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必修三一、二单元试题1.《淮南子》载:“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其寓意主要体现了A.道家的“无为”思想 B.法家的“变革”主张C.墨家的“节用”倡议 D.儒家的“礼制”要求2.战国时期,荀子宣扬“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生民制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这反映了当时A.道家放弃了任性无为 B.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C.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 D.儒家与道家趋于合一3.从汉朝起,历年二千,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干其间或兴或衰,却没有一个学派或宗教,能夺取它的正统地位儒学的不败原因有A.严格拥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B.其它学派缺乏特长C.统治者历来尊重儒学 D.儒道佛鼎立,儒守中立4.董仲舒说:“事应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他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他提出的这一理论A.使民间封建迷信思想氛围更为浓厚 B.促使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神学教育C.鼓励人们遵从道家提倡的顺其自然 D.便于汉武帝假借“天”来巩固统治5.“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6.宋代叶梦得在《石林家训治生要略》中提到:“人之为人,生而已矣人不治生,是苦其生也,是拂其生也将家训文化提升到治生思想的高度以下对宋代家训文化发展的原因探究具有说服力的是A.宗法“家国同治”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B.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统一要求超越前代C.社会发展推动士人阶层认识自我的结果D.治家思想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发生新转型7.朱熹《朱子语类》中讲:“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直待有了君臣父子,却旋将这道理入在里面”。
以下解释忠实于材料原意的是A.理是万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与天地同理C.格物致知是认识天理的必由之路 D.天理与人心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8.朱熹说:“千五百年之间,正坐为此,所以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朱熹此语的主要目的是A.复兴分封制和宗法制 B.重建儒家信仰以实现政治清明C.强调士大夫的道德修养 D.倡导建立书院以推进学术自由9.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同伴进而劝解道:四周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这反映了A.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 B.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C.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 D.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10.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
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11.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A. 梭伦颁布解负令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 B. 亚里士多德倡导中道 孔子推崇中庸 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 C. 两宋以来,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意大利等地的工商业城市兴起 资本主义萌芽成为时代主流 D. 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出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 打破传统桎梏,创造多彩成就 12.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C.封建专制统治己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萌发13.明末清初,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活跃局面。
以下对这一时期思想家的主张及评价正确的是 ①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挑战了正统理学 ②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君权 ③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④王夫之的“循天下之公”标志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4.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可以推断A.追求神仙成为士人普遍风气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C.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15.某一时期社会思潮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这样的:禽兽在很大程度上为感官所驱动,很少考虑过去或未来,只是为眼前而活着;但是人却看到万物的原因,理解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性质,作出类推,因而很容易审视其一生的整个过程,为生活的行动做必要的准备。
该思潮最有可能是A.斯多亚学派倡导的理性 B.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16.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17.《论真理》中记载了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据此判断: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18.安提丰(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73年)认为:“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
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西这主要体现了A.“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 B.对人人平等的肯定C.坚决捍卫自然规律与法则 D.对人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视19.下列对中外历史人物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观点 理解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此学说奠定了中国民主思想的基础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是基督教统治下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 “认识你自己” 该思想成为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 D “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 该学派主张人人平等,要求废除奴隶制度 20.“13~17世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著名富有家族)同一些伟大贵族家族一起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都与之密不可分这些有才华艺术家在其家族资助和庇护下,创造了大量的传世杰作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B.富有家族资助是文艺复兴兴起的因素之一C.艺术家创作突出个性,充满浪漫主义风格D.意大利文化艺术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1.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
1555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A.宣扬“因信称义”,信徒众多 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22.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òu)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23.“(16 世纪以后)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这说明新教伦理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B.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C.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D.促进了新兴君主国的形成24.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
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25.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反映了先哲们A.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 B.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C.反宗教的思想 D.法制的思想26.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