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海丰县水产养殖和越冬黑脸琵鹭种群变化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水产养殖相关性种群变化黑脸琵鹭1、引言沿海地区开发活动导致自然湿地的丧失和退化,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带来了严重威胁[1]随着自然湿地的减少,人工湿地逐步成为主要的湿地类型,水鸟对人工湿地的利用也随之增加,水产养殖池塘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因而水产养殖池塘对水鸟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广东省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部,背山面海,海岸线绵长,咸淡水在这里交汇,浮游生物丰富,是天然海水养殖的优良场所海丰县以传统的粗放型鱼媪养殖模式为主,是中国南部亚热带地区滨海地区人工湿地的典型代表,在提供候鸟栖息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原有的粗放型鱼媪逐步被改造成精养虾(鱼)池,精养的水体没有参与潮汐吐纳,自成一体,导致了湿地功能退化,使得水鸟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制约了水鸟正常的繁衍栖息,特别是对县内的一些珍稀濒危的水鸟如黑脸琵鹭(Plataleaminor)等的影响较为明显黑脸琵鹭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鹦科(Threskiorothidae)琵鹭属(Platalea),是全球最濒危鸟类之一,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
黑脸琵鹭仅分布于亚洲东部的沿海岛屿和海滨沼泽等湿地,对栖息地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海丰县人工养殖池塘作为黑脸琵鹭重要的栖息地,在维持种群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海丰县精养型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制约了黑脸琵鹭种群的长远发展为有效减少精养型水产养殖对水鸟生态环境的影响,海丰县于2016年开始取缔一些非法精养型水产养殖池塘,以有利于水鸟的繁衍栖息海丰县自2004年发现黑脸琵鹭越冬种群以来,越冬种群在全球普查种群数量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加,在全球种群保护中具有积极意义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脸琵鹭越冬地区湿地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迁徙种群冬季栖息地种群数量的维持,是该种群数量增长的前提因此,以海丰黑脸琵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黑脸琵鹭的种群变化与水产养殖面积波动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掌握水产养殖面积的变化对黑脸琵鹭种群动态的影响2、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概况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47~11537’,北纬2237’~2314’之间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2℃,无霜期360d,年均降水量2389.5mm有海岸滩涂3340hm2、渔塘水库6660hm2,水产养殖以花蛤、对虾、蟹、蚝等为主。
2.2 数据收集2.2.1 野外调查:2005~2018年在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期间,采用定点观察与直接记数法在海丰县东关联安围镇、大湖镇、公平镇进行调查,每次调查2~3d利用TSN84120一60倍单筒望远镜、1000m长焦镜辅助记录黑脸琵鹭的数量2.2.2 文献查阅:在香港观鸟会网址查询2005~2018年黑脸琵鹭全球调查数据在汕尾市统计信息网查询2005~2018年汕尾市统计年鉴,统计2005~2017年海丰县水产品养殖面积2.3 数据处理方法SPSS19.0软件完成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与水产养殖总面积相关性分析、构建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与水产养殖总面积变化的线性回归模型3、结果3.1 海丰黑脸琵鹭在全球普查种群数量中占比情况从表1可知,海丰黑脸琵鹭个体数量从2005年的39只增加到2018年的161只,在全球普查种群数量中占比从2005年的2.64%提升至2018年的4.09%表明了海丰县作为黑脸琵鹭重要的栖息地,在维持种群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表1 海丰黑脸琵鹭在全球普查种群数量中占比情况统计3.2 海丰县水产养殖总面积变化情况从图1可知,2015年前,海丰水产养殖面积约100km2,2016年后,水产养殖面积下降至10km2左右。
