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地理复习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7KB
约6页
文档ID:40580032
高考地理复习_第1页
1/6

高考地理复习 注重知识迁移 规范做题出场教师:吴尚玲 个人简介: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高级教师,多次参与编写教辅材料,制作的课件曾两次 获国家级奖项,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例获省级、东北三省和国家级一等奖并多次 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高考临近,作为即将进入高考考场的考生们,在接下来的漫长而又短暂的三个月时间 里该如何备战高考,做到以轻松的心态去迎接高考,是考生和家长非常关切的问题近日, 记者采访了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地理教师吴尚玲,作为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请她从地理学 科的角度来谈谈近期该如何备考,希望对考生及家长有所帮助从地理学科的近几年高考看,知识和能力方面,主要选取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 题以及社会热点作为素材,突出主干知识,强化应用能力是现在高考的大方向,在此基础 上注重考查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的迁移,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认 识心态和规范方面,所有高考科目的要求是一致的,而且对于高考的重要性带给学生的 压力来说,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做题、规范书写也相当重要,因此考生不能盲目的一味 地全身心投入知识的海洋,死抠书本,盲目做题,更要从各个方面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才 能做到轻松迎接高考。

”吴老师说 一、备知识 1、知识要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设定的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范围,包 括必修部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选修的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旅游地理, 其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则是考查的重点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以下 内容:(1)自然地理部分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②大气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③常见的天气系统④水循环、水的补给,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⑤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⑥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⑦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等 (2)人文地理部分①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②城市、农业、工业、 交通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和评价③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④人地关系出 现的问题、造成的影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3)区域地理部分①区域空间 定位②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③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 其发展方向④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等2、热点问题热点、焦点问题主要用来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考查的是教 材的重点、主干知识,要注意以课本为基础进行整合落实,把热点放在特定的区域中去复 习,并与课本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

因此要关注热点,并且要注意分清题中所给的主次材 料,总结材料的核心内容;要注意宏观把握,微观研究,要根据热点的影响范围和问题指 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还要注意整体把握,既要从不同角度(自然、社会、经济) 、 不同层次进行全面分析,又要注意与政、史等学科进行横向联系,突出综合能力的训练 (1)值得关注的热点时事①三大热带气旋袭击东南沿海、超强台风登陆菲律宾等重大自然 灾害其涉及天气系统、自然灾害的影响、防御措施等②2010 拉尼娜制造千年饥寒、 2009 为专家公认的厄尔尼诺年其涉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原理以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③广州亚运会、南非世界杯,可联系气候、地球运动的有关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移动、 时间计算等知识④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可考查有关旅游地理的知识以 及一个区域开发的条件、意义,可持续发展等⑤中国“嫦娥”国庆奔月,可考查地球的 运动、太阳活动等⑥两广铁路其涉及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以及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等⑦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其涉及人口问题 (2)值得关注的热点区域①政治及民族矛盾敏 感区:中东、中亚、印度半岛、巴尔干半岛、朝鲜半岛、中美与加勒比海地区等②自然 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印尼海 啸、地震等) 、气象灾害如洪水(南亚) 、台风和飓风(东亚、美国) 、干旱(非洲)等。

③ 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急剧减少、极地的臭氧空洞、非洲与中亚草原的 土地沙漠化、海上航线的石油泄漏、核电站的核泄漏、沿海赤潮等④重要资源区:中东、 中亚、中美的石油,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的铁矿等⑤交通枢纽区:中东(土耳其海峡、 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中美(巴拿马运河) 、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 峡等⑥重大工程建设与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泛珠三角、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北煤南运、青藏铁路建设等涉及的地区 二、备能力能力是学生各方面的综合体现,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知识迁移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 力做好这一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首先要加强知识基础的巩固,然后灵活运 用答题方法与技巧 1、知识储备方面要注意跟着老师的脚步,形成知识网络,归纳答题要点;要注意回归教材,做到看书 与做题的协调,既在熟练强化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了解题能力,又能在做题中发现知 识漏洞,查缺补漏,相得益彰 2、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地理题就两个题型,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不论是什么题都要先仔细审好题,读 懂题意这是第一步,然后要注意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灵活地采取合适的方法 (1)选择题选择题因为不用叙述推理过程,有选项的提示,不会也可以根据选项猜答,解题方法 多,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要注意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一般考试中心命制选择题遵循的 基本原则是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 错误;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等,因此要注意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还要避免 想当然①直选法(再现法) ,即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 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 一两个选项例:(2010 上海高考题)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C )①坡 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洼 地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②排除法,即在罗 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 项) ,缩小 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 100%的把握另外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例:(2010 辽宁高考题)图 2 曲线为某国 2000 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 0 与 1 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 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 2001 年起控制人口 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 2000 年新生人口的 80%,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出生人口的减 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B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③图解法,即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 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例:(2010 年 全国 1 卷)假设从空中 R 点看到地表的纬线 m 和晨昏线 n 如图所示R 点在地表的垂直投 影为 S,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9.S 地的纬度 ( D ) A.与 M 地相同 B.介于 M、N 两地之间C.高于 N 地 D.低于 M 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纬线是直线,说明视线与地轴垂直;纬线 m 是一条直线,那应该从纬线 m 所在的纬线圈所在的平面上看下去,故 S 地的纬度 应该低于 M 地和 N 地(见下图) 2)综合题:多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选择切入点创设情境,测试学 生综合运用地理主干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近三年辽宁的高考 地理综合题,均是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区域与自然人文综合题,因此不能着急:第一步, 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所给的题干和图文材料,提取信息,抓住关键词,限定词等;第 二步,联系教材,提取贮存信息(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以及总结过的答题要点,对 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措施和对策;第三步,针对设问,筛选、组织答案、表述要点、 规范答题。

例:(2010 辽宁高考题)36. (26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 5 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 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①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 MN 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 分)答案: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东部突出表明沿 MN 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 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 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 0℃的时间较短,因此,中 部地势较低(为平原) ,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 (东西高,中间低)注意:类似这种分析得出结论的题,要写出结论(最好写在前面) ,分析要思路清楚, 详细此题要求的结论是 MN 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如果不知道什么地形(要学会隐藏自 己不会的部分) ,就写东西高,中间低就好,如果写错了的话反而被扣分;分析要根据题的 要求,从等雪期线的分布开始分析②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6 分)答案:甲地雪期比乙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 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注意:先根据图中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分析原因。

③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8 分)答案: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 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注意:此题可以用反推法,当我们从正面分析比较难时,可以从结论反推原因,另外 分析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丙地融雪侵蚀严重,说明自然方面丙地融雪流量 大,地势低;另一方面侵蚀严重说明植被少,人为原因造成的37. (2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 20~30℃,生长周期约 l 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 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 20 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 6 示意我国 2000 年与 2007 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 0.1 吨)的省区分布①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8 分)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 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 0.1 吨)多数有发展, 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 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 2000 年以东部最多,2007 年以西部最多) 注意:图中的数据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说明的②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6 分)答案: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 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注意:此题基本就是考平时的积累与总结,不难,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分析③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6 分)答案: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 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注意:这是开放性的问题,为自己的结论找对理由即可,因此碰见自己不会的题,要 大胆的联系实际去解决,不会也不能空,要敢于发挥 (3)选修题:是一道 10 分的综合题, 三选一,难度比较小,一般的学校选择一到两个选修模块学习,不一定学过的模块题就好 答,最好先把三道题都看一遍,选择比较好答的那道做 三、备心态高考不仅考查考生上述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好的心态会 超常发挥,这需要多方面的综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