直肠腔内超声等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切开挂线术§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1)火毒蕴结证:清热泻火解毒。
§(2)热毒炽盛证:清热败毒透脓§(3)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解毒§中成药外用:§ (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痔疮宁栓普济痔疮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珠软膏、肛泰软膏等§ 3.针灸疗法、理疗§ 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辨证使用中药熏洗 § 5.基础治疗:感染、发热、疼痛等合并症的治疗§ 6.护理:辨证施护 § 出院标准§ 1.肛周脓肿病灶消失,切口无脓性分泌物,创面基本愈合§ 2.肛门无疼痛,排便正常§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