图1 2005~2017年海丰水产养殖面积变化3.3 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与水产养殖总面积相关性从表2可知,海丰黑脸琵鹭个体数量与水产养殖总面积具有负相关性(P=一0.822),即水产养殖面积越大,黑脸琵鹭个体数量越少表2 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与水产养殖总面积相关性水产养殖总面积海丰黑脸琵鹭个体数Pearson相关性显著性(双侧)3.4 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与水产养殖总面积变化的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模型如下:Y=10.686x+154.96(R一0.822,P=0.001)(1)式(1)中z为水产养殖面积,Y为黑脸琵鹭个体数量4、讨论随着自然湿地的逐渐消失,利用人工湿地的水鸟数目逐渐增加,但人工湿地的质量取决于其生境组成结构和管理方式,可通过良好的管理模式改善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尽可能的减轻由于自然湿地的损失而给水鸟群落带来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丰县一些原有的粗放型鱼媪养殖池塘逐步被改造成精养虾(鱼)池,这两种相异的养殖管理方式对黑脸琵鹭种群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效果粗放型鱼媪养殖是在沿海有淡水注入的中小型港湾、港汊内,或在潮间带较平坦的滩涂上筑堤、开沟、设闸以贮蓄海水,利用潮水涨落纳进(或投入)鱼、虾、蟹苗,进行养殖。
精细化养殖主要是通过人工开挖方形池,通过配套增氧机,投放饲料、药物等进行高密度养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海丰县三种海水养殖模式中,对虾主养模式单位面积环境氮、磷负荷最高,虾蟹混养模式单位面积环境氮、磷负荷次之,,而鱼媪养殖模式单位面积环境氮、磷负荷最低,均为负值,同时对这三种海水养殖模式水体中的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总氮、磷酸盐和总磷以及底泥中的凯氏氮和总磷进行了分析后,认为鱼温粗养池塘水质最好,虾蟹混养池塘次之,而对虾主养池塘最差由此可知,保持原生态的养殖方式,可以为水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海丰县作为黑脸琵鹭重要的栖息地,在维持种群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表1),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与水产养殖总面积变化的线性回归模型表明随着海丰县水产养殖面积的减少,黑脸琵鹭个体数量呈上升的趋势(表2),特别是2016年后,海丰县取缔了一些非法精养型水产养殖池塘后,虽然水产养殖面积大幅度下降(图1),但黑脸琵鹭却呈增加的趋势(表1)因此,我们认为人工水产养殖模式的不同,可以影响到黑脸琵鹭种群的发展因而,可通过对黑脸琵鹭栖息的人工湿地的管理,以维持种群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参考文献:[1]吕士成,陈洁,杜进进.盐城自然保护区人工湿地对水鸟分布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1996(3):15~17.[2]刘吴.人工湿地生境在水鸟保护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3]赵锦霞.崇明东滩养殖塘人工湿地景观特征与越冬水鸟空间分布格局[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赵锦霞,刘吴.张利权.崇明东滩越冬鸟类在养殖塘的空间分布EJ].动物学研究,2008(2):212~218.[5]华宁,马志军,马强,等.冬季水鸟对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的利用口].生态学报,2009,29(12):6342~6350.[6]金杰锋,刘伯锋,余希,等.福建兴化湾黑脸琵鹭觅食生境的鱼类和虾类组成[J].动物学杂志,2010,45(2):69~74.[7]张美.崇明东滩四类人工湿地环境因子变化与水鸟栖息地选择的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8]张姚,谢汉宾,曾伟斌,等.崇明东滩人工湿地春季水鸟群落结构及其生境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4,49(4):490~504.[9]李相林,谢华,杨瑞刚,等.滨海人工湿地越冬鸟类混合群结构及角色[J].动物学杂志,2015,50(2):194~203.[10]罗祖奎,牛俊英,潘娟,等.贵州十里荷塘4种湿地的越冬水鸟群落结构[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2):164~168.[11]张姚.崇明东滩鱼塘、水稻田型人工湿地在不同管理模式下水鸟群落及其生境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12]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体系建设与推广处.海丰-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之路[J].中国水产,2009(6):72~74.[13]刘幸.“候鸟天堂”路在何方[J].广州日报,2012-07-21.[14]胡军华,曾向武,谢钊毅,等.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黑脸琵鹭越冬种群现状[J].动物学杂志,2009,44(1):54~57.[15]王勇军,咎启杰.黑脸琵鹭在中国的越冬分布与保护[J].野生动物学报,1999(1):8~9.[16]管世权,庄耿凯,杨铿.广东滩涂生态大池塘养殖模式与技术[J].现代农业科学,2009(2):149~150.[17]马叶胜.粤东不同海水养殖模式的环境氮磷负荷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0.曾向武,林宜舟,罗慧娟,等.海丰县水产养殖与越冬黑脸琵鹭种群变化相关性探讨[J].绿色科技,2019,(12):41-43.-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