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 主 编 陈东科 孙长贵 副主编 魏莲花 陈知行 赵旺胜 主 审 陈民钧 张秀珍 朱建国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 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卢先雷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 吕火祥 浙江省人民医院 孙长贵 杭州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 成 军 杭州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 陈东科 卫生部北京医院 陈知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默蕊 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 杨 锐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 杨 燕 杭州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 张 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周 伟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周铁丽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胡付品 上海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赵旺胜 江苏省人民医院 康 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喻 华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曾贤铭 杭州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 蓝如束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制所 魏莲花 甘肃省人民医院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一书由陈东科和孙长贵教授主编,由国 内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一线工作的 20 位专业人员,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 果和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工作积累,共同编写完成。
全书共分九篇、40 章, 80 余万字主要内容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与方法,微生物手工和自动化 检验系统介绍,临床微生物流行病学分析方法,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试 剂与培养基,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及检验流程,临床细菌、真 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检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细菌耐药性检测,医院感 染与监测,以及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与质量保证等在细菌和真菌鉴定 方面,主要描述细菌和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生物学特性、鉴定与鉴别、抗微 生物药物敏感性和临床意义等内容实用、条理清晰,体现了临床细菌和真 菌的最新分类地位和鉴定思路使专业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更为方面快捷地掌 握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知识附录中介绍了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类 名录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英文对照、缩写、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等为了 读者查阅方便,本书还编制了详细的索引 本书系统精选了作者数十年潜心积累的临床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培养、 直接镜检和涂片染色镜检等图片 2000 余幅,示意图 6 幅,操作流程图 17 幅 图片精美、视觉效果好,对常规工作中识别和鉴定微生物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本书内容新颖实用、图文并茂,利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 进性和实用性,可供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 检验医师和技师、感染控制技术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微生物检验专业教师、 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等工作、学习中借鉴参考。
目 录目 录 第一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与方法第一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与方法 第一章 显微镜第一章 显微镜 第一节 普通光学显微镜 一、用途 二、基本构造 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维护保养与注意事项 第二节 暗视野显微镜 一、用途 二、基本构造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维护保养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 荧光显微镜 一、用途 二、基本构造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维护保养与注意事项 第四节 相差显微镜 一、用途 二、基本构造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维护保养与注意事项 第五节 倒置显微镜 一、用途 二、基本构造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维护保养与注意事项 第六节 电子显微镜 一、用途 二、基本构造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维护保养与注意事项 第二章 临床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第二章 临床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形态学检查 一、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二、染色标本的检查 第二节 细菌分离培养 一、无菌操作技术 二、接种基本条件 三、接种和分离方法 四、培养基的选择 五、培养方法和条件 第三节 细菌鉴定 一、细菌鉴定基本原则与思路 二、形态与染色 三、培养特性与生长特征 四、细菌的生化试验 (一)基本要求 (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三)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代谢试验 (四)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五)酶类试验 (六)抑菌或敏感及其他试验 五、动力试验 六、噬菌体鉴定细菌 七、血清学试验 八、分子生物学检测和鉴定 九、代谢产物和细胞化学成分检测 第三章 临床真菌学检验技术与方法第三章 临床真菌学检验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形态学检查 一、标本直接镜检 二、染色标本镜检 第二节 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一、分离培养 二、鉴定 第四章第四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与方法其他病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支原体和脲原体检验 一、分离培养与鉴定 二、血清学试验 三、商品化检测系统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二节 衣原体检验 一、直接检查 二、血清学试验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三节 螺旋体检验 一、形态学检查 二、血清学试验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四节 立克次体检验 一、直接检查 二、血清学试验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五章 微生物商品手工和自动化检验系统第五章 微生物商品手工和自动化检验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商品手工检验系统 一、商品手工微生物鉴定系统 二、商品化人工血培养系统 第三节 自动化检验系统 一、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二、自动化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系统 三、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系统 四、自动化微生物检验系统的局限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六章 临床微生物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第六章 临床微生物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临床微生物分型基本技术 一、生物学分型 二、抗菌药物敏感谱分型 三、血清学分型 四、噬菌体和细菌素分型 五、电泳蛋白分型和免疫印迹法 六、多位点酶电泳 七、质粒分析 八、染色体 DNA 限制性酶切分析 九、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 十、Southern 印迹分析 