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集中学“1751”工程发展阶段(2013 年)汇报商河县胡集中学位于距离商河县城 10 公里外的偏僻农村,始建于 1958 年,占地 60 亩现有 21 个教学班,教职工 89 人,学生1262 人,建筑面积 11680 平方米,是一所地道的农村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建校 50 余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积极进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连续十多年中考成绩位列全县前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特别是近几年 “1751”改革创新工程及我县“领雁工程”的深入实施,我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荡起优质教师队伍建设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双桨,乘素质教育的东风,把农村中学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全新的征程校领导一班人深思熟虑,精心打造了学校的“求实”精神, “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办好老百姓实实在在喜欢的教育现在把我们在“1751”工程建设中的阶段性工作做一下汇报一.课程改革新课程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一)确立新课程理念。
1)目标转变胡集中学在各级领导的组织指导下加强学习,提高水平,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应试教育的倾向教师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2)主动学习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辅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新课程改革将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而教师将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探索新知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思索,研究性的学习,体现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3)回归生活新课程改革将留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本与生活的结合体现出以活生生的情景为背景来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解决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学科综合及评价现代科学发展越来越呈现综合化的趋势,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各学科之间往往相互渗透,产生新的边缘学科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就是以评价促发展,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要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水平且能够正确、科学、客观、及时以鼓励为主的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自理、自立、自尊自强中健康的成长二)具体措施(1)组建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社会性成长和个性成长的的重要载体,是新课程内容的有力补充,也是展示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具有个性化、自主性、探究性的特点为进一步发挥社团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引导我校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推进我校校园文明建设,特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社团活动主要社团有:文学社、朗诵协会、合唱队、舞蹈社、鼔子秧歌队、绘画社、书法协会、乐器社、篮球队、武术社、乒乓球俱乐部等参加社团的主体是初一学生,初二、初三自愿参加,原则上新初一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个社团,每周至少活动一次结合校园读书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暨田径运动会等举行开展社团成果展示活动,或确定“社团活动日”或“社团巡礼周”。
并根据社团活动情况,评选“精品社团”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张扬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科学探索精神、爱国精神2)开展自我教育课程自我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搞好学生自我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自我管理:自治组织、班值周、值日班长、班日志、宿舍日志;自我服务:班值周、内务整理、定点劳动;自我激励:每日三省、目标激励、日常行为规范自我测定表、思想品德自我测定表等3)时政教育课程即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是教材上所没有的鲜活的教育资源开发时政课程,有利于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步伐我校实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时政教育除课堂上渗透外,还通过国旗下讲话、广播、时政报刊(阅报橱窗、时事剪报)、时政演讲、时事讲座等途径实施教育家长走上讲台家长群体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分布在各行各业),应充分挖掘利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4)学生资源课程学生资源是一门伟大的课程!树立榜样(学习实力之星、进步之星、勤奋之星、文明之星等)组织优秀生论坛结对帮扶(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学生观)二. “三段互助”课堂改革的尝试学校一班人经过认真讨论,充分论证,在省教育厅专家及县教体局领导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校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以“效益在每一个课时,希望在每一个学生,成功在每一个环节”为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目标,以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为指导胡集中学开拓进取,不断总结、提升实践经验,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我校逐渐形成了:以“三标”课堂教学为框架,以“导学案”教学为辅助手段,把“兴趣点”教学理念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具有胡集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胡集中学“三段互助课堂” 三段互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课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课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 , “先学后导、内化延展” ,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段互助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课后巩固”三部分胡集中学以“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为办学宗旨,以“从学困生抓起,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位学生负责”为指导思想,突出“因人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特色为此,胡集中学从分班开始,从选配班主任、师资配备、教学标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奖励办法等环节入手,承认学生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通过分层次确定目标、分层次备课、分层次上课、分层次布置学生作业、分层次、分层次考核,千方百计地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各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困生学起来,中等生优起来,优等生尖起来,从而使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三.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1.精神文化建设 校领导委托规划办将校园进行了以“四德”、安全教育、节水教育等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新颖的版面、时尚的内容、使学生在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受到教育和熏陶教学楼内各种警句名言以“求实”为精神核心以“教学生成人,育学生成才,---让农村的孩子也优秀”为办学理念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为校风以“厚德博学、成才报国”为校训最终培养行为规范、人格健全、博学体健、志向高远的 21 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2.制度文化建设 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风貌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
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各教学班“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及各种管理和评比制度,各教研室、各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守则制作详细而精美3.物质文化建设 “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校园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环境、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设施等由文化构筑的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熏陶人的灵魂,感染人的心境教学楼命名为“博学楼”、实验楼命名“格致楼”、东甬路命名“成才路”、西甬路命名“博学路”、博学楼前是“成才广场”校园里的各种树木花草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各种警示牌非常精美透出一种优雅、温馨和秀美,使人赏心悦目又催人奋进确立起全校师生员工为之奋斗的共同文化愿景,营造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上是我们经过努力取得的阶段性的微不足道的成果,其中有不少的疏漏和失误,拿出来与专家和各位同仁共勉,希望大家不吝赐教,提出批评和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