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弟子规讲故事 篇一:《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有余力 那么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全日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学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邻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报告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遇,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古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假设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此后发奋学习,终究成为一代大师。
闵子骞谏父[亲有过 谏使更 亲憎我 孝方孝][挞无怨]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由于衣裳弱小,身体寒冷,一个不提防,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莽撞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起因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温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假设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更正,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精心尽孝的,安置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更加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难得的孝子啊! 解: 父慈子孝,不确定让我们的家丰饶有钱,不确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自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假设是一 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亲尝汤药(亲有疾……) 原文:汉孝文帝,母病在床。
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汉朝时的文帝,叫做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文帝的天性,生成是很孝顺的,他虽然做了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公务都好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忘却到母亲的房间举行问候;朝朝夜夜,奉养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向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曰夜尽心照管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总是殷殷勤勤,看护得用心周到夜间睡的时候,眼睛也没有闭好,衣带并没有解开过,没有睡一个稳定的觉对于母后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确定热度和甘苦(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常言道:久病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足足病了三个年头,他也伺候了三年,母后的身体才好转过来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母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晏婴使楚(行高者……非貌高)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长相很普遍一次,齐王派他出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有意羞辱他,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假设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连忙开启城门让晏婴进去了。
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有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复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法则,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连忙向他致歉 齐桓公的教训[不亲仁无限害]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出名的政治家,但晚年开头生活腐化,宠信坏人他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把自己的儿子杀掉;而竖刁为了新近桓公,主动阉割自己成为宦官;开方为了讨好桓公,15年不回家看父母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屡屡对桓公说:“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阉割自己,背弃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齐桓公却听不进去后来,齐桓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对病重的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被饿死了 纸上谈兵[但学文不力行] 赵括是战国时期大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法,讲起战术来特别在行,赵奢却不以为然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大将军廉颇前去抵御廉颇很有阅历,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坚守不出,保存实力的策略,有效地阻拦了秦国的进击秦国见廉颇难付,就采用了反间计,派人散布流言,挑拨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赵王中计,派只会空谈兵法的赵括代替了廉颇。
赵括没有分析敌情,轻率地变更了老将廉颇的战略,在泰军的引诱下出兵迎战,结果使40万大军全军覆没 啮指痛心 周朝的曾参夫子,表字叫子舆他的奉养爷娘,和别人不同,最能够养他父亲母亲的志向每逢吃饭的时候,必定有酒有肉将要收去的时候,确定问过他父亲,这个余下来的酒肉,送给哪个他的父亲生平热爱吃那羊枣子,后来他的父亲死了,曾参就终身不吃羊枣子了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不料家里猛然有客人来了他的母亲由于曾参不在家里,又没有钱可以备办供客的东西,不知所措,就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指头当时曾参在山里砍柴,猛然心头像小鹿撞的痛了一阵,就慌慌乱忙背了柴回到家里来母子同心,无时不刻将亲人的安危放在心里)曾参在孔子门下受学,孔子传了他一部《孝经》,内容共总有十八章 戏彩娱亲[亲所好力为具] 拾椹异器[亲所好力为具]蔡顺丧父,世乱岁荒奉母,赤黑分筐 汉朝有个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事母亲分外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吃了,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子,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桑子赤眉贼见了很古怪,就问他这是什么起因蔡顺说,黑的奉养母亲,红的自己吃。
赤眉贼听了,也很可怜他的孝顺,就送他牛蹄和白米 陆绩怀橘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非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告辞回家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理由陆绩回复说:橘子是我母亲吃,并非自已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难得了,断定这孩子将来确定会有进步同学们!陆绩时时想着母亲,梦想母亲和他一起共享喜悦的橘子,这般孝心,多令人感动!我们对父母亲不仅不私藏东西,更要能关怀亲心啊!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译文] 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上床;人的一生很短,转瞬就老了,理应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小故事] 司马光是宋朝出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高傲,学习特别勤奋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安逸,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温公 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模范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译文] 清早起床后,务必洗脸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明净理应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故事] 王安石是宋朝最著名的宰相之一,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他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服,弄得人总是脏兮兮的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一起谈判大事谈话间,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后来,这件事成为了人们的笑谈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介他的仪表真是糟糕,我们千万不要学他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译文] 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小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分外讲究仪表的人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切往回赶有人劝他:“现在国中特别危害,回去了很可能遭遇灾祸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进城以后,子路竭力扶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
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刻中断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于是冷静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译文] 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成以四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小故事] 张九龄是唐朝出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日总是衣帽感激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醒目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美不已,只要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特别高兴,大家都情愿同他这位衣帽感激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张九龄的提防仪表给他带来 了好人缘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译文] 穿衣服贵在感激,不在绮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 和家境相符,这就叫做“得体” [小故事] 嵇绍是西晋著名的贤士一天,他去求见齐王时,齐王正和董艾等人在宫中闲聊见了嵇绍,董艾就对齐王说:“嵇绍善丝竹,今天可让他弹一曲让大伙儿乐乐齐王也正有此意,忙命人抬来乐器请嵇绍演奏,嵇绍不容许,庄重地说:“我今天穿着整齐的朝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乐工的事呢?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理应讲究礼仪,端正秩序。
齐王和董艾等人听了此话都很惭愧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那么 [译文] 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养分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 [小故事]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年轻时很不得志,而他的同乡虞业有权有势,更加富有每当虞业请客人的时候 ,总是几十道菜,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然而,他接待宗悫时,只给他吃杂粮煮的饭但宗悫只是照样吃饭,从不由于饭菜差而发脾气他胸有大志,把主要精力都 用在了学习上后来,宗悫做了豫州太守,但他并不忌恨虞业,反而认为虞业有才而请他做的部下,宗悫把过去受辱的事看得很开,具有宽厚的胸怀,真是了不起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译文] 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像大人那样喝酒;喝酒醉倒,样子是最难看的 [小故事] 三国的时候,魏国的太傅钟繇有两个聪明的儿子,一个叫钟毓,一个叫钟会一天,钟繇见哥俩在玩喝酒的嬉戏,他装着没见着不吱声只见钟毓先起身施礼,然后举杯一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