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夜上受降城闻笛》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14页

文库****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KB
约4页
文档ID:177513805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夜上受降城闻笛》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14页_第1页
1/4

《夜上受降城闻笛》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本诗作者 ,唐朝诗人,被冠于“大历十才子”之首答案:李益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直接填写即可点评:对于不是重要的作者,作一简单的了解即可2、唐代描写边疆战争生活的诗歌称之 ,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 、 、 著名的诗篇有 、 等答案: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凉州词》|《从军行》解析:抓住题干中的信息提示“边疆生活”“诗歌流派”,根据知识积累来判断填空内容,作品名要用书名号点评:学习古代作品,要对有关文学流派作一了解3、理解词语①受降城: ②回乐峰: ③芦管: 答案: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乐器名,军中多用之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直接解释即可,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点评:学习古诗,对诗中的字词要理解准确,才能了解诗歌的内容。

4、本诗从体载来看,是一首 ,它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答案:七言绝句解析:根据知识积累,了解格律诗的体裁特点,根据诗歌内容即可判断点评:格律诗一般有五言和七言,律诗和绝句的形式,容易判断5、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前两句写的是 ,第三句写的是 ,末句写的是 (各填一字)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 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答案:色|声|感(情)|烘托、铺垫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描写角度”“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梳理诗歌内容,按要求填答即可注意前三空只能填一字点评:此类多点概括填答题,一要抓住答点和提示信息,二要对作品内容熟悉,学习时要多阅读,归纳内容要点6、诗歌前两句运用了 和 修辞手法,表达了大漠的 和月色的 答案:比喻|对偶|荒寒|凄冷解析:前两空根据提示“修辞手法”来判断填答,后两空根据诗句所写的内容从景物的特点方面来概括填答点评:此类多点概括填答题,一要抓住答点和提示信息,二要对作品内容熟悉,学习时要多阅读,归纳内容要点。

7、诗歌前两句写景的角度不同,上句是 ,下句是 ,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 答案:仰视|俯视|苦寒解析:前两空根据提示“写景的角度”来判断填答,后一空根据诗句所写的内容即作者所写边地生活的特点来概括填答点评:此类多点概括填答题,一要抓住答点和提示信息,二要对作品内容熟悉,学习时要多阅读,归纳内容要点8、诗歌前两句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 奠定情感基调答案:戍边将士思乡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最后两句的内容,根据“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内容即可理解填答点评: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一是注意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一是要注意诗中表达情感的句子9、"一夜征人尽望乡"以人物的 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 答案:情态行为|乡愁解析:抓住诗句中“望”字,根据“心理”一词的提示来理解第一空所填答的内容,第二空直接根据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概括填答即可点评: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一是注意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一是要注意诗中表达情感的句子10、从本诗写景烘托渲染的手法上来看,诗人是运用了以“ ”的方法,极力渲染了悲哀的气氛。

答案:以哀景写哀情解析:抓住诗句中“写景烘托渲染”“ 渲染了悲哀的气氛”来理解概括诗中所用的方法点评:古诗中有“以乐景写哀情”,是反衬法而本诗是“以哀景写哀情”,是烘托法,学习时要注意理解11、唐诗有很多边塞景物和写思乡的诗,前者如 ,后者如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月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解析:注意本题要求默写诗句的要求是写边塞景物和思乡根据背诵积累写出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字点评:学习古诗要注意多背诵,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诗句二、问题理解12、描写边疆战争生活的古诗的主题一般有哪些?答案:渴望建立功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解析:“主题”,从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上来理解根据学习积累来概括“边疆战争生活的古诗的主题”的内容,不要求写得很全面,能写出二个以上即可点评:学习某一类古诗,要对表达的思想情感方面的突出特点有所了解13、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作者用了比喻手法表现了边塞生活环境的艰苦,以此来衬托将士的乡愁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的内容,抓住最后一句中的“尽望乡”即可了解本诗的思想情感说明作者是如何来表达突出这一情感的点评:学习古诗,要对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写法方法有所了解三、拓展阅读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答案:“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前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后诗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情感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后诗借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望解析:阅读两首诗,抓住诗中的景物描写内容,从写景抒情的角度来理解作家的情感,具体分析写法方法,比较异同点点评:比较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学习时要多加练习。

15、阅读杜牧的《赤壁》,回答问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2)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的理解:答案: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解析:第一题,主要抓住“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联系历史知识,理解作者借历史故事,以周郎自比表达的情感第二题,联系三国历史故事,理解作者对历史发展的推断点评:两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解答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下有了解,并分析诗人的思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