十一、聚合酶链反应 十二、随机引物 PCR 十三、重复片段 PCR 十四、扩增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十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 十六、多位点序列分型 第七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试剂与培养基第七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试剂与培养基 第一节 常用试剂与配制方法 一、常用染色液 二、常用试剂 三、诊断用纸片 四、诊断用血清 第二节 常用培养基 一、基础培养基 二、分离培养基 三、保存和增菌培养基 四、生化试验培养基 五、药物敏感试验培养基 六、细菌 L 型培养基 七、真菌培养基 八、厌氧菌培养基 九、支原体、衣原体和钩端螺旋体培养基 十、病毒培养基 第八章 消毒与灭菌第八章 消毒与灭菌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 一、概述 二、定义 第二节 物理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热力灭菌 三、紫外线消毒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第三节 化学消毒与灭菌 一、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 二、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和用途 三、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 第四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和相关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一、消毒原则 二、实验室空气、操作台、地面消毒 三、检验单消毒 四、使用器材消毒 五、废弃标本及容器消毒 六、工作人员手的消毒 七、培养基的灭菌 第二篇 临床常见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第二篇 临床常见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第九章 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第九章 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 第一节 标本采集、运送与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二、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三、标本的运送 四、标本的接收与处理原则 第二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二、标本的验收、拒收和处理 三、结果报告与解释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泌尿生殖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一、尿液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二、生殖道和尿道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第四节 粪便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二、标本的验收和处理 三、结果报告与解释 四、注意事项 第五节 呼吸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一、上呼吸道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 二、下呼吸道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 第六节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一、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二)标本的验收和处理 (三)结果报告与解释 (四)注意事项 第七节 穿刺液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一、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 二、胆汁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 三、胸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积液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 第八节 真菌感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二、标本的验收和处理 三、结果报告 四、注意事项 第十章 临床标本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检验流程第十章 临床标本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检验流程 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 一、引起血液及骨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二、血液及骨髓标本检验流程 第二节 泌尿生殖道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 一、尿液标本 二、生殖道标本 第三节 粪便标本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检验流程 一、常见病原微生物 二、检验流程 第四节 痰及下呼吸道标本常见病原菌及检验流程 一、常见病原微生物 二、检验流程 第五节 穿刺液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 一、脑脊液 (一)脑脊液培养中常见的病原菌 (二)脑脊液标本检验流程 二、胆汁 (一)胆汁标本中常见的病原生物 (二)胆汁标本检验流程 三、浆膜腔穿刺液 (一)浆膜腔穿刺液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二)浆膜腔穿刺液标本的细菌检验流程 第六节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中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 一、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中常见的病原菌 二、脓液及创伤感染标本的细菌检验流程 第七节 眼、耳、鼻、喉标本中常见病原菌及检验流程 一、眼分泌物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 (一)眼分泌物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 (二)眼分泌物标本细菌检验流程 二、耳及乳突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 (一)耳及乳突分泌物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 (二)耳及乳突分泌物标本细菌检验流程 三、口腔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 (一)口腔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 (二)口腔标本细菌检验流程 四、鼻分泌物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 (一)鼻分泌物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 (二)鼻分泌物标本细菌检验流程 第三篇 临床细菌学检验第三篇 临床细菌学检验 第十一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第十一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分类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三、细菌命名法 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方法 一、表型特征分类法 二、遗传学分类法 三、化学分类法 第三节 细菌分类系统 第十二章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第十二章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 第一节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鉴定法则与初步分群 第二节 葡萄球菌属 第三节 微球菌属与相关菌 第四节 链球菌属 第五节 肠球菌属 第六节 气球菌属 第七节 乏养菌属与颗粒链菌属 第八节 乳球菌 第九节 孪生菌属 第十节 无色藻菌属 第十一节 片球菌属 第十三章 需氧革兰阴性球菌第十三章 需氧革兰阴性球菌 第一节 奈瑟菌属 第二节 卡他莫拉菌 第十四章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第十四章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第一节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鉴定概述 第二节 革兰阳性棒杆菌 第三节 李斯特菌属 第四节 丹毒丝菌属 第五节 隐秘杆菌属 第六节 加德纳菌属 第七节 分枝杆菌属 第八节 诺卡菌属 第九节 红球菌属 第十节 链霉菌属与马杜拉放线菌属 第十一节 库特菌属 第十二节 戈登菌属 第十三节 需氧芽孢杆菌属 第十五章 肠杆菌科第十五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肠杆菌科概述与初步分群 第二节 埃希菌属 第三节 志贺菌属 第四节 沙门菌属 第五节 克雷伯菌属 第六节 肠杆菌属 第七节 枸橼酸杆菌属 第八节 沙雷菌属 第九节 变形杆菌属 第十节 普罗威登斯菌属 第十一节 摩根菌属 第十二节 克吕沃菌属 第十三节 泛菌属 第十四节 耶尔森菌属 第十五节 爱德华菌属 第十六节 肥杆菌属 第十七节 布拉格菌属 第十八节 莱克勒菌属 第十九节 光杆菌属 第二十节 约克纳菌属 第二十一节 布丘菌属 第二十二节 爱文菌属 第二十三节 拉恩菌属 第二十四节 西地西菌属 第二十五节 布特维西菌属 第二十六节 塔特姆菌属 第二十七节 特布尔西菌属 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