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十二章习题第十二章激励一、选择题1_A 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对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A激励的强化理论B激励的过程理论C期望理论2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_E_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感情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3提出期望理论的是_C_A马斯洛B卢因C弗鲁姆D亚当斯4提出公平理论的是_D_A马斯洛B卢因C弗鲁姆D亚当斯5某公司对其员工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员工的_B_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感情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6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_D_A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7期望理论的关键是,正确识别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联系,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三种联系的是_C_A努力与绩效的联系B奖励与个人目标的联系C努力与个人目标的联系D绩效与奖励的联系8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选项中_B_不属于激励因素A成就B地位C责任D承认9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_D_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
B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D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10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_D_A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B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C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D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11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_D_A需求层次B激励程度C精神状态D主导需求12A、B 两人都是同一个企业的职工,两人横向比较结果是 QAIAQBIB,则 B 可能的表现是_D_A要求增加报酬B自动减少投入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C离职D没有任何改变13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C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14企业中,常常见到员工之间在贡献和报酬上会相互参照攀比,你认为员工最可能将那一类人作为自己的攀比对象_D_A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B员工们的顶头上司C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领导D与自己处于相近层次的人15一位父亲为了鼓励小孩用功学习,向小孩提出:如果在下学期每门功课都考试 95 分以上,就给物质奖励。
小孩会因受到激励而用功学习的情况有_D_A平时成绩较好,有可能各门功课都考 95 分以上B奖励的东西是小孩最想要的C父亲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D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存在16.激励进程的起点是(C)A.目标B.行为C.动机D.需要17.成功后的喜悦比薪酬重要,这时人们的(D)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自我实现18.管理者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产生满意情绪,要利用(C)A.保健因素B.维持因素C.激励因素D.薪酬19.对同一活动,组织的不同成员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现象可用(A)解释A.期望理论B.公平理论C.X 理论D.Y 理论20.某公司今年超额完成利润指标,公司决定按员工个人工资的 50%一次性发放年终奖金,结果花钱买来的是怨声载道,此现象可用(B)理论来解释A.期望理论B.公平理论C.双因素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21.对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行为实行正强化,对不符合与组织目标的行为实行负强化,此外还有(B)A.放任自流B.自然消退C.顺其自然D.自动撤销二、简答题1解释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解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说明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4说明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E3 C4D5 B6 D7 C8 B9 D10D11D12D13C14D15D16.C17.D18.C19.A20.B21.B二、简答题1解释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个基本论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另一个基本论点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还将这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称为较第几需要,而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称为较高级需要高级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则需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会自然而然得到这样的结论,在物质丰富的条件下,几乎所有员工的低级需要都得到了满足2解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认为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与失败赫兹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他认为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工作本身产生的,这些因素被称为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这些因素被称为保健因素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意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3说明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V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三种联系的判断:(1)努力一绩效的联系2)绩效一奖赏的联系3)奖赏一个人目标的联系在这三种关系的基础上,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即 M=VE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假设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期望理论的关键是,正确识别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关系4说明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公平理论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这种理论的基础在于: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这种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它指出,人们将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亚当斯提出“贡献率”的公式(QpIpOxIx),描述员工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对所获报酬的比较以及对工作态度的影响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获得的报酬与自己的投入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做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是公平的。
纵向比较就是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目前所获报酬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和过去所获报酬的比值进行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是公平的公平理论认为组织中员工不仅关心从自己的工作努力中所得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关心自己的报酬与他人报酬之间的关系他们对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和别人的付出与所得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作出判断如果发现这种比率和其他人相比不平衡,就会感到紧张,这样的心理进一步驱使员工追求公平和平等的